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臭茉莉、臭牡丹、大楓葉、臭黃根、鬼點火
|
漢語拼音 |
guo qiang fe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馬鞭草科植物尖齒臭茉莉帶根的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尖齒臭茉莉 灌木,高0.5-3m。幼枝近四棱形,老枝近圓形,被短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2-11cm,被短柔毛;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或心形,兩面均被短柔毛,基部葉脈有數(shù)個盤狀腺體,葉緣具不規(guī)則鋸齒或波狀齒。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花密集;苞片多數(shù),披針形,長2.5-4cm,被短柔毛、腺點及少數(shù)盤狀體;花萼鐘狀,長1-1.5cm,亦密被柔毛和少數(shù)盤狀腺體,萼齒5裂,線狀披針形,長4-10mm;花冠紫紅色或淡紅色,花冠管長2-3cm,裂片5,倒卵形,長5-7mm;雄蕊4,與花柱均伸出花冠外;花柱長于雄蕊。核果近球形,直徑5-6mm,熟時藍(lán)黑色,由紫紅色增大的宿萼所包;、果期6-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800m以下的山坡、路邊、溝邊或雜木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根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短段,長3-5cm,直徑0.5-2.5cm,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有白色點狀皮孔及細(xì)皺紋。質(zhì)堅實,斷面黃白色,具不明顯的環(huán)紋和放射狀紋理。嗅之有不愉快感,味微甘、微苦。 以段塊大小均勻、質(zhì)堅實、不帶地上莖者為佳。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活血消腫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除濕藥;活血消腫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偏頭痛;白帶;子宮脫垂;濕疹;瘡瘍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Clerodendri Lindley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lerndendrum lindleyi Decne. Ex Planch.
|
科屬分類 |
馬鞭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