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紅塵倒慣 于 2013/1/30 11:56 編輯 jfsoft.net.cn/rencai/生辰:陽歷1998年3月27日
體重:30KG 身高:150cm
所在省市:陜西省咸陽市
聯(lián)系電話:13279518867
職 業(yè):學生
性別:男 年齡:14
生肖屬相:虎
現(xiàn)在主要癥狀:
雙腿膝、踝關節(jié)類似腫大變形,不能做劇烈運動。
現(xiàn)正在服用的藥:
玉米須代飲
現(xiàn)在是否艾灸:無(
艾葉泡腳一周二次)
是否接種過什么疫苗:出生時接種
乙肝疫苗,后來,白百破,卡介,
麻疹。
最初發(fā)病 的年份月份(請一定認真填寫):尿里有泡沫三年了;也可能是2010年春節(jié)
病情加重 的年份月份(請一定認真填寫):
典型癥狀:尿有泡沫,膝、踝關節(jié)走路痛,靜止不痛!全身無
水腫。
西醫(yī)病名:慢性腎炎
發(fā)病季節(jié):
發(fā)病原因:
是否長期用過激素:否
是否大量用過消炎藥:5歲時,支原體、依原體感染,吃西藥“
克拉霉素”(西安利君制藥的‘利邁先’)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常規(guī)用量1月。
是否做過手術:否
以下
面色:黃,無光澤
眼象:(白睛顏色:色發(fā)蘭,有血絲。眼下顏色:黃略深。
出汗情況:無,活動時出汗。
部位(頭汗及后背。半身汗)。
耳:鳴,雙耳。
口:口干、渴。無異味,無潰瘍,無腫痛,睡時流口水。)
鼻:正常。
咽:正常。
胸:
脅:正常。
腹:(拒按嫌癢,無膨隆,腹部無靜脈曲張,無腸鳴音)。
外陰:正常。
心:(不煩,不悸,不慌,不緊,不痛,不涼,不熱,心跳不快) 。
心下:(不滿,不堵,不脹,不燒)。
胃:(滿,不酸,不涼,不熱,不疼痛)。
頭:(有時頭頂痛,不暈,不麻,不木,不昏,不沉重,)。
項: (不僵,不痛,不酸,不重,不脹)。
肩:(不痛,不凝,不酸,不麻,不脹,不涼,不熱,)。
臂:(不痛,不涼,不熱,不酸,不麻)。
手:(不涼,溫,不干燥,不出汗,不麻,抖,拿東西懸空靜止時)。
背:(不痛,不酸,不重,不麻,不脹,不涼,不熱)。
腰:腰后皮下靜脈曲張(不酸,不重,不痛,不麻,不涼,不熱,不脹,彎腰時腰肌痛左,)。
腿:(痛,不酸,重,不麻,不木,不腫,不脹,不涼,不熱,不僵,不軟,左右一樣)。
膝:(痛,不腫,不脹,不酸,不麻,不涼,不熱,不軟,有骨痛,左右關節(jié)變大,類似腫大)。。
足:(不痛,不麻,不脹,不涼,不熱)。
足跟:(不痛,不涼,不熱,不麻,不脹,左,右)。
足趾:(不麻,不痛,不脹,不涼,不熱,左,右)。
3、請選擇與下列項目對應的身體狀況——
飲( 多, 喜冷飲, 喜溫,喜酸,喜辣,喜咸, )。
食:(少,喜面,喜粥,厭油膩)。
睡眠:(多,平時易困倦,不
失眠,不多夢,易入睡,睡后不易醒,沒有時時驚醒,醒后入睡容易)。
大便:(一次或二天一次,略干,不
便秘,顏色為褐綠色,成形,解時肛門無灼熱,無不消化食物,無蟲卵,無膿血,無感覺總欲大便,但便出不爽)。
小便:(四次數(shù),量多,無不暢,無不禁,顏色淡黃,有泡沫不易消失;不頻,無
血尿,無渾濁,無灼熱感,小便時無疼痛,通暢,氣味異常,尿后無遺瀝不盡,不夜尿)。。
皮膚情況:(無斑疹,皮膚顏色正常,無腫脹,無腫塊,質(zhì)地干燥,無瘡
癤,全身干癢,不痛,膚溫,不冷)。
4、請回答身體有如下哪些癥狀:
不
發(fā)熱,不出汗,怕冷,怕風,怕熱,不哮,不喘,不咳,不氣短,沒有痰,不打嗝,不嘔逆,不惡心,不
腹瀉,不
便血,不
尿血,不
吐血,不鼻血,牙齦不出血,不心煩,不易恐,肢體不
震顫,肢體不僵硬,乏力倦怠,不頭重腳輕,不少氣不懶言,嗜臥,無時冷時熱,無長期低燒,淋巴節(jié)不腫大,胸骨不刺痛,,站立覺累,,腳面靜脈曲張,。
5、七情何者為重
(憤怒,)
6、過去曾服過的藥物及療效:出生時因產(chǎn)程長(順產(chǎn)12小時)做高壓氧治療一月;5個月大時,靜脈滴注“奧地利”產(chǎn)
腦活素30天;滿月后出
濕疹,到3歲痊愈;自小有尿床的習慣,去年喝湯藥后徹底好了。2012年3月底查尿沉渣,蛋白一個加號,其它正常。2012年4月初服湯藥(單位:克):
黨參12,生
白術15,
茯苓9,炙
甘草3,廣
木香9,
砂仁6,
蓮子肉12,炒
山楂18,炒
神曲9,
熟地9!嘉靼彩兄嗅t(yī)院韓勇處方〗當時舌質(zhì)淡紅,左脈大,右脈弦細,膝
關節(jié)痛,口渴,喜冷飲。5月改服:生
黃芪30,
黑大豆30,生
牡蠣24,
澤瀉12,生白術12,焦楂曲各9,
大棗3枚。另沖服蓮子肉粉及
雞內(nèi)金各3克。5月27日尿常規(guī)正常。后面考慮腎功不正常的因素,面診壇內(nèi)高人古道瘦馬第一,即王幸福先生的大方:生黃芪100,黨參30,白術30,
當歸30,
桑螵蛸15,
骨碎補18,
陳皮15,
柴胡10,
升麻10,生甘草10,川萆解30,
蘆根30,
仙鶴草60,大棗3枚(切)。水煎服,日3次,共15劑,后來服藥即吐,就連所食之物一并吐出,停藥!隨后自以參苓
白術散加六味
地黃丸服一月有余,6月4日起以玉米須代飲至今。一月后舌質(zhì)變成『淡降紅』;7月底,有點受寒,服荊防
敗毒散沖劑20日,后續(xù)服趙紹琴的腎炎一號方:
荊芥6,
防風6,生
地榆10,
赤芍10,
丹參10,茅根10,蘆根10,焦三仙各10,水
紅花子10,
大黃1。16劑,查尿蛋白反彈,停藥。玉米須做為基本藥至今未斷!去年11月看舌中有裂紋,即服8粒濃縮
六味地黃丸,第二天便好,試二次均應。12月底服了五天
附子理中丸(濃縮丸,12粒*3次/日)舌裂變大、舌面像麻子一樣,燥化傷陰,后再服六味地黃丸效果不大,加服二劑輔行決之大補腎湯(劑量:1/3湯),效果:尿液顏色變深。前些天試服三劑
補陽還五湯加味:加蛇舌草18、益
母草18,劑量:黃芪30,
歸尾9,赤芍9,
地龍6,川宆9,紅花3,
桃仁3(炒,野生,去皮、尖);三劑,第四劑服下即吐,停用!觀舌:舌變降紅,舌中縱裂,咽喉痛,隨即用
連翹、
白茅根、
板蘭根、
牛蒡子,清熱解毒二日,F(xiàn)改服:早晚
杞菊地黃丸,中午香砂
六君子丸(我認為肝
腎陰虛加脾虛,濕熱壅阻),去鈣爾奇D,試
龍牡壯骨沖劑。早餐吃:鮮壚土
山藥50,
薏仁30,
粳米一把煮粥;隔天換贛州蓮子粥。
7、體溫正常, 呼吸正常, 心率:100, 血壓60/90
8、現(xiàn)代醫(yī)學檢查情況:血常規(guī):有點貧血,大小便正常,腎功能不正常:血肌酐、
尿素氮超標!b超不正常:雙腎有彌漫性陰影!!尿常規(guī)時有半個加號;24小時尿蛋白定量在600~800mg/d之間波動。
20130127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797mg/24h,-----最好時是603mg
@@@@@@@@@@@@@@@@4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5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風
**病,1
消渴,2氣上沖心,3心中疼熱,4饑而不欲食,5食則吐,下之利不止
**病,1
自汗出,2身重,3多眠睡,4息必鼾,5言語難出。
五臟辯證提綱條文
肝 虛則1恐,實則2怒
肝病者,1必兩脅下痛,痛引少腹。2虛則目??無所見,3耳無所聞,4心澹澹然如人將捕之。5氣逆則
耳聾,6頰腫。
邪在肝,則1兩脅中痛,中寒,惡血在內(nèi),則2抽筋,3節(jié)時腫。
心 虛則1悲不已,實則2笑不休。
心病者,1必胸內(nèi)痛,2脅下支滿,3膺背肩胛間痛,4兩臂內(nèi)痛,5虛則胸腹脅下與腰相引而痛。
心胞氣實者,受外邪之動也。則1胸脅支滿,2心中澹澹然大動,3面赤目黃,4喜笑不休,5或吐衄血。虛則6血氣少,7善悲久不已,8發(fā)癲仆。
邪在心,則病1心中痛,2善悲,3時
眩暈跌倒。
脾 實則1腹?jié)M,2饗瀉;虛則3四肢不用,4五臟不安。
脾病者,必1腹?jié)M腸鳴,2溏瀉,3食不化。虛則4身重,5苦饑,6肉痛,7足痿不收,8走路抽筋,9腳下痛。
邪在脾,則1肌肉痛。陽氣不足則寒中,2腸鳴
腹痛;陰氣不足則3善饑。
肺 虛則1鼻息不利;實則2喘咳,3憑胸仰息。
肺病者,必1咳喘逆氣,2肩息背痛,3汗出4惡風。虛則6胸中痛,7少氣,8不能報息(氣弱且有不續(xù)
之象)9耳聾,10咽干。
邪在肺,則1皮膚痛,2 發(fā)寒熱 ,3上
氣喘,4汗出,5咳動肩背。
腎 氣虛則1厥逆;實則2小腹?jié)M,3面色正黑,4涇溲不利。
腎病者,必,2身重3嗜寢。虛則4腰中痛,5大腹小腹痛,6尾椎骨陰股膝攣,7腿足皆痛。
邪在腎,則1骨痛,2陰痹,按之不得。3小腹脹4
腰痛,5大便難,6肩背項強痛,7時眩暈跌倒。
-----------一方、
杜仲15
補骨脂10克 小茴6
續(xù)斷6 碎補6 川
牛膝10
獨活6 靈仙10 當歸10 青箱子6 臺烏6
肉桂6
蛇床子6 熟地10 yin羊藿10 免絲子10 水煎服一日三餐。
二方、柴胡15克
黃芩10 大黃2 黨參10
法夏10 甘草10
桂枝10 茯苓10
龍骨15 牡蠣15
木槿花10 貫仲炭10 生
姜3片
紅棗3枚 水煎服一日三餐
兩方各點三付交叉服六天,
-----------
節(jié)節(jié)草煲豬小肚,我們家鄉(xiāng)人用這個治。不知對你有沒有效?
-----------我知道的有兩人吃這種藥治好了腎炎
-----------
本帖最后由 紅塵倒慣 于 2013/2/2 01:21 編輯 jfsoft.net.cn/zhicheng/.1 加減
益腎湯【來源】印會河,《中醫(yī)內(nèi)科新論》
【組成】當歸、赤芍各15克,
川芎9克,丹參15克,
桃仁、紅花各9克,
蒲公英、紫地丁、
山豆根、
土茯苓、
白茅根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風)解毒。
【方解】本方系從山西省中醫(yī)研究所的“益腎湯”加減而成。方用桃仁、紅花、當歸、赤芍、丹參、川芎活血以祛風,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均系清熱解毒之藥,與活血藥配伍,既能解毒消炎,又可活血、治風,“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用之多效,故為常用之良方。
【主治】風水型腎炎(泛指所有急、慢性腎炎)。
【加減】貧血,加黨參、黃芪各15克;
高血壓,加
夏枯草15克。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甚多,療效頗佳。
【附記】本方已為印老作“抓主證”的常用方,凡臨床見有化驗檢查符合腎小球腎炎,不論其急性期或慢性期,率多先用此方,療效頗佳。雖不能盡愈諸病,但其臨床療效,似覺較以前的“辨證論治”時提高了不少。
.2 疏風利水湯
【來源】馬有度,《醫(yī)方新解》
【組成】紫
浮萍、
紫蘇葉各9克,桑
白皮12克,
益母草30克,
車前子12克,白茅根30克,
金銀花、連翹各1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疏風宣肺,清熱解毒,利
水消腫。
【方解】本方系借鑒仲景越婢湯(
麻黃、
石膏、
生姜、甘草、大棗)治療風水之經(jīng)驗。根據(jù)急性腎炎之特點,通過臨床實踐反復修訂而成。方用紫浮萍、紫蘇葉、
桑白皮疏風利水為主藥;益母草、車前子、白茅根活血祛風,利水消腫;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均為輔藥;甘草解毒調(diào)和,祛痰止咳為使。綜觀全方,解熱作用明顯,利尿之功效較為突出,有助于控制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并有抗炎作用。兼能祛痰止咳。諸藥合用,共奏疏風宣肺、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
【主治】風水惡風,證見一身惡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者。可用于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或隱匿性腎炎急性發(fā)作。亦治上感、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及
蕁麻疹等病。
【加減】急性腎炎,可酌加蜂房、
赤小豆、玉米須;浮腫消退,正氣未復,且尿蛋白仍多者,酌加黃芪、當歸、
石韋、
蟬衣;慢性腎炎,浮腫不重者,去
桑皮、車前子、白茅根,并與六味地黃丸合方;尿蛋白多者,加首烏、蜂房、黨參、黃芪;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等,酌加黃芩、
桔梗、
杏仁之類;
蕁麻疹,宜加
生地、赤芍、蟬衣之屬。
【療效】屢用效佳。
.3
宣肺利水湯【來源】鄒云翔,《鄒云翔醫(yī)案》
【組成】凈麻黃1.5~3克,生石膏、
冬瓜子各15克,
冬瓜皮30克,
葶藶子、
旋覆花(包)
白芥子,光杏仁各9克,
蒼術、白術各4.5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宣肺利水。
【方解】本方是由仲景之
麻杏石甘湯加味而成。方用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宣肺解表,肅降肺氣,止咳平喘;加入
冬瓜子、冬瓜皮清肺化痰,利濕消腫;葶藶子、白
芥子、旋覆花降氣消痰,瀉肺行水;蒼術,白術健脾燥濕,益氣利水。諸藥合用,共奏益肺利水之功。
【主治】水腫合并外感,證見發(fā)熱無汗,
咳嗽痰多,口喝欲飲舌苔薄黃,脈細微數(shù)。證屬風熱襲肺,痰熱內(nèi)蘊者?捎糜诼阅I炎水腫兼有肺經(jīng)癥狀或有表證者。
【療效】臨床屢用,治驗甚多,療效頗佳。
.4 健脾滲濕湯
【來源】鄒云翔,《鄒云翔醫(yī)案》
【組成】生黃芪、
茯苓皮各30克,青防風,
防己、陳皮、
生姜皮各9克,
大腹皮12克,白術,淡附片各15克,桂枝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補氣行水,健脾滲濕,溫陽化氣。
【方解】本方是由
五皮飲加減而成。方用黃芪補氣行水;五皮飲(陳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去桑白皮瀉水消腫,兼能健脾;防風,防己祛風濕,利水消腫,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淡附片,桂枝溫腎回陽,散寒逐濕。諸藥相伍,能除泛濫之水濕。
【主治】水腫(水濕泛濫)。證見頭面胸腹四肢皆腫、小便短赤、脈沉細等肺、脾、腎三臟俱虛者。可用于慢性腎炎。
.5 蘇蟬
六味地黃湯【來源】鄭孫謀,《名醫(yī)特色經(jīng)驗精華》
【組成】熟地18克,
山萸肉9克,黃芪15克,玉米須12克,益母草,澤瀉各10克,山藥18克,秋蟬衣3克,紫蘇葉6克,
丹皮9克,桃仁5粒
【用法】水煎服(文火煎),每日1劑,空腹服,日服2~3次。
【功用】補腎利濕,活血消腫。
【方解】本方是由
六味地黃丸加減而成。方用六味地黃丸(熟地、山
萸肉、山藥、丹皮、澤瀉、茯苓)去茯苓,滋補肝腎;黃芪補中益氣,利尿通淋,蟬衣,蘇葉,解表散邪,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有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益母草,玉米須利尿消腫;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能止血尿。諸藥配伍,共奏補腎利濕,活血消腫之功。
【主治】水腫病,遷延日久,
氣血虛衰,面色不榮,臉浮跗腫,按之如泥,蛋白尿很難消失?捎糜诼阅I炎(陰水),
腎病綜合征。
【加減】蛋白尿多者、可重用黃芪至30克;白細胞多者,加
馬齒莧24克,紅細胞多者,加
血余炭、黑
蒲黃各10克(夏布包);尿少者、加懷牛膝10克,車前子9克(布包):周身浮腫,總蛋白偏低者,可用
羊肉250克,生黃芪30克,生姜皮2克(竹刀刮下)煎湯去渣(羊肉不要吃)、飲汁、每2天1次;皮膚甲錯,舌質(zhì)紫者,可用少量大黃以通脈,解毒。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頗佳。
.6 加味三合湯
【來源】張夢儂,《臨癥會要》
【組成】麻黃,白術,
白芍,陳皮,
木通,熟附片各10克,
知母,澤瀉,炒
地膚子,
車前草,紅飯豆,茯苓,炒
麥芽各15克,北
細辛2.5克,桂枝5克,生姜2片
【用法】先用開水泡藥,后用慢火熬2小時,2日1劑,分4次溫服,(即頭煎分2次服、藥渣備汁,再加開水1碗,將藥渣攪勻,火上熬開、待冷。蓋好,次日早晚分服)本方服后,如無不良反應,可連服5劑至7劑為1療程,停藥觀察兩周,如病有反復再服1個療程。如欲根治,改用白
扁豆散常服。
【功用】溫腎理脾,宣肺通利,通補兼能。
【方解】重證多由水氣泛濫經(jīng)絡臟腑。治宜溫少陰,開太陽,補火健脾,利尿消腫,表里水氣一齊盡解。本方由仲景真武湯,修園消水圣愈湯,林一鳴消水腫方加減化裁而成。方用麻黃,桂枝開太陽以發(fā)汗;細辛,附子入少陰以溫腎;白術,茯苓,木通,車前子,
地膚子健脾以利小便;紅飯豆,
大麥芽利水健脾以消積;知母清肺滋腎、利二便消浮腫;白芍斂肝脾之陰,和血脈,利小便;陳皮理氣調(diào)中;生姜宣肺利水,綜合為劑,共奏溫腎理脾,宣肺,通肺,通膀胱,利三焦,寒溫并存,攻補兼施。
【主治】腎炎重癥,癥見面目四肢一身盡腫,甚至腿腫如柱按之如泥,凹陷成坑,囊腫如匏,腹大如鼓,陰頭發(fā)亮,小便短少,赤澀,尿檢有蛋白、管型等存在。神倦身重,四肢無力,脈多沉細,舌多胖嫩,苔白或膩滑,舌根部苔較厚。
【療效】多年使用,確有良效。
【附記】本方名為編者擬加。
.7
白扁豆散
【來源】張夢儂,《臨會要驗》
【組成】白扁豆500克,紅飯豆250克,焦白術、白茯苓、熟附片、澤瀉、麻黃、桂枝、炒芍、車前子、炒
黃柏、木通、陳皮各60克,炒知母、炒地膚子、麥芽、甘草、細辛、
干姜各30克,干蟅蟲(
土鱉)干螻蛄(土狗)各36個
【用法】上藥共炒,以白扁豆焦枯為度,研極細末,貯瓶密貯。每次服6克,飯前以米湯調(diào)服,或干嚼,以少量開水送服。每日3次,以1劑服藥共炒為1療程。病重者可連服3劑。
【功用】補脾,溫腎,理肺,益火培士,氣化水行。
【方解】水腫病,其本在腎,非獨腎臟為病,慢性腎炎,正虛邪實,或尿毒癥已瀕于危險階段。故方中重用溫中利濕,養(yǎng)胃健脾之白扁豆為主,佐以行水消腫之紅飯豆,散結除脹之大麥芽,逐水祛瘀之蟅蟲,螻蛄,更輔以加味三合湯(如上方)全方炒研為散劑,每服6克,乃重癥之輕投,急病緩用,補而不滯,行而不峻。如能耐心堅持服藥,不欲急于求成,多可轉(zhuǎn)危為安而得以治愈。
【主治】慢性腎炎兼尿毒癥。腎炎日久不愈,浮腫或輕或重,小便短少。甚至點滴而出。精神疲乏,頭目昏眩,
嗜睡食少,惡心,
嘔吐,反應遲鈍。腎功能受損嚴重。
【加減】如婦女患者,加
茺蔚子、澤瀉,當歸60克。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頗多,療效顯著。
.8 益氣化瘀補腎湯
【來源】朱良春,《中國中醫(yī)藥報》1990年
【組成】生黃芪30克,
仙靈脾20克,石韋15克,熟附子、川芎、紅花、全當歸、川續(xù)斷、懷牛膝各10克
【用法】上藥須用益母草90~120克,煎湯代水煎,每日1劑。
【功用】益氣化瘀,溫陽利水,補腎培本。
【方解】慢性腎炎的致病因素較為復雜。脾腎兩虛為發(fā)病的內(nèi)在因素,風、寒、濕、熱為病發(fā)之誘因。而臟腑,氣血,三焦氣化功能失調(diào),是構成本病發(fā)生的病理基礎。治療上當標本兩顧,補泄并舉,益氣化瘀,溫陽利水,通腑泄熱,故以益氣化瘀,溫陽利水,補腎培本為法治之。方中黃芪甘溫,專司益氣培本促使血液循環(huán),且能利水。仙靈脾辛甘性熱,功補腎陽,祛風溫;附子辛熱,補陽益火,溫中焦,暖下元。在慢性腎炎全過程中,脾
腎陽虛是主要證型,而黃芪,仙靈脾,附子,是關鍵性藥物、除舌質(zhì)紅絳,濕熱熾盛者外,均應選作主藥。附子、仙靈脾除溫腎外,還具有腎上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石韋甘苦性平,功專利水通淋,且能消除腎小球之病變,有抑制過亢衛(wèi)氣之功。川芎辛溫,為活血理氣之要要藥;紅花辛溫,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壓之功。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川續(xù)斷苦溫,懷牛膝苦酸性平,皆為補腎之品。益母草苦寒,功能活血,利水,消腫。益母草大劑量時,有明顯的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之蛋白,屢用奏效。
【主治】慢性腎炎已久,腎氣虧虛,脈絡瘀滯,氣化不利,水濕潴留,腎功能損害纏綿不愈者。
【加減】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各型慢性腎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現(xiàn)嚴重蛋白尿者,去黃芪,紅花,加連翹,
漏蘆,
菝葜各18克,
地鱉蟲9克,
魚腥草、
白花蛇舌草各30克,蟬衣4.5克,各型慢性腎炎以腎功能低下為主者,加炮
山甲片7.5克;臨床辨證為陽虛者,加肉桂4克,
鹿角霜,
巴戟天各10克;腎陰虛者,加
生地黃、
龜板各15克,
枸杞子,
女貞子,
旱蓮草各12克;脾虛者,加黨參,白術各15克,懷山藥20克,苡
米仁30克;尿蛋白增高者加
金櫻子12克,
芡實15克,
益智仁12克;浮腫明顯并伴高血壓者加
水蛭1.5克(研末壓入膠囊,早晚分吞)以化瘀利水;血壓高者,去川芎,加
桑寄生30克,廣地龍15克;血尿者,加
琥珀3克(研末分早晚分服),茅根30克;尿少且短澀者,加蟋蟀18克,
沉香4.5克(共研末裝入膠囊,每服6粒,一日3次)有較好的利尿之功;血膽固醇高者,加澤瀉15克,生山楂20克;顆粒,透明管型多者,加
熟地黃20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5克;非蛋白氮及肌酸明顯升高者,加
生大黃10~20克,丹皮12克,六月雪30克,扦扦活30克,并配合中藥煎液灌腸;濁陰上升而出現(xiàn)嘔吐、眩冒,癥情危篤、服藥困難者,改用生大黃10~30克,
白花蛇舌草、六月雪各30克,丹參18克,生牡蠣30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腸,每日2次,并配以“
醒腦靜”治之。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顯著。
.9
穿破石合劑
【來源】王著拙,《中國中醫(yī)藥報》
【組成】穿破石,繡花針各30克,
忍冬藤,
鉤藤根,
淡竹根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消炎利尿。
【方解】慢性腎炎系由水邪濕濁逗留日久蘊結,郁而化熱兼挾瘀血,氣化失職,關門閉塞所致。方中的穿破石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繡花針活血祛瘀、澀精益腎,又能祛風濕,清熱滌痰,為君藥;輔以
鉤藤根舒筋活絡,清熱消腫;淡竹根清熱利尿。冬藤通經(jīng)活絡,解毒。諸藥配伍,共奏活血祛,消炎利尿之功。
【主治】慢性腎炎,尿毒證。
【加減】腎陽虛者,加
金匱腎氣丸,腎陰虛者、加六味地黃丸。
【療效】多年使用,效果良好。
.10 補腎湯
【來源】楊世興,《陜西中醫(yī)》(6)1988
【組成】黃芪、丹參各15~30克,
仙茅、金櫻子、
白果、蟲退各10克,山萸肉,
貓爪草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60天為1療效。
【功用】益氣健脾,壯陽補腎,解毒,活血、利水消腫。
【方解】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屬中醫(yī)的“水腫”,“腎風”等病范疇。主要是本虛標實,正氣不足,感受外邪所致。治宜扶正祛邪為法,方用黃芪,仙茅益氣壯陽,健脾補腎,利水消腫;山萸肉滋腎育陰,與金櫻子、白果相伍酸澀收斂、益腎固精;丹參活血化瘀,而又養(yǎng)血;蟲退疏風熱,利咽喉;
貓爪草清熱解毒。且黃芪,丹參對腎炎都有很好的作用。二藥均能擴張血管,改善腎血流量。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壯陽補腎、解毒活血,利水消腫之功效。
【主治】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
【加減】如證屬肺
腎氣虛者,加桑白皮10克,
冬蟲夏草3克,
沙參、
百合各12克,山藥、
玉竹各15克;
脾腎陽虛型,加仙靈脾、茯苓、白術、芡實各10克,黨參15克;
肝腎陰虛型,加生地24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30克,干地龍、
天麻各15克;氣陰兩虛型,加黨參,枸杞子、玉竹、白芍各15克,冬蟲夏草3克;標證屬外感風寒,加防風10克,麻黃6克,
葛根15克;多感風熱,加連翹10克,生石膏、白茅根、魚腥草各30克;水濕,加車前子、白茅根各30克,澤瀉、
豬苓、石韋各15克;濕熱,加蒼術、苡仁、車前子、
萆薢各15克;濕濁,加
佩蘭、
合歡花、
藿香、
白蔻、
川樸各10克;瘀血,加赤芍15克,益母草30克,
茜草、紅花、桃仁各10克,水蛭1.5克。
【療效】治療72例,其中,急性腎炎12例中,完全緩解11例,基本緩解1例;慢性腎炎28例中,完全緩解4例,基本緩解17例,好轉(zhuǎn)7例;腎病綜合征29例中,完全緩解11例,基本緩解12例,好轉(zhuǎn)2例,無效4例;隱匿性
腎小球疾病3例,完全緩解2例,基本緩解1例,總緩解率為83.3%。其中急性腎炎,隱匿性腎炎療效最好。
.11
益母地黃益腎湯【來源】駱繼杰,《中醫(yī)雜志》(12)1981年
【組成】益母草、
半邊蓮各30克,黃芪、熟地各15克,懷山藥10克,澤瀉5克,山萸肉、丹皮各6克,茯苓10克,蘇葉30克
【用法】上藥蒸氣沖煮,一日1劑。1個月為1療程。有效繼續(xù)服用。
【功用】滋養(yǎng)腎陰,益氣健脾,活血化瘀。
【方解】方用六味地黃丸滋腎陰;黃芪補氣健脾;蘇葉行氣寬中,解郁結而利氣滯;益母草活血化瘀,半邊蓮解毒;茯苓,澤瀉利濕。合而用之,共奏滋腎健脾,活血化瘀之功。
【主治】慢性腎炎。
【加減】兼腎陽虛者,加
胡蘆巴,仙靈脾;兼
脾陽虛者,加白術;兼
肝陽上亢者,加懷牛膝,杜仲,石
決明;咽喉腫痛者,加連翹;皮膚搔癢起
風疹者,加
蟬蛻;瘀血癥狀明顯者,益母草增至60克。
【療效】治療101例,痊愈32例(占31.7%),顯效14例(占13.9%),好轉(zhuǎn)26例(占25.7%)總有效率為71.3%,其中普通型療效最好,其痊愈率達50.%,總有效率為92.%。
.12 四能速效湯
【來源】程爵棠,《臨床驗方集》
【組成】白扁豆25~30克,赤小豆、茯苓各15克,麻黃6克,桂枝、赤芍、士鱉蟲、車前草、桃樹皮、地膚子、澤瀉各9克,熟附片6~9克,細辛3克,
糯米草15克,
川牛膝、花
檳榔各6克
【用法】每日1劑(重2劑),水煎服,日服3~6次。
【功用】溫腎健脾,宣肺活血,利水消腫。
【方解】腎炎之病,即水腫,多因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diào)所致。蓋三臟致病,各有側(cè)重,若水腫初起,頭面尤甚,且多伴有表證者,則重在肺,一身盡腫,重在脾,下肢尤甚者,重在腎。病有急性和慢性腎炎(中醫(yī)稱陽水和陰水)之分,證有虛實之辨。慢性腎炎(中醫(yī)稱陰水),一般由急性腎炎(即陽水)發(fā)展轉(zhuǎn)化而成。在轉(zhuǎn)化過程中,并發(fā)了由“水病及血”而成為由“血病及水”,的病理轉(zhuǎn)化,病關脾腎,尤偏重在腎,故論治的著眼點,應在本虛(脾腎陽虛),標實(即血與水也)。治宜溫腎健脾,宣肺活血,利水消腫。方中君以白扁豆、茯苓溫中利濕,利水健脾以培后天,養(yǎng)先天;臣以麻黃、桂枝宣肺發(fā)汗以開太陽;附子、細辛入少陰溫腎以消水;赤芍、桃樹皮、土鱉蟲活血化瘀以逐水消腫;佐以赤小豆、車前草、糯米草、地膚子、澤瀉利水消腫。川牛膝
行氣散瘀,導熱下行,以增強活血逐水之功。尤在用檳榔合牛膝為使,導水下行。且檳榔善降氣通滯。又具“無脹不消,無水不下,無氣不除,無便不通”的特點,既具行氣遂瘀之功,又有消脹下水之力。諸藥配伍,實具一方四能之效,即一能開太陽;溫少陰以消水,二能健脾以利水,三能活血逐水,四能利水以消腫。共奏溫腎健脾,宣肺活血,利水消腫之功。使表里水氣一齊盡解無遺,其病自愈。
【主治】陰水(慢性腎炎,尿毒癥)。癥見面目一身盡腫,下肢龍甚,腿腫如柱,按之凹陷如坑,久之方起,囊腫如匏,腹大如鼓、陰頭發(fā)亮,小便短少或澀,尿檢有蛋白,白細胞管型等存在。精神萎靡,或身重神疲、四肢乏力,或腎功能受損嚴重,昏眩,失眠,或嗜睡食少,或惡心嘔吐,或反應遲鈍,或行動氣喘,腰酸腿軟。
【加減】若脾虛偏甚去細辛,重用白扁豆加黨參,炒
川柏各15克,腎虛甚,如偏腎陽虛,重用附子,加肉桂5克,
鹿角霜9克,偏腎陰虛,去細辛,麻黃,桂枝,加熟地,
二至丸各15克炒川柏;婦女加當歸9克,益母草15克;白細胞偏多,加金銀花,生黃芪9~15克,紅細胞偏多,加白茅根、仙鶴草各15克;尿赤,加木通、知母、川柏各9克;氣短加黨參、黃芪各9克;喘而腹脹加
萊菔子、杏仁各9克;尿混濁加萆薢、
烏藥各15克;合并尿毒癥,去赤芍、檳榔、重用白扁豆、加知母、川柏、白芍各9克,麥芽、白術、蒲公英各15克,干姜、土狗各5克;血瘀偏甚,或尿中蛋白持久不消,加
三七、
血竭各6克。
【療效】三十多年來,治驗甚多,療效顯著。以1980年治療慢性腎炎75例為例,其中慢性腎炎62例中,痊愈59例,顯效3例,慢性腎炎合并尿毒癥13例中,痊愈8例,顯效3例,有效1例,無效1例?傆行蕿98.7%,其中治愈率為89.3%。
【附記】本方為程氏祖?zhèn)髅胤。臨床實踐證明,本方是治療慢性腎炎(陰水)的有效良方。臨證使用,貴在化裁。一般病去七八,可將本方改用丸劑緩圖,徐徐調(diào)之,以鞏固療效。
-----------
本帖最后由 紅塵倒慣 于 2013/2/2 02:38 編輯 .13 腎炎湯
【來源】章亮厚,《遼寧中醫(yī)雜志》(8)1984年
【組成】生黃芪、白蒺
藜、車前草、蟬蛻各30克,白術、茯苓、
澤蘭、
菟絲子各10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方解】急慢性腎炎、臨床都以水腫、蛋白尿(或血尿)、高血壓為主要表現(xiàn)。故方用
蒺藜、蟬蛻驅(qū)散風邪、消除病因;黃芪、白術、茯苓、甘草利肺健脾,以通調(diào)水道、恢復運化功能;
菟絲子補腎固精;車前、澤蘭利水消腫、且澤蘭又能活血祛瘀。全方具有補瀉兼施、扶正祛邪、以恢復臟腑功能。
【主治】急慢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
【加減】急性腎炎而兼風熱表證,去白術、菟絲子、加金銀花、連翹、
竹葉等以清疏風熱;慢性腎炎,見面色㿠白、全身怕冷、苔薄白、脈沉細,加附片、干姜、
肉蓯蓉、仙靈脾等補腎溫陽、亦可兼服腎氣丸:見心煩失眠、腰膝酸軟、舌紅脈細數(shù),加枸杞、生地、
麥冬、女貞子、旱蓮草等滋補腎陰,亦可配服六味地黃丸;屬氣陰兩虛者,加黨參、懷山藥、麥冬等氣陰雙補,并加重黃芪用量;血尿,去白術,加茅根、魚腥草、琥珀、生地等以清熱涼血止血;水腫,去甘草,加益母草;慢性腎炎患者如挾有情志不暢等因素,可加柴胡、
川楝子、白芍、
香附、陳皮等以疏肝解郁理氣。
【療效】長期臨床運用,治驗頗多、療效滿意。
.14
五草湯【來源】王琦,《四川中醫(yī)》(8)1987年
【組成】
鹿銜草20克,益母草30克,魚腥草、白花蛇舌草各15克,車前子、車前草各15克,蒼術12克,麻黃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宣肺健脾利水,通調(diào)三焦。
【方解】急性腎炎多因濕熱內(nèi)蘊,外感風邪所致。故方用魚腥草、白花蛇舌草、鹿銜草清熱解毒利濕;車前子、車前草利尿清熱,輸瀉水竅;麻黃宣肺通利水道,蒼術健脾利濕;益母草祛瘀生新、活血利水。諸藥相伍,共奏清熱解毒、宣肺健脾利水、通調(diào)三焦之功,故用于濕熱內(nèi)蘊、水濕不化的急性腎炎、治療效果顯著。
【主治】急性腎炎。
【加減】如血尿重,加大、
小薊各12克,生地炭15克,白茅根30克,三七粉3克(沖服)以涼血止血;蛋白尿重,益母草加至50克,加
僵蠶10克;肝陽上亢,加鉤藤24克,
豨薟草15克,
菊花1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24克,減麻黃以平肝潛陽。
【療效】連楣山報道:臨床驗證3例,全部治愈。服藥最短12天、最長42天,平均24天。
.15 芡實合劑
【來源】岳美中,《岳美中醫(yī)案》
【組成】芡實30克,白術、茯苓各10克,懷山藥15克,菟絲子、金櫻子、
黃精各24克,百合18克,
枇杷葉、黨參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補腎健脾、宣肺利水。
【方解】方中白術、茯苓益氣健脾利水、促進運化,能使水氣不得內(nèi)停為患;芡實、菟絲子、懷山藥脾腎雙補,配合參、術、苓陰陽兩傷均可治;百合、黃精、金櫻子入肺、脾、腎三經(jīng),補其不足、功力較強;尤妙在
枇杷葉,清熱入肺、能肅降肺氣、使水道通利、下輸膀胱。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健脾、宣肺利水之功。
【主治】慢性腎炎、蛋白尿(脾腎俱虛型)。
【加減】如蛋白尿重者,加山
楂肉9克;咽喉痛,加牛蒡子、連翹;睡眠不好,加杏仁、
合歡皮、
夜交藤。
【療效】屢用皆驗,堅持服藥、每獲痊愈。
.16 清化益腎湯
【來源】李壽山,《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生黃芪30~50克,白術、當歸各10~15克,丹參15~30克,
冬葵子、土茯苓、益母草各30~50克,益智仁15~20克,浙
貝母10~15克,白茅根30~50克。
【用法】每日1劑,文火久煎,分2次溫服。
【功用】益氣化瘀,清利濕熱。
【方解】本方系由《金匱要略》防己
黃芪湯、葵花茯苓散、當歸貝母
苦參丸等化裁組成。方中黃芪、白術補氣健脾助運以扶正,氣虛甚者量大;黃芪配當歸、丹參增強益氣養(yǎng)血化瘀之功,使瘀消而不傷正;
冬葵子、土茯苓、
浙貝母、白茅根清熱解毒利濕,為祛邪之主藥,量宜大,有黃芪、當歸之助,使?jié)袢ザ粋帲煞判拇竽懹弥;益母草活血化瘀而利尿,且有降血壓之效。對血瘀濕盛水腫甚者可用至60~100克無妨;益智仁溫腎攝精以固腎氣治本。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化瘀、清利濕熱之效。
【主治】
慢性腎小球腎炎。癥見水腫時輕時重、時起時伏,或始終水腫不明顯,腰痛倦怠,或無明顯癥狀,舌質(zhì)偏淡,或有紫氣瘀點,面色不華,脈沉細或弦。尿常規(guī)檢查有蛋白、管型、紅白細胞等或有血壓高、貧血、膽固醇與類酯質(zhì)高等。中醫(yī)辨證屬于脾腎虧虛、氣陰兩虛或陰陽俱虛而兼夾濕邪血瘀之水腫,
腎勞證者。
【加減】尿少,浮腫明顯者加石韋、車前草;有胸水、
腹水者,另用蟋蟀7只、螻蛄7只,研細末,分2次服,酌加黑
白丑;有血尿者,加琥珀、小薊;瘀血明顯、舌有紫氣瘀點、或舌下絡脈淡紫粗長,水腫難消者,加紅花、水蛭粉(每次1克吞服);面色㿠白、短氣者,加
人參(或黨參、
太子參);頭眩煩熱,口干不多飲,舌質(zhì)偏紅,加生地、女貞子;舌質(zhì)偏淡加熟地、枸杞子;背寒怕冷、便溏、面光、血壓偏高者,加懷牛膝、
苦丁茶;食少難消者,加谷麥芽、雞內(nèi)金;蛋白尿日久不消失者,加芡實、金櫻子、
魚鰾粉(每次2克吞服);遇新感有表證者可選加麻黃、生石膏,或金銀花、連翹、
板藍根;曾用激素者,加菟絲子、鹿角霜,待病緩解后漸停激素。
【療效】多年應用,治驗甚多,若能靈活加減,每獲良效。
【附記】有水腫者,宜少鹽飲食。
.17 離明腎氣湯
【來源】馬驥,《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
干地黃25克,制附子10~25克,炒白術15克,嫩桂枝10~20克,山萸肉15克,炒山藥15~25克,鹽澤瀉20克,白茯苓25~50克,巴戟天20克,車前子、生黃芪各25~50克。
【用法】每日1劑,上藥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2次,每次約30分鐘,總量取300毫升,分2次服用。
【功用】溫補脾腎,利水消腫。
【方解】本方所主治病證的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對此虛實夾雜之證,歷代醫(yī)家頗感辣手,如清代李中梓在《醫(yī)宗必讀》中謂:“又有標實而本虛者,瀉之不可,補之無功,極為危險!痹缫阎赋隽舜祟愖C候難治。本方以溫補脾腎與利水消腫兩法并用,便可達到“瀉之可也、補之有功”之效。故方用附子、桂枝、巴戟天、白術溫補脾腎;干地黃、山萸肉、山藥、黃芪補脾之精氣;茯苓、澤瀉、車前子補腎利水。若腹水陰腫、腫勢較重者,減地黃、山萸肉,合牡蠣澤瀉散加減,或并服利
水膠囊(醋制
商陸、
二丑、車前子),亦可加地膚子、
郁李仁、大腹皮以逐水濕;若氣短、胸悶不得臥,乃屬水邪犯肺,合
葶藶大棗瀉肺湯以瀉肺行水;若嘔惡不食、濕濁內(nèi)盛,可加
半夏、藿香、佩蘭化濁降逆;若浮腫反復發(fā)作,舌質(zhì)淡紫,可加丹參、桃仁、益母草、澤蘭葉化瘀利水。
【主治】慢性腎炎,有脾腎陽虛,水濕泛濫見證者。癥見面白肢冷,腰酸乏力、全身浮腫、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食少乏味、腹脹便溏,舌質(zhì)淡體胖,或有齒齦,苔白滑、脈沉遲或微弱。
【療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連服1個月見效,2~3個月可愈。
.18 復元
固本湯【來源】馬驥,《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干地黃15~20克,山萸肉15克,炒山藥15~25克,白茯苓20~50克,人參10~15克,黃芪15~50克,
牡丹皮、菟絲子各15克,枸杞子15克,
五味子10克,制附子5克,嫩桂枝10克。
【用法】每日1劑,上藥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兩次,每次約煎30分鐘,總量為300毫升,分2次服用。
【功用】補腎固本,健脾益氣。
【方解】精微下注(如蛋白尿),主要因腎虛不能固攝、氣血虧虛(如血漿蛋白低、貧血等),乃腎憊脾弱所致。故對水腫減輕或消退而腎虛脾弱者,則治以健脾益腎之法,常能改變病人的虛憊狀態(tài),健脾益腎既固先天之本,且助后天生化之源,則水邪不治而可自消。故方用地黃、山萸肉、丹皮、菟絲子、枸杞子、五味子補腎填精;人參、黃芪益氣固元;山藥、茯苓健脾滲濕;附子、桂枝溫陽補腎、蒸精化氣。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固本、健脾益氣之功。
【主治】腎病型腎炎,證屬腎氣虛者,浮腫減輕或消退后,多見脾腎氣虛證候者。癥見面色萎黃或暗滯、少氣乏力、腰膝酸軟、眩暈
耳鳴、食少腹脹或便溏,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質(zhì)淡或紫、苔白或膩,脈弱或沉滑無力,尺部尤甚。
【加減】若小便短少,可加澤瀉、地膚子、車前子以通利小便;若
泄瀉,脾虛甚者,可加白術、
薏苡仁健脾止瀉;若腰部疼痛,可加桑寄生、川續(xù)斷壯腰健腎;腰部脹痛或刺痛者,或加川牛膝、桃仁、丹參、
延胡索,以化瘀止痛。
【療效】多年應用,效果甚佳,一般服20~30劑即效或痊愈。
.19 六五地黃湯
【來源】馬驥,《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干地黃25克,
牡丹皮10~20克,炒山藥20克,山萸肉15克,白茯苓15~25克,
桑椹子25克,枸杞子、地膚子各15~25克。
【用法】每日1劑,上藥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2次,每次煎約30分鐘,2次取藥汁共300毫升,混合均勻,分2次服用。
【功用】滋補肝腎、淡滲利水。
【方解】本方以六味地黃湯加枸杞子、女貞子、
桑椹子、車前子、地膚子而成,故名六五地黃湯。方用六味地黃湯滋補肝腎;枸杞子、女貞子、桑椹子養(yǎng)陰平肝;車前子、地膚子清熱利尿。諸藥合用,共奏滋補肝腎、淡滲利水之功。
【主治】腎病型腎炎、發(fā)病日久、肝腎陰傷者。癥見顴面潮紅或暗紅,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兩目干澀,口燥咽干,夜熱
盜汗,或輕度腫脹,便秘溲赤,舌質(zhì)稍紅或暗紅,苔薄黃或薄白、脈細數(shù)或沉滑數(shù)。
【療效】多年應用,收效頗著。
【附記】本方為陰虛型腎病而設。對氣虛、陽虛者不宜用之。
.20 安腎湯
【來源】林沛湘,《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蓮子肉、芡實、淮山藥、茯苓各20克,冬蟲夏草10克,黨參、黃芪各20克,杜仲10克,
豬脬1~2個共燉服(視患者胃口,可適當加豬瘦肉或豬排骨共燉服)。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滋養(yǎng)脾腎,補益氣血,消蛋白尿。
【方解】慢性腎炎病位以脾腎為主,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不論急慢性病到了末期,非從脾腎論治不為功。故方用蓮子肉養(yǎng)心、益腎、補脾,《本草綱目》謂:“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香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胃之果也,土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芡實固腎補脾,《本草經(jīng)百種錄》云:“芡實淡滲甘香,則不傷濕,質(zhì)黏味澀,而不滑澤肥潤,則不傷于燥,凡脾胃之藥,往往相反,而此相成,故尤足貴也!被瓷剿幗∑、補肺、固腎,《本草經(jīng)》云:“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本草求真》云:“然山藥之陰,本有甚于芡實,而芡實之澀,更有甚于山藥;且山藥兼補肺陰,而芡實則止于脾腎而不及于肺!避蜍邼B濕利水,益脾和胃,《本草正》謂:“茯苓,能利竅去濕,利竅則開心益智,守濁生津;去濕則逐水燥脾,補中健胃!彼奈杜浜,能補肺腎,健脾胃,在閩南民眾常用于病后滋補之藥,味淡而甘,配合豬脬以化膀胱之氣,氣化而小便自利。如氣虛則加參、芪,如虛損氣虛,可加冬蟲夏草,《重慶堂隨筆》謂:“冬蟲夏草,具溫和平補之性!薄侗静輳男隆吩破洌骸案势、保肺、益腎補精髓。”諸藥合用,其功頗著。
【主治】慢性腎炎,食欲不振,疲乏無力,腰酸腿軟,頭暈眼花,尿中蛋白,管型,紅血球未能改善,作為治療及善后的預防復發(fā)。
【加減】陽微陰脫、呼吸急促、脈細,加高麗參10克(另燉)、
蛤蚧尾1對,肉桂2克(合研末、安腎湯沖服);如腎陽不足,腰痛腳弱、金匱腎氣丸、安腎湯送服,1日2次;如腎虛腰痛腳腫,小便不利,金匱腎氣丸10克,安腎湯送服,一日2次;如陽虛、氣虛、嘔惡腹脹、
心悸不寧,
右歸丸10克,安腎湯送服,一日2次;食少便溏、脘腹脹滿,香砂六君子丸10克,安腎湯送服,一日2次。
【療效】臨床屢用,久用效著。
.21 資腎益氣湯
【來源】盛國榮,《名醫(yī)秘方匯萃》
【組成】生曬參10克(藥湯燉),黃芪30克,車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
地骨皮,澤瀉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文火久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溫服。
【功用】扶正祛邪、益氣養(yǎng)陰、健脾利尿。
【方解】慢性腎炎,可由急性腎炎演變而來,尿常規(guī)檢查以蛋白尿、管型、紅細胞為主要表現(xiàn)。《素問·水熱穴論》謂:“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薄端貑枴ぶ琳嬉笳摗酚校骸爸T濕腫滿,皆屬于脾!北静∫云⒛I為主,以其久病多虛,故方以生曬參調(diào)中益氣,《丹池人參傳》說:“人參味甘補陽,微苦補陰。如土虛火旺之病,則宜生曬參涼薄之氣,以瀉火而補土”,清·鄒澍《本經(jīng)疏正》認為:“人參首先入脾而倉廩崇矣,次入肺而治節(jié)行矣,次入腎而作強遂矣!秉S芪,《本草正義》云:“補益中土、溫養(yǎng)脾胃”;《本草求真》曰:“黃芪入肺補氣!崩顤|垣謂黃芪“以益元氣,而補三焦”。參芪配合,益氣培土、補肺利尿,療效更佳;茯苓皮利尿滲濕,《本草綱目》謂:“主水腫腹脹,開水道”;《中國醫(yī)學大詞典》謂:“茯苓皮行水不耗氣,勝似大腹皮!避嚽白永鍩幔夺t(yī)學啟源》謂:“主小便不通,導小腸中熱!避蜍咂づ湮檐嚽白釉鰪姖B濕利尿作用。澤瀉利水滲濕而補陰,《名醫(yī)別錄》謂:“補虛損五勞起陽氣,逐膀胱、三焦停水!钡毓瞧で鍩釠鲅,《本草新編》謂:“入腎不涼腎,反而益骨能生髓。”《本草述溝元》:“能裕真陰之化源,而不傷元陽,故與苦寒者特殊。須知此味不兼養(yǎng)血,卻未以益陰為其功!倍胖傺a肝腎,《本草匯言》:“方氏直指云:凡下焦之虛,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濕,非杜仲不利,足脛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脊之痛,非杜仲不去。氣溫而補,補肝益腎,誠為要劑。”佐以地骨皮,益陰而除腎中虛熱。本方補而不膩、利而不伐、虛中帶實、實中帶虛,皆能適應,在臨床可根據(jù)病情予以加減。故收效頗著。
【主治】慢性腎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軟,四肢輕度浮腫、小便短赤、大便時溏時秘,口干而喜飲,舌質(zhì)淡有齒痕,脈沉細等。
【加減】脾虛氣滯,全身浮腫明顯,加川
花椒10克,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須60克,水三大碗先煎,去渣將湯分2次煎上藥。腎虛水泛、面浮身腫、按之沒指,乃腎陽不化,加肉桂3克,漂川附子10克,補骨脂、桑螵銷各8克;瘀血阻絡、水腫久留、面色暗滯、舌質(zhì)紫暗,加生蒲黃、
五靈脂各20克,紅花5克,益母草10克;脾虛失運、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舌淡苔白膩、加白術15克,砂仁、陳皮各10克;腎衰水泛、頭目眩暈、惡心嘔吐,加
吳茱萸、半夏、陳皮各8克,
代赭石20克;若出現(xiàn)尿毒癥,可配合寧元散(方詳后);如血壓升高、頭暈腦脹、手指蠕動、面色潮紅、舌干咽躁、煩躁不眠,屬于陰虛陽亢者,加夏枯草15克,炒
棗仁30克,龜板、地龍干各20克,天麻10克;如毒邪內(nèi)閉,用安宮
牛黃丸,每次服1粒,日服2次,
羚羊角尖磨溫開水,每次服2克,日服2~3次。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甚多,隨證加減,療效較佳。
【附記】中醫(yī)治療慢性腎炎,因癥狀不同治法亦異,主要以辨證論治、隨癥加減,因勢利導,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或標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腎湯(方詳前)以資鞏固。
.22 芪萸仲柏湯
【來源】蔣文照,《名醫(yī)秘方匯萃》
【組成】黃芪15克,
山茱萸9克,杜仲12克,黃柏6克,白茅根12克,茯苓15克,牡蠣20克,金櫻子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上下午各服1次。
【功用】益氣養(yǎng)陰,補腎化濁。
【方解】慢性腎炎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于“陰水”、“
虛勞”、“腰痛”等范疇,其病因病機錯綜復雜,然不外乎虛實夾雜。蔣氏積數(shù)十年之臨證經(jīng)驗,以“腎虛濁滯”概其機。其中:腎虛為本,氣虛、陰虛最為常見,濁滯為標,濕停熱郁兼而有之。慢性腎炎虛證居多,尤其是水腫消退后,更為顯著。即使為實,也屬虛中夾實。腎藏精,為封藏之本。腎虛到封藏失職,固攝無權,是以蛋白、紅細胞等精微物質(zhì)隨尿流失;濁滯則污穢不去,困遏傷正,而見肌酐、尿素氮等代謝廢物難以祛除。氣陰不足,則神疲乏力;上不榮色,則面白少華;腎元虧虛,故見腰俞酸楚或疼痛,誠如《素向·脈要精微論》所說:“腰者,腎之府,轉(zhuǎn)搖不能,腎將憊矣!倍}之有力無力,尺部沉取如何及舌之有苔無苔,更為證之虛實之重要依據(jù)。腎虛則脈多沉細無力、舌胖嫩邊有齒痕;濁滯則脈多見弦,舌呈膩苔。
蔣氏據(jù)“腎虛濁滯”之病機而立補腎化濁之治法。自擬芪萸仲柏湯,方由黃芪、山萸肉、杜仲、黃柏、白茅根、茯苓、牡蠣、金櫻子等為主組成。以黃芪充其氣、萸肉養(yǎng)其陰,合以杜仲而補腎益元。萸肉酸溫不熱、平補陰陽;杜仲甘溫不燥,側(cè)重溫補。更佐黃柏之苦寒清熱燥濕,于溫補之中,既達清熱燥濕而去濁,又圖陽中求陰而益腎。茯苓、白茅根,滲水濕、清郁熱,助黃柏之祛其污濁。祛其污濁者,祛其尿中白細胞,清其血中之肌酐,尿素氮也。牡蠣、金櫻子斂陰液、縮水泉,助芪、萸之補腎攝精。補腎攝精者,增其血中之
白蛋白、清其尿中之蛋白、紅細胞也。其方重于補虛,然補而不嫌滋膩;兼以瀉濁,然瀉而不虞傷正。故臨證選用,效如應桴。
【主治】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而表現(xiàn)腰酸體瘦、舌質(zhì)淡紅胖嫩、苔膩、脈沉細弦、蛋白尿頑固不消者。
【加減】體虛易于
感冒者,加黨參12克,白術9克;水腫未消、小溲短少者,茯苓改用茯苓皮,加大腹皮9克,車前草10克,
薏苡仁20克;口干烘熱者,加生地15克,麥冬、炒知母各9克,菟絲子12克;尿赤而見紅細胞者,加
大薊、小薊各12克,
阿膠珠9克。
【療效】多年應用、治驗甚多,療效滿意。
.23 愈腎方
【來源】張鏡人,《中華名中醫(yī)治病囊秘·張鏡人卷》
【組成】白術、山藥各9克,米仁根30克,石韋15克,大薊根30克,扦扦活15克,芡實12克,
蓮須3克,炒陳皮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腎,清熱利濕。
【方解】脾主運化,作用于精微的攝取與水濕的輸布;腎主開闔,作用于精氣的藏蓄與濕濁的排泄。太陰虛則運化無權,難以攝取精液,又難以輸布水液;少陰虧則開闔失常,未能固澀精氣,又未能排泄?jié)駶帷S谑撬疂皲罅,肢體浮腫。兼神疲乏力,腰酸腿軟。實驗室檢查可發(fā)現(xiàn)尿檢異常,甚則腎功能不全。本病多由外感誘發(fā),風邪雖散、濕熱難除,日久損及脾腎乃成本證。故治宜健脾益腎、清熱利濕。方中白術、山藥、芡實、蓮須健脾益腎。補而不溫燥,養(yǎng)而不滋膩。米仁根、石韋、大薊根清熱利濕。扦扦活祛風活血;陳皮理氣和胃,標本同治,補瀉并用,故收效頗佳。
【主治】慢性腎小球疾病,癥見神疲乏力,腰酸腿軟,或有輕微水腫,尿常規(guī)檢查可見蛋白尿、血尿,脈細或濡細、苔薄或薄黃膩。
【加減】臨證使用,可隨證加減變化,可應用于多種證型的慢性腎小球疾病。
【療效】臨床屢用,頗具效驗。
.24 益氣消白湯
【來源】張琪,《名醫(yī)治驗良方》
【組成】黃芪30~50克,黨參20~30克,麥冬、地骨皮、茯苓、車前子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氣養(yǎng)陰、清利濕熱。
【方解】
脾氣虛弱、清陽不升、精微下注而溢,是導致蛋白丟失的主要病機。蛋白丟失日久,勢必耗損陰液,形成氣陰兩虛之候;且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而釀成濕濁,濕濁蘊蓄化熱,漸致濕熱搏結,而出現(xiàn)氣陰兩虛、濕熱內(nèi)停之虛實夾雜證。本方益氣養(yǎng)陰、清利濕熱,具有補氣而不壅滯,益陰而不滋膩,利濕熱而不傷正氣的特點。故方用黨參、黃芪健脾益氣;麥冬、地骨皮益陰而退虛熱。又可制參芪之溫燥;茯苓、車前子、白花蛇舌草清利濕熱;柴胡升陽而調(diào)暢氣機,使補而不滯;甘草調(diào)和諸藥;常伍芡實、蓮子以固澀縮泉。本方是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最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對于臨床癥狀不明顯的隱匿性腎炎,療效更佳。
【主治】慢性腎炎蛋白尿。
【加減】在臨床應用中,可根據(jù)病變特點、證候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隨證加減,調(diào)整藥物及藥量。
【療效】臨床屢用,療效卓著。
-----------道聽途說并非都是假——處處留心皆學問
一張非常有效的治療腎病綜合征的方子,一個病人看好了,就會給你介紹一堆病人,這方子最早的時候我便是道聽途說來的! 話說那位以
桂枝湯治心衰的教授,有一次和我閑談,說到他最早的一篇文章是一個在大學教中文的病人給他發(fā)表的,那病人患腎病綜合征在某醫(yī)科大學治療兩年,病情極不穩(wěn)定,只好求救于中醫(yī),不想教授予中藥治療,癥狀不斷的好轉(zhuǎn),慢慢的所有癥狀漸漸緩解了,后來那病人還結婚生仔了。 那病人久病成良醫(yī),在西醫(yī)治療無效的情況下,便自學了很多中醫(yī)知識,病好了,他便建議這教授把經(jīng)驗整理出來發(fā)表,這教授淡于名利,也就不很感興趣,最后這那病人便代這教授執(zhí)筆寫了一篇文章發(fā)在《中醫(yī)雜志》上。 教授還說該方對于慢性腎炎有較好的消蛋白作用,并給我說了好多病例。當時我就問什么藥物組成,他說就是一些補脾益腎的藥物吧。 于是,我就到圖書館翻閱《中醫(yī)雜志》,找到的這張方。真的象教授所說的一樣有效嗎?結果發(fā)現(xiàn)對于2型也就是伴有高血壓的病人療效不理想,但對于1型是腎病只要符合辨證,療效非常好。現(xiàn)在我們治療1型是腎病綜合征基本上擺脫了激素療法,這一點很多西醫(yī)不信,呵呵~但事實勝于雄辯! 現(xiàn)在我把這張方給大家,關于怎么合理使用這張方,如何取得好療效,在《聞過喜醫(yī)案》里有詳細地敘述!大家可以買這本書看看。 下面擇錄其中的一部分:
〖劉氏經(jīng)驗方——治療原發(fā)性腎病綜合癥〗,全方由::生黃芪30g,黨參15g,當歸10g,柴胡5g,丹參20g,芡實15g,仙茅10g,仙靈脾10g,風尾草10g,山楂15g,甘草5g組成。辨證以面浮肢腫,面色萎黃或泛白,少氣乏力,納呆少食,腰膝酸軟,或伴足跟痛,形寒肢冷,
性欲低下,月經(jīng)失調(diào)。易感冒,舌質(zhì)淡,或淡胖,邊有齒痕,脈沉細或沉細無力為標準。 劉氏認為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表現(xiàn)為脾腎兩虛者為多,或以氣虛為主,或為氣陽兩虧。其病理關健在于本虛標實。其病理特點以虛(脾腎氣陽虧虛)、壅(水濕、瘀血內(nèi)停)、漏(大量蛋白尿)為主。根據(jù)這一病理特點創(chuàng)制了治療NS的經(jīng)驗方。方用黃芪、黨參、白術、山藥益氣健脾祛濕,仙茅、仙靈脾溫補腎陽,俾脾氣健則水濕得運,腎陽足則自能化氣行水,水腫自消矣。尿蛋白亦水谷精微所化,中氣虧虛固攝無力,精微下趨則見大量蛋白尿,故方用升麻、柴胡、芡實升提固攝以消除蛋白尿!八t血瘀”,故方用丹參、當歸、山楂活血化瘀,用甘草以調(diào)和諸藥,全方熔扶正祛邪、固攝精微于一爐,標本同治。通過臨床觀察證實以脾腎雙補法為主的綜合療法治療NS療效十分顯著”。 好了,上面是這個例子只是告訴大家多留心老前輩的經(jīng)驗,有好的經(jīng)驗,聽說了,跟蹤一下,說不定你會有很大的收獲! 由于時間的關系,隨筆寫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各位仁兄積極參與討論,共同進步!
-----------皮持衡教授系江西省名老中醫(yī),從醫(yī)40余載,治學嚴謹、見解獨到、辨證取舍有方。雖不能舉其所全,卻收益匪淺,今從脾論治小兒腎病的經(jīng)驗與大家共享。
蛋白尿是脾失運化所致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是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而腎病在中醫(yī)多屬“水腫”、“虛勞”范疇,現(xiàn)代醫(yī)學多認為與感染、免疫調(diào)節(jié)異常有關。先師認為:小兒腎病與其獨特的生理病理特點密切相關,雖病在腎,但與外感、水濕、濁毒、瘀血等致病因素和脾有關,其中反復難消的蛋白尿更是脾失運化,不能輸布所致。加之某些難治性腎病或易反復發(fā)作者,特別是長期使用激素者,可陽損及陰。
臨床表現(xiàn)則往往是虛實夾雜、遷延不愈,此乃“因虛致實”的典型表現(xiàn)。病在初期,水腫甚時,或初用激素時,辨證多屬肺失宣降,脾不健運,開闔失司;而疾病后期,尤其是激素反復難撤或反得因外感而病情波動者,辨證多屬脾虛不運,濕濁互結甚至于夾瘀血而影響氣機,使水道不利,腎之精不化氣而化水,水更難消。治療應緊扣病機,或泄或補,脾胃為先,固腎是本。
用藥簡便廉驗
先師在小兒該病的遣方用藥上用心良苦,主要考慮以下三點:一是用藥的長期性;二是用藥的性價比;三是用藥的可接受性。由于腎病是一個慢性疾病,激素用藥時間長而多,緩解后不能驟然停藥,否則副作用明顯,患者難以堅持。因此患兒的可接受性關乎其能否堅持,故在遣方用藥的簡便廉同時又要兼顧服藥的口感,而健脾益氣類中藥正符合此意,謹遵病機并兼顧上述特點,故選用
玉屏風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病案舉例
陳某,男,3歲半,1990年3月20日初診。主訴患腎病綜合癥1年余,大劑量激素已反復使用1年,現(xiàn)尿蛋白在 ~ 之間,又畏其對生殖細胞的抑制而停用,且平素易于感冒而使病情多次波動,西醫(yī)已確診為難治性腎病,不得已而求助于吾師。觀其外貌已成典型的滿月臉,水牛背,呈向心性肥胖,能食便軟,雙下肢輕度水腫,舌質(zhì)淡邊有齒印,苔簿
白根膩,脈細。
吾師認為,病史已提示外感之邪反復侵襲,衛(wèi)表不固是標,水濕壅遏,脾失健運,腎精不化是本,而長期運用強的松之類陽熱之品有助火生熱之嫌,更易引邪入里。選玉屏風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減,其中黃芪為主藥,用15克,取其補氣利水之功,可先實脾固衛(wèi)、利水滲濕,保護后天之本免受病邪侵犯。10天后外感未作,效不
更方,繼用10天后尿蛋白一直穩(wěn)定在 ,但雙下肢水腫不消,考慮衛(wèi)固后方可加強健脾滲濕之功,又加重茯苓和澤瀉之量,分別用15克和8克投之,半月后尿蛋白在 ~ 間波動,水腫改善,尿液清長,舌膩消退,此乃濕消脾健之征,可重用收斂之品,山茱萸加至10克,如此調(diào)整用藥后強的松開始減量而未見反跳。3個月后尿蛋白減為微量,激素的副作用漸消,半年后病情穩(wěn)定未再波動,患兒發(fā)育趨于正常。
腎病從脾論治并非創(chuàng)新之說,但臨證運用能如此條理明析且有效者只有深刻掌握了辨證之精髓方能達到。玉屏風散源于《世醫(yī)得效方》,該書則以簡便廉驗而著稱于世,其效用乃益氣固表之專功,正符合本病的發(fā)病機理,而六味地黃丸乃宋朝名醫(yī)錢乙為兒科所設,具有滋補腎陰之功,亦緊扣病機,6味藥3補3瀉,配伍之妙,易于臨證加減。
-----------裘沛然先生的治理:
關于慢性腎炎的病機,中醫(yī)學有“其本在腎,其制在脾,其標在肺”之說。從臨床看,調(diào)治肺脾腎雖能取得一定療效,但往往不盡如人意。從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分析,決非水腫一證所能概括。先生指出:
1.表里夾雜 慢性腎炎除表現(xiàn)為面色恍白、浮腫、腰酸、神疲、眩暈等里證外,常因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急性發(fā)作或加重病情,此與中醫(yī)學上“外感引動伏邪”之說相符。故臨床常見表里夾雜的癥狀。
2.寒熱錯綜 慢性腎炎病邪久局,陽氣被郁,陽虛而生內(nèi)寒,故臨床有面色光白、肢冷神倦、脈遲、苔白等寒象;但另一方面應注意余邪熱毒蘊結未清,盤踞下焦,這一重要病理因素。從臨床表現(xiàn)分析,常見的咽痛、小便混濁、尿少、血尿、血壓偏高、
頭痛、
鼻衄等,均屬火熱內(nèi)蘊之征象。近代臨床對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氮質(zhì)血癥,用
大黃附子湯治療而獲效,也足資證其寒熱錯綜之病機。
3.虛實并存 慢性腎炎病邪久戀,正氣被伐;腎不藏精,長期蛋白流失,血清白蛋白下降;
脾不統(tǒng)血,血尿頻頻,嚴重貧血,因此,氣血精皆乏,此屬本虛。由于脾腎虧虛,氣化失司,導致水飲痰濁稽留,嚴重者出現(xiàn)氮質(zhì)血癥等,此屬邪實!秲(nèi)經(jīng)》原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說,先生則認為“邪之所蘊,其氣更虛”,“虛之所在,受邪之地”。如果正氣不能驅(qū)邪,也可反從邪化,故津液可以釀成濕濁,血滯導致瘀血,出現(xiàn)正氣愈虛則邪氣愈實的情況。故慢性腎炎的病機可概括為:脾腎氣血虧虛和風邪、水濕、熱毒、瘀血相夾雜,是其基本特點。
表里合治,寒熱兼施,利澀同用,補瀉并投
1.表里合治 慢性腎炎常隨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fā)、加重,故臨床既有畏寒、發(fā)熱、咽痛等外感表證,又有浮腫、高血壓、腰酸、眩暈等里證,治療可采用表里合治法。先生常選用
羌活、
白芷、紫背浮萍、蒼
耳草、蟬衣、黃芪、黃柏、漏蘆、
半枝蓮、生白術、生甘草、仙靈脾、土茯苓、黃芩等藥物治療。方中既有辛散祛風之品,又集解毒、泄?jié)、健脾、利水諸藥。對慢性腎炎因感冒而急性發(fā)作者,有一定療效。其中羌活一味,入太陽、少陰二經(jīng),與黃芪相伍,對預防感冒效勝玉屏風散,F(xiàn)代研究證明,辛散祛風藥如蟬衣、
蒼耳草、白芷等,不僅可疏解表邪,且能調(diào)整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抗過敏作用,可減輕或抑制感染后變態(tài)反應性損害,消除蛋白尿等。故即使表邪已解而蛋白尿末除者,仍可沿用一段時間,其與解毒泄?jié)。健脾利水藥相合,可表里雙解,標本兼顧,相得益彰。
2.寒熱兼施 侵性腎炎長期蛋白尿及血尿,陰精虧耗,陰虛則陽亢,而見頭暈、頭痛、鼻皿、高血壓等;水濕逗留,最易損傷陽氣,故又多脾腎陽虛之證。呈陰陽兩損,上盛下虛等病機。因此采用寒熱并調(diào)之法,尤其對本病中高血壓型者更為適宜。先生常用生熟地黃、巴戟天、山茱萸、肉蓯蓉、茯苓、麥冬、五味子、炮附子、肉桂、生姜、大棗、黃柏、知母、仙茅、仙靈脾、當歸等。如果血壓明顯升高,可加夏枯草、防己、鉤藤、牡蠣等藥,這些藥物經(jīng)現(xiàn)代藥理研究,多具有降壓作用;另外如黨參、黃芪、附子等,對血壓有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故寒熱兼施法不僅可改善臨床癥狀,而且對改善腎功能有一定幫助。
3.利澀同用 慢性腎炎的臨床表現(xiàn),一般以水濕痰濁逗留為多,而實驗室檢查中又以長期蛋白尿、血尿、管型等腎精失固為主要表現(xiàn)。對前者應予化濕、利水、泄?jié)岬韧ɡ,對后者則須用固腎澀精之法。因此通利與收澀并投,為治療本病的又一法則,適合于混合型患者。通利常用生苡仁、茯苓、豬苓、
漢防己、大黃、玉米須、生白術、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澀精常用
覆盆子、芡實、金櫻子、五味子、
烏梅肉、補骨脂、菟絲子、肉蓯蓉、褚實子、牡蠣等。在治療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不獨固腎澀精方藥對控制蛋白尿有效,即使是清利水濕的玉米須、生苡米、茯苓、豬苓等,也有消除蛋白尿的功效。這可能是邪去則正安,水濕不除則腎氣不能化精,精氣流失也就難以控制。因此,通利水濕與固攝腎精,兩者不可偏廢。
4.補瀉并投 慢性腎炎的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本虛宜補益,標實應攻瀉,是以補益攻瀉法為標本同治之法,對慢性腎炎出現(xiàn)腎功能不全患者尤為切用。
腎病性腎炎經(jīng)過較長時期的病理演變,正氣衰憊,邪氣留戀,水濕痰濁滯留更甚,出現(xiàn)氮質(zhì)血癥。臨床表現(xiàn)為頭暈頭痛、嗜臥、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嘔逆,甚至
昏迷等癥,呈現(xiàn)正氣不支,濁邪彌漫之勢,嚴重的還可出現(xiàn)動風之證。故治療必須融補益脾腎氣血陰陽和攻瀉濕濁、水氣、痰血于一爐。先生常選用黃芪、黨參、巴戟肉、仙靈脾、黑大豆、炮附塊、干姜、黃柏、土茯苓、澤瀉、牡蠣、生大黃、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漏蘆、
白蘞、益母草、丹參、桃仁、紅花等,一般用量偏重,中病漸減其制。本病至此,已入險途,應引起注意。
以上治療方法當相機參合應用,不可拘執(zhí),方不致以偏概全。
簡驗方:黃芪、牡蠣、巴戟肉、黃柏、澤瀉、土茯苓、黑大豆、大棗
上方乃先生在對慢性腎炎的長期探索中,在備嘗甘苦之后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方。方中黃芪,先生謂補氣圣藥,大劑黃芪功蓋人參,其有補氣、固表、攝精、祛毒、和營、利尿之功,且無留滯之弊。仲景所謂“大氣一轉(zhuǎn),其氣乃散”,詢非虛語。一般劑量用30一60g。巴戟肉與黃柏相伍,一陽一陰,皆為補腎要藥。前者溫而不熱,益元陽、補腎氣。后者苦寒,滋益腎陰。李東垣云其有“瀉熱補水潤燥”之功。元代名醫(yī)以一味黃柏制劑,稱大補丸,良有探意。與黃芪相合,補氣健脾益腎,為治本之圖。牡蠣為水生動物,性寒屬陰,生用有利水氣之功,且能潛陽,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煅用斂精,對長期蛋白流失者,頗為適用。黑大豆入脾腎二經(jīng),《本草綱目》載其“治腎病,利水下氣,制諸風熱,活血解毒。”明代
張介賓亦有“玄武豆”之法。先生融會前賢精粹而用于治療腎炎,對消除蛋白尿及糾正低蛋白血癥有一定功效。土茯苓清泄?jié)穸荆瑵蔀a善利水濕,大棗健脾胃,和營血。全方本標兼顧,補瀉合治,有補氣健脾益腎,利水泄?jié)峤舛局Α?br >臨床應用本方時尚須根據(jù)證情,隨機變化,至于損益之法,當參上節(jié)“治療大法”靈活處理。先生循此法用治多種類型的慢性腎炎,應驗者甚多。及門同人侍診左右時,曾見先生治一來自寧波的7歲患兒,經(jīng)某醫(yī)院兒科擬診腎病綜合征伴慢性腎功能不全,住院2月余,疊經(jīng)各種西藥治療,未能收效,院方已發(fā)病危通知;純杭覍倌矫\,見病人面色光白,神氣消索,全身浮腫,大腹如鼓,胸膺高突,陰囊腫大透亮,小便點滴難下。診其脈微細欲絕,舌體胖,舌淡,苔膩水滑。此正氣大虛,氣不化精而化水,水濕泛濫,流皮里膜外。病經(jīng)遷延,形神俱衰,證情險重,恐兇多吉少。家屬仰求一治,以冀萬一。先生為擬一方:
生黃芪50g 土茯苓30g 黑大豆30g 大棗7枚 牡蠣30g(搗)
3劑后,小便通暢,腫勢稍退,神氣略振,脈較前有力。藥有效機,當擊鼓再進,不可懈怠。原方加巴戟肉15g,黃柏15g,澤瀉18g。再服一周,小便24小時總量已達1500m1以上,水腫大減,陰囊腫脹基本退盡,所喜胃氣來復,漸可進展,神態(tài)活躍,舌淡苔薄,舌體不胖,脈細有神。證已轉(zhuǎn)機,仍不可掉以輕心,當守前法,耐心調(diào)養(yǎng)。以“簡驗方”增減,連服3月,諸癥全消,悉如常人,體檢化驗均在正常范圍。隨訪2年,未再復發(fā)。治療慢性腎炎,先生此方雖不能盡愈其病,但只要認真辨析,隨證消息,往往有出奇制勝之功。故附載于此,以見一斑。
-----------祝君身體康健!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