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的直腸靜脈叢發(fā)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或肛緣皮膚結締組織增生或肛管皮下靜脈曲張破裂形成的隆起物。男女老幼皆可為患。故有“十人九痔”之說,其中以青壯年占大多數。根據發(fā)病部位不同,痔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
中醫(yī)對本病早有認識,古人說。痔者峙也”,在古代,痔為突出之意,人于九竅中凡有小肉突出者,皆曰痔,不特生于肛門邊,如鼻痔、眼痔、牙痔等。但現在痔即指肛門痔。
內痔
痔生于肛門齒線以上,直腸末端粘膜下的痔內靜脈叢擴大、曲張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稱為內痔。內痔是肛門直腸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種。與西醫(yī)病名相同。內痔好發(fā)于截石位3、7、11點,其主要臨床表現有便血、痔核脫出、肛門不適感。
[病因病機]
多因臟腑本虛,靜脈壁薄弱,兼因久坐,負重遠行,或長期便秘,或瀉痢日久,或臨廁久蹲努責,或飲食不節(jié),過食辛辣肥甘之晶,導致臟腑功能失調,風燥濕熱下迫,氣血瘀滯不行,阻于魄門,結而不散,筋脈橫解面生痔;蛞驓庋澨,攝納無力,氣虛下陷,則痔核脫出。
[診斷]
內痔多發(fā)于成年人.初發(fā)常以無痛性便血為主要癥狀,血液與大便不相混,多在排便時滴血或射血。出血呈間歇性,每因飲酒、過勞、便秘或腹瀉時使便血復發(fā)和加重。出血嚴重時可引起貧血。肛查時見齒線上粘膜呈半球狀隆起,色鮮紅、暗紅或灰白。隨著痔核增大,在排便時或咳嗽時可脫出肛外,若不及時回納,可形成內痔嵌頓,并有分泌物溢出,肛門墜脹;根據病情輕重程度不同,可分為三期:
1期:痔核較小,如黃豆或蠶豆大,色鮮紅,質柔軟,不脫出肛外,大便帶血或滴血。
Ⅱ期:痔核較大.形似紅棗,色暗紅,大便時脫出肛外,便后能自行還納,大便滴血較多或射血一線如箭。
Ⅲ期:痔核更大,如雞蛋或更大,色灰白,大便時或行走時脫出肛外,不能自行還納,一般不出血,一旦出血則呈噴射狀,痔核脫出后如不盡快還納,則易嵌頓而絞窄腫脹、糜爛壞死。
[鑒別診斷]
一、直腸脫垂脫出物呈環(huán)狀或螺旋狀,長度2—100n或更長,表面光滑,色淡紅或鮮紅,無靜脈曲張,一般無出血。
二、直腸息肉多見于兒童,可有大便帶血或少量滴血,絕無射血,脫出物為單個帶蒂,表面光滑,質地較痔核硬:
三、直腸癌多見于中年以上,經常在糞便中夾有膿血、粘液,便次增多,大便變形,肛門指檢時觸及菜花狀腫塊或凹凸不平的潰瘍,質地堅硬,推之不移。
四、肛乳頭肥大為齒線附近的錐形、灰白色的表皮隆起,質地較硬,一般不出血。肛乳頭過度肥大時,便后可脫出肛門外。
五、下消化道出血潰湯性結腸炎、克隆病、直腸血管瘤、憩室病、息肉病等,均可有不同程度的便血,需作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方可鑒別。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適用于工期、Ⅱ期內痔,或痔核嵌頓繼發(fā)感染,或年老體弱的內痔患者,或兼有其他慢性病,不宜手術者。
(一)風傷腸絡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而出,血色鮮紅;或伴口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
辨證分析:風熱下迫,灼傷腸絡,或熱積腸道,耗傷津液,以致便結,擦傷痔核血絡,熱迫血妄行,則見便血,血色鮮紅;風性善行,則下血或呈噴射狀;口渴、便結、舌紅苔黃、脈數皆為熱邪內盛之象。
治法:清熱涼血祛風。
方藥:涼血地黃湯加減。
(二)濕熱下注便血色鮮,量較多,痔核脫出嵌頓,腫脹疼痛,或糜爛壞死;口干不欲飲,口苦,小便黃;苔黃膩,脈潘數。
辨證分析:濕熱下迫大腸,迫血妄行,則大便下血;濕熱蘊結,經絡阻塞,氣血瘀滯,則痔核腫物脫出;濕性重濁,則腫脹疼痛;熱勝肉腐,則糜爛壞死;口干欲飲、口苦、小便黃、苔黃膩、脈濡數為濕熱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止血。
方藥:止痛如神湯加減。
(三)脾虛氣陷肛門墜脹,痔核脫出,需用手托還,大便帶血,色鮮紅或淡紅,病程日久;面色少華,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淡,苔白,脈弱。
辨證分析:身體素弱,脾虛氣虧,不能統(tǒng)血,血不循經而溢于脈外,則大便帶血;脾虛下陷,則肛門墜脹,痔核脫出肛外;脾虛運化失常,則納少便溏;脾虛則氣血無以榮養(yǎng)肌膚,故見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弱為脾氣虧虛之象。
治法:健脾益氣。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二、外治法
(一)熏洗法適用于各期內痔及內痔脫出時,將藥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濕敷。具有收斂止痛消腫等作用,常用五倍子湯、苦參湯等。
(二)敷藥法適用于各期內痔及手術后換藥,將藥膏或藥散敷于患處,具有消腫止痛或收斂止血或生肌收口等作用。常用藥物有馬應龍痔瘡膏。桃花散、生肌玉紅膏等。
(三)塞藥法適用于各期內痔,將藥物制成栓劑,塞入肛內,具有消腫止痛、止血的作用,如化痔栓。
[其他療法]
一、注射療法
注射療法在國內外早巳采用,按其作用性質不同,可分為硬化萎縮和壞死枯脫兩種方法。由于壞死枯脫療法常有術后大出血、感染、直腸狹窄等并發(fā)癥,現常用的是硬化萎縮注射療法。
(一)適應證工、Ⅱ、Ⅲ期內痔兼有貧血者;內痔不宜手術者;混合痔的內痔部分。
(二)禁忌證外痔;內痔伴有肛周慢性炎癥或腹瀉;內痔伴有嚴重高血壓、肝腎及血液疾病者;因腹腔腫瘤引起的內痔和臨產期孕婦。
(三)常用藥物
1.硬化萎縮藥消痔靈,5%~10%石炭酸甘油,5%魚肝油酸鈉,4%~696明礬注射液,內痔散。
2.壞死枯脫藥枯痔液,新六號。
(四)操作方法
1.硬化萎縮注射法側臥位,在肛鏡直視下用0.1%新潔爾滅或絡合碘直腸內局部消毒,用皮試針抽取5%石炭酸甘油或4%~6%明礬液,于痔核最高部位進針至粘膜下層,針頭斜向15’進行注射,每個痔核0.3—0.5mL(其他藥物劑量參照該藥物說明書),一般每次1—2個痔核。注射當天避免過多活動,24小時內不宜排大便,7~10天后再注射第二次或注射其他痔核。注射不宜太深,否則易引起肌層組織硬化或壞死。
2.消痔靈注射法側臥位,肛門常規(guī)消毒后,肛周局麻,在肛鏡下,或將內痔暴露于肛門外,檢查內痔的部位,確定母痔區(qū)有無動脈搏動,直腸內0.1%新潔爾滅或絡合碘消毒,用不同濃度消痔靈分四步注射:①痔的上動脈區(qū)注射1:1濃度(即消痔靈和1%普魯卡因的用量為l:1)的消痔靈注射1—2mL。②痔區(qū)粘膜下層注射2:1濃度的消痔靈,在痔核中部進針,刺人粘膜下層后呈扇形注射,使藥液盡量充滿粘膜下層血管叢中。注人藥量的多少以痔核彌漫腫脹為度,一般為3—5mL。③痔區(qū)粘膜固有層注射,第二步注射完畢,緩慢退針,多數病例有落空感,可作為針尖退到粘膜肌板上的標志,注藥后粘膜呈水泡狀,一般注藥1—2mL。④洞狀靜脈區(qū)注射,用1:1濃度的消痔靈,在齒線上0.1cm處進針,刺人痔體的斜上方0.5一lcm作扇形注射,一般注藥1—3mL。一次注射總量重5—30mL。注射完畢,肛內放人凡士林紗條,外蓋無菌紗布,膠布固定。本療法使痔體充分著藥,達到徹底萎縮硬化的目的,治愈率達96%,是目前臨床治療內痔較好的注射方法。
3.壞死枯脫注射法患者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在局麻下或腰俞穴麻醉下,充分暴露肛門,使痔核外翻,用0.1%新潔爾滅或絡合碘消毒,用小止血鉗于齒線上方將痔核一部分夾住拉出固定,右手持盛有壞死枯脫藥的注射器,在齒線上0.3—0.5cra處,刺人內痔粘膜下層,緩慢將藥液由低向高,呈柱狀注入痔核內,使痔核膨大變色為度,按此逐個將所有內痔注射后,將其還納肛內。
(五)注意事項
1.必須嚴格消毒。
2.宜用4.5號或5號針頭,否則針孔太大,容易引起出血,或藥液從針孔流出。
3.進針后應先作回血試驗,注射藥物速度宜慢。
4.進針后勿向痔核內亂刺,以免損傷過多血管,引起出血,增加痔核內液體而延長痔核枯脫時間。
5.勿使藥液注入外痔區(qū),或注射位置過低使藥液向肛管擴散,引起肛門腫痛甚至壞死。
6.操作時宜先注射小痔核,再注射大痔核,否則大痔核注射后脹大易遮蓋小痔核.不易操作。
二、插藥療法(枯痔釘療法)
枯痔釘具有腐蝕作用,能使痔核干枯壞死,達到治愈的目的。本方法具有療效可靠、操作簡單、痛苦少等優(yōu)點,但對纖維化的Ⅲ期內痔療效較差?葜提數呐浞椒钟信o砒兩種。
(一)適應證各期內痔及混合痔的內痔部分。
(二)禁忌證各種急性疾病,嚴重的慢性疾病,肛門直腸急性炎癥,腹瀉,惡性腫瘤,有出血傾向者。
(三)操作方法術前用千分之一肥皂水清潔灌腸一次,然后取側臥位,將內痔緩慢翻出肛外,以左手食、中指拉緊和固定痔核,做表面消毒。右手拇、食指捏住痔釘的尾段,距齒線上0.3-0.5咖處,沿腸壁縱軸成25℃~35℃角方向插入痔核中心.深約lcm,插釘視痔核大小而定,一般每痔如次插4—6根,間距0.3—0.5cm,剪除多余的藥釘,但應使藥釘外露lmm,才能保持固定和防止插口出血。藥釘插完后,即將痔核推向肛內,同時塞入黃連膏,約7天左右痔核枯萎脫落。
(四)注意事項
l.插釘不要重疊,不宜過深,以免括約肌壞死、感染、疼痛。太淺則藥釘容易脫落,易致插口出血。
2.先插小的痔核,后插大的痔核。若有出血者,先在出血點插釘一根。
3.一次插釘總數不超過20根。
4.術后24小時不解大便,防止枯痔釘滑脫出血,若大便后內痔脫出,應立即還納。
5.適當配合止血、消炎,通便等中西藥
三、結扎療法
結扎療法是指用絲線結扎痔核根部,以阻斷痔核的氣血流通,使痔核壞死脫落。結扎療法分絲線套扎、貫穿結扎、膠圈套扎三種。
(一)適應證適應于內痔或混合痔的內痔部分,膠圈套扎適用于較小的內痔(玉、U期內痔),絲線套扎法適用于較大的痔核.貫穿結扎適用于特大痔核。
(二)禁忌證肛門周圍有急性膿腫或濕疹者;急慢性腹瀉者;因腹腔腫瘤而致病者;臨產期孕婦;嚴重肺結核、高血壓及肝臟、腎臟疾患或血液病變者。
(三)操作方法手術的前一天晚上和手術當日晨用1gL箱肥皂水灌腸各一次。患者取側臥位,用0.1%新潔爾滅或絡合碘肛周消毒,鋪無菌巾,局麻或腰俞穴麻醉后,消毒肛內,擴肛,充分暴露痔核。用彎血管鉗夾住痔核基底部,用7號或10號絲線于止血鉗下方結扎痔核、特大痔核宜用貫穿結扎法,用持針器夾住已穿有絲線(7號絲線)的縫針,將雙線從痔核基底中央稍上穿過,將已貫穿痔核的雙線交叉放置,并用剪刀沿齒線剪一淺表裂縫,再分端進行“8”字形結扎或“回”字形結扎。結扎完畢后,用彎血管鉗擠壓被結扎的痔核。
也可在被結扎的痔核內注射硬化劑,最后將痔核還納肛內,再將殘留在外的絲線剪去,并將消炎藥膏塞人肛內。較小痔核則不需肛周麻醉,可在肛鏡下,用套扎器套扎。如果是混合痔,則先將外痔剝離至齒線附近,再用上述方法結扎。環(huán)形內痔采取分段結扎。一般先結扎母痔區(qū),其余部分下次再扎,亦可用注射療法。
(四)注意事項
1.每次結扎內痔時宜先結扎小的痔核,后結扎大的痔核。
2.縫針穿過痔核基底部時,不可穿人肌層,否則會引起肌層壞死。
3.結扎術后當天不要解大便,若便后痔核脫出,應立即還納,以免發(fā)生水腫,加劇疼痛。
4.結扎后7—10天為痔核脫落階段,囑患者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因結扎線脫落時引起大出血。
[預防與調攝]
一、保持大便通暢jfsoft.net.cn/hushi/。養(yǎng)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臨廁不宜久蹲努責。
二、注意飲食調理,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醇酒、炙博之品。
三、避免久坐久臥,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外痔
外痔是指發(fā)生于齒線以下的肛管痔外靜脈叢擴大曲張,或破裂,或肛門皮膚因反復炎癥刺激增生而成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肛門墜脹、疼痛、異物感。根據臨床表現和病理特點不同可分為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結締組織外痔、結締組織外痔。
結締組織外痔是指肛門緣皮膚(皺襞)發(fā)生結締組織增生、肥大。包括哨兵痔和贅皮外痔。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肛門異物感。
[病因病機]
肛門裂傷。邪毒外侵,或大便努責、產育努力,以致氣血瘀滯,加之外邪入侵,日久不散,則肌膚增生形成贅皮。
[診斷]
肛門邊緣生皮贅,逐漸增大,質地柔軟,一般不痛,無出血,僅覺肛門異物感,當染毒腫脹時才覺疼痛。發(fā)生于截石位6、12點處的外痔常由肛裂引起。發(fā)生于3、7、11點處的外痔,多伴內痔。
[鑒別診斷]
一、血栓外痔多發(fā)生于肛門左右兩側,先有靜脈曲張性外痔,突然腫起,形如葡萄,初起暗紅,漸變青紫,按之較硬,光滑,疼痛劇烈。
二、靜脈曲張性外痔齒線下肛管靜脈曲張,觸之柔軟,色紫暗,腫物呈橢圓形,當腹壓增大時,腫物可稍增大變硬,局部按摩時腫物可變小柔軟。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一般不需內治,當外痔染毒腫痛時,可用清熱利濕之法,方用止痛如神湯或五神湯加減。
二、外治法
(一)可用苦參湯煎水清洗以防感染。
(二)外痔腫痛時用痔瘡膏或黃連膏外涂。
[其他療法]
外痔較大、經常腫痛時可手術切除。具體方法是局麻下作放射狀梭形切口切除外痔,注意盡量保護肛管皮膚。
靜脈曲張性外痔
靜脈曲張性外痔是指痔外靜脈叢發(fā)生瘀血擴大曲張、成團狀而形成的圓形或橢圓形的腫物。
[病因病機]
多因Ⅱ、Ⅲ期內痔反復脫出,或經產、負重遠行,以致筋脈橫解、氣血瘀滯而成。
[診斷]
發(fā)生于齒線以下的肛管,局部有橢圓形或長形腫物,觸之柔軟,在排便或負重遠行時腫物增大,并呈紫暗色,按之較硬,平時有異物感,染毒時可腫大疼痛。
[鑒別診斷]
一、血栓外痔大多生于肛門的左右兩側,突然腫起,疼痛劇烈,形如葡萄,顏色青紫,按之較硬(2—3天后)。
二、結締組織外痔皮贅逐漸增大,按之柔軟,排便或負重遠行時皮辦無明顯變化。
[辨證論治]
一、內治一般不需內治,若染毒時可按下述證型治療。
濕熱下注肛緣腫物隆起,腫脹疼痛,甚則滲流滋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辨證分析:負重遠行,大便努掙,經脈橫解,氣血瘀滯,則腫物隆起;感染濕熱毒邪,氣血瘀滯加重,則腫脹疼痛;濕熱為患則滲流滋水;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顯熱內侵之象。
治法:清熱利濕,理氣活血。
方藥:五神湯合活血散瘀湯加減。
二、外治腫脹明顯時,先用苦參湯熏洗,再外敷消痔膏或黃連膏。
[其他療法]
手術治療要徹底治愈,應行外痔靜脈剝離術。
(一)適應證單純靜脈曲張性外痔,混合痔的外痔部分。
(二)操作方法取截石位或側臥位,19Lo新潔爾滅肛門消毒,局麻或腰俞麻醉,用組織鉗提起外痔頂部,以剪刀環(huán)繞外痔四周作一放射狀梭形切口,再分離皮下曲張的靜脈叢,將皮膚連同皮下組織一并切除。術后用凡士林紗條或消痔膏或黃連膏油紗條壓迫創(chuàng)面。每天用芒硝溶液坐浴,創(chuàng)面外敷消痔膏,直至痊愈。
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是由痔外靜脈破裂,血溢脈外,瘀于皮下,凝結成塊所致。其特點是肛門邊緣突然劇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腫塊。
[病因病機]
內有血熱,或本有靜脈外痔,加之便時努掙,或負重遠行,以致肛門痔外靜脈破裂,血溢脈外,瘀于皮下,凝結成塊。
[診斷]
好發(fā)于夏季,多發(fā)生在肛緣截石位3、9點處,起病時肛門部突然劇烈疼痛,肛緣皮下可見紫暗圓形腫塊,觸痛明顯,分界清楚,待3—5天后疼痛緩解,有時小血塊可自行吸收。
[鑒別診斷]
內痔嵌頓,齒線上內痔脫出嵌頓,腫塊較大,甚至繞肛周3—5顆,疼痛逐漸加重,久則糜爛壞死,滲流滋水,坐臥不寧。
[辨證論治]
一、內治法
血熱瘀阻肛緣腫物突起,疼痛劇烈,肛緣圓形紫暗腫塊,質地較硬,觸痛明顯;口干欲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
辨證分析:血分有熱,加之便時努掙或負重遠行,氣血瘀滯,血熱妄行,脈絡破裂,血溢脈外,瘀于皮下則見肛緣腫物,顏色紫暗;血分有熱,則口干欲飲;血熱內燥,則大便秘結;舌紅、苔黃主熱,脈弦主痛。
治法:清熱涼血,消腫止痛。
方藥:涼血地黃湯加減。
二、外治法
先用苦參湯煎水熏洗肛門,再外涂痔瘡膏,每天1次。
[其他療法]
必要時行手術取出血栓。
(一)適應證血栓外痔較大,3天內未能吸收者。
(二)操作方法患者取側臥位,肛門常規(guī)消毒,局麻后,在腫塊中央作一放射狀切口,用止血鉗分離出血塊,修剪多余皮辦,再用黃連膏油紗條壓迫傷口,每天換藥一次,直至痊愈。
混合痔
混合痔是指內、外痔靜脈叢曲張,相互溝通吻合,使內痔部jfsoft.net.cn/pharm/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個整體;旌现碳嬗兄型庵痰碾p重表現。
[病因病機]
多因Ⅱ、Ⅲ期內痔未及時治療,反復脫出,復因妊娠分娩,負重遠行,以致筋脈橫解,氣血瘀滯不散,導致本病發(fā)生。
[診斷]
大便時滴血或射血,出血量較多,便時肛門有腫物脫出,如果合并染毒則嵌頓腫痛,不能還納,肛門有異物感,肛查可見混合痔多生于肛門截石位3、7、11點處。內、外痔在同一時位跨越齒線連成一個整體,內痔部分如成人拇指頭或更大,色紫暗或灰白。
[辨證論治]
參照內痔和外痔。
[其他療法]
較嚴重的混合痔可行外痔剝離內痔結扎術:
(一)適應證
較嚴重的混合痔。
(二)操作方法
取截石位或側臥位,常規(guī)消毒肛門部,局部浸潤麻醉,充分暴露痔核,將外痔部分作。V”字形或梭形切口,切開皮膚剝離靜脈叢,至齒線稍下方,然后用彎止血鉗夾住內痔基底部,再用10號或7號絲線結扎或貫穿結扎內痔,再剪除外痔部分。用相同的方法處理其他痔核。
(三)注意事項
1.一般每次剝離結扎痔核不超過4個,否則引起肛門變窄,大便難出,易引起絲線滑脫。
2.外痔剝離切口不能太靠上,否則易引起術后大出血。此外,手術中盡量保留肛管皮膚和粘膜,以防術后肛門直腸狹窄。
[預防與調攝]
一、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大便時不要久蹲努責。
二、及時治療腸道急、慢性炎癥。
三、保持肛門部清潔,堅持便后用冷開水坐浴。
四、少食辛辣刺激之晶,多吃蔬菜水果。
[結語]
痔是直腸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擴張形成的靜脈團,或痔外靜脈破裂或肛緣皮膚因炎癥增生所形成的腫物。痔分內痔、外痔和混合痔。
內痔是齒線上直腸末端粘膜下的痔內靜脈擴張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好發(fā)于齒線上3、7、11點處。其臨床特點:便血、痔核脫出、肛門不適。內痔分三期,應與直腸脫垂、直腸息肉、直腸癌相鑒別。風傷腸絡證,治宜清熱涼血祛風,方用涼血地黃湯;濕熱下注證,治宜清熱利濕止血,方用止痛如神湯加減;脾虛氣陷證,治宜健脾益氣,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注射療法與結扎療法是內痔的重要治法。
外痔是發(fā)生于肛管齒線以下的痔外靜脈叢擴張,或痔外靜脈破裂或肛緣皮膚因炎癥增生而形成的腫物。分為靜脈曲張性外痔、結締組織外痔和血栓外痔。其臨床特點為:肛門異物感及肛門墜脹、疼痛。靜脈外痔多發(fā)生在3、7、11點處,結締組織外痔好發(fā)于6、12點處,血栓外痔好發(fā)于3、9點處。手術是徹底治療外痔的根本方法。
混合痔是指內、外痔靜脈叢相互溝通、吻合使內痔和外痔部分形成一個整體;旌现碳嬗袃戎獭⑼庵痰碾p重表現。外剝內扎術是治療混合痔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