別名 |
地錦苗、金鉤如意草、水金鉤如意、斷腸草、水黃連、大理紫堇、水如意。
|
漢語(yǔ)拼音 |
wu wei ca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Tali Corydalis
|
藥材基原 |
為罌粟科植物五味草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五味草 一年生草本,高12-40cm,無毛。主根長(zhǎng)直。莖直立或鋪散,自下部分枝;~數(shù)枚;葉柄長(zhǎng)6-15cm;葉片輪廓寬卵形,長(zhǎng)2-5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短柄,末回裂片菱狀寬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zhǎng)2-3cm,寬1.5-2cm,再2-3深裂,小裂片常倒卵形,先端鈍圓;莖生葉小與基生葉同形?偁罨ㄐ蝽斏,疏生花數(shù)朵至10余朵;苞片下部者寬卵形,3深裂,往上剛裂淺至全緣;花梗較苞片略長(zhǎng),為10-25mm;萼片小,心狀卵形;花冠紫紅色,長(zhǎng)15-20mm,距狹圓錐形,長(zhǎng)占外輪上花瓣全長(zhǎng)的1/2,末端鈍圓,微下彎;蜜腺貫距不到一半。蒴果條形,長(zhǎng)15-20mm,直徑約1.6mm。種子腎圓形,黑色,有光澤。
|
資源分布 |
分布云南、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700-2600m的山地林下巖旁溪畔陰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金鉤如意草含乙酰紫堇醇靈堿(acetylcorynoline),消旋的和左旋的紫堇醇靈堿(corynoline),比枯枯靈堿(bicuculline)。紫堇文堿(corycavine),原阿片堿(protopine)和刻葉紫堇胺鹽酸鹽(corydamine hydrochloride),還含較多量的10-二十九烷醇(nonacosanol-10)和硝酸鉀。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微寒
|
歸經(jīng) |
肝;肺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清熱;止痛;清肝明目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藥
|
主治 |
風(fēng)熱感冒;肺熱咳嗽;肺癆咳血;肝炎;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筋骨疼痛;牙痛;目赤;翳障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滇南本草》:祛風(fēng),明目退翳。消散風(fēng)熱、肺勞咳嗽發(fā)熱、肝勞發(fā)熱怕冷。走筋絡(luò),治筋骨疼、痰火等癥。
|
考證 |
出自《滇南本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orydalis taliensis Franch.
[C.stenantha Franch.]
|
科屬分類 |
罌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