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疾病診療 > 正文:視神經乳頭炎 中醫(yī)治療診斷方法/治療方藥方劑
    

視神經乳頭炎

  
疾病名稱(英文) papillitis
拚音 SHISHENJINGRUTOUYAN
別名 中醫(yī):(急)落氣眼,暴,(慢)目茫茫候,目暗不明候,視物不真,視瞻昏渺,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視網膜及視神經疾病,眼科疾病,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西醫(yī)病名定義 本病是指發(fā)生的病變位于視神經球內段或緊靠眼球的球后視神經前段。發(fā)病較急,視力下降嚴重,單眼或雙眼發(fā)病。
中醫(yī)釋名
西醫(yī)病因 具體常見病因有感冒、眶蜂窩織炎、膿腫、敗血癥梅毒、結核、腦膜炎葡萄膜炎、貧血、中毒、哺乳及視神經脊髓炎、laber氏病等。
中醫(yī)病因 本病屬瞳神疾病,凡情志郁結,肝失條達,氣郁絡阻,郁久化熱,肝膽火旺,上擾清竅;急性熱病,耗損真陰,灼爍津液,陰虛火旺;產后哺乳,氣血虛衰均可導致本病。
季節(jié)
地區(qū)
人群
強度與傳播
發(fā)病率
發(fā)病機理
中醫(yī)病機
病理
病理生理
中醫(yī)診斷標準
中醫(yī)診斷 本病屬內障范疇的水輪疾患,古人認為水輪屬腎,腎無實證,故一項有“內障屬虛”的論點,但臨床證明,本病有虛有實,不必拘泥。由于本病眼外見癥較少,應將自覺癥狀結合眼內檢查所見,參合全身脈癥辨證,正確判斷陰陽虛實,做到有的放矢。
視瞻昏渺主證為視物膝昧不清,但無明顯的眼前陰影及視大為小,視小為大,視直為曲,視一為二等證。若有,則屬視惑之范疇,不屬本條討論的范圍。
1.肝膽火旺
證候:單眼或雙眼發(fā)病,視力急降,甚至失明,常伴眼珠壓痛及轉動時眼后作痛,眼底可見視乳頭充血、水腫、生理凹陷消失,邊界不清,視網膜靜脈擴張,視乳頭附近網膜有水腫、滲出、出血等,或發(fā)病時眼底無明顯改變(球后視神經炎),全身癥見頭暈脅痛,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數。
辨析:①辨證:以眼部癥狀為主,兼見頭暈,口苦咽干,脈弦數為辨證要點。②病機:目系以厥陰肝經所主(包括視神經及球后血管),肝膽火旺,上攻目系,竅道被阻,猝然失明;熱灼津液為滲出物,灼傷脈絡為血溢,故眼珠痛疼及眼底諸癥;頭暈、口苦咽干,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肝膽火旺之全身癥。
2.氣滯血瘀
證候:眼癥同前。平素情志抑郁,胸悶脅痛,舌暗紅或有瘀點,脈弦澀。
辨析:①辨證:除眼部癥狀外以胸悶脅痛,舌暗脈弦澀為辨證要點。②病機:情志不舒,肝失條達,氣滯血瘀,目系光道受阻,故視力驟降;不通則痛,故轉動眼球時牽引作痛;眼底見癥均為氣滯血瘀所致。肝氣郁滯則脅痛,木乘土則胸悶,舌脈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3.陰虛火旺
證候:眼癥同前。全身癥見頭暈耳鳴,唇紅顴赤,五心煩熱,口干舌紅,脈弦細數。
辨析:①辨證:除眼部癥狀外以頭暈耳鳴,心煩不寐,舌紅,脈弦細數為辨證要點。②病機:熱病傷陰或素體陰虛,虛火上炎,熱盛血壅,故見眼部諸癥。陰精虧虛,清竅失養(yǎng),復受虛火擾動故頭暈耳鳴,心煩不寐;舌紅,脈弦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
4.氣血兩虛
證候:眼部癥狀同前或眼底變化不明顯,多見于哺乳期婦女,同時伴有氣短乏力,唇甲色淡,舌淡,脈細無力。
辨析:①辨證:除眼部癥狀外以氣短乏力,唇甲色淡,脈細無力為辨證要點。②病機:氣血為乳汁生化之源,著乳汁過耗,精華外流,以致目系失養(yǎng)而神光衰弱,或伴以七情不暢,氣機受阻,遮蔽神光,故視力驟降,頭暈眼疼:氣不攝血則網膜出血;脾虛不運,水濕上泛則滲出;氣短乏力,唇甲色淡,脈細無力均力氣血兩虛之象。
西醫(yī)診斷標準 1.起病急,視力下降,單雙眼發(fā)病。
2.瞳孔放大,直接對光反應(一),間接對光反應(+)。
3.早期視乳頭充血,邊緣模糊,視網膜中心靜脈曲張,嚴重者視乳頭水腫隆起,但不超過3D,視乳頭及周圍有滲出物及出血,視網膜動脈變細,同時有視網膜水腫、滲出物及出血灶,可稱視神經網膜炎。
4.晚期視神經萎縮,呈灰白色,境界不清。
5.視野中心暗點、傍中心暗點擴大,周邊視野向心性縮小或象限性缺損。
6.眼血管熒光造影:見視乳頭及毛細血管擴張及熒光滲漏現象。
具備1~3項即可診斷,兼有4~6項即可確診。
西醫(yī)診斷依據
發(fā)病
病史
癥狀
體征 1.發(fā)病早期視力即急劇下降,嚴重者可喪失視力。部分病人伴前額部及眼球后疼痛或壓迫感。
2.視力如有保留時,視野檢查可發(fā)現中心暗點或傍中心暗點,視野向心縮小,以紅綠色視標檢查尤為明顯。
3.瞳孔稍散大,光照不持久,對光反射遲鈍。
4.視神經乳頭充血腫脹,邊緣模糊,隆起度不高,一般低于3D,視乳頭周圍網膜常水腫混濁,并偶見小片狀出血。壓迫眼球時,可見到眼底視網膜動脈搏動。
體檢
電診斷
影像診斷
實驗室診斷
血液
尿
糞便
腦脊液
其他診斷
免疫學
組織學檢驗
西醫(yī)鑒別診斷 1.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早期基本正常,視野生理育點擴大及向心性縮小,顱內壓或眶內壓高。眼底表現視乳頭充血水腫隆起超過3D,周圍視網膜水腫,并伴出血,視網膜中央靜脈怒張紆曲,靜脈搏動消失,水腫一般存在時間較長,水腫消退后形成繼發(fā)性視神經萎縮。
2.缺血性視神經病變:視力突然減退,視野檢查為與生理盲點相連的象限性缺損、水平或垂直性半側偏盲,顱內壓不高,患者常為老年人。眼底表現視乳頭水腫,邊緣不清,常伴少量出血,中央動脈、靜脈無明顯改變。眼底血管熒光造影亦可提供鑒別。
中醫(yī)類證鑒別 暴盲與青盲的區(qū)別在于,青盲是逐漸失明,本病是猝然發(fā)病。綠風內障也能驟然失明,但其有頭目劇痛,抱輪紅赤,黑睛混濁,瞳神散大而微呈淡綠等特征,與本病不紅不痛而突然失明不同。外傷導致的目竅失明,有清楚的外傷史,易區(qū)別。
療效評定標準 1.治愈:眼底炎癥消退,視力基本恢復、視野正常。
2.好轉:炎癥消退,視力和視野部分恢復。
預后
并發(fā)癥
西醫(yī)治療 1.病因治療:如應用廣譜抗生素、驅梅、抗癆等治療。
2.皮質類固醇:局部氟美松2mg球旁注射,每日1次,連續(xù)5天。全身應用多采用靜脈滴入,如氟美松15~20mg,每日1次,病情穩(wěn)定后減至維持量。亦可選用ACTH,量亦大些,穩(wěn)定病情后減量。
3.支持療法:選用維生素B1及維生素B12針每日1次,肌注(維生素B110mg,維生素B12250ug),10次為一療程。胞二磷膽堿0.25,每日2次肌注。亦可用肌苷、三磷酸腺苷、輔酶A等,擴張血管藥物常選用丹參、地巴唑、煙酸、妥拉蘇林、維腦路通等。
中醫(yī)治療 目系乃厥陰肝經所主,水輪疾患內應于腎,故本病治療重在使用疏理肝氣,滋補腎陰的藥物,同時還應注意配合活血化瘀通絡之品。
(一)辨證選方
1.肝膽火旺
治法:清泄肝膽。
方藥:龍膽瀉肝湯(《醫(yī)方集解》)加減。龍膽草10g,桅子10g,木通10g,黃芪10g,生地15g,柴胡6g,野菊花30g,銀花20g,連翹15g,丹參15g。視乳頭充血重或視網膜出血多者加丹皮赤芍。
2.氣滯血瘀
治法:疏肝解郁,行氣活血。
方藥:逍遙散四物湯(《醫(yī)宗金鑒》)加減。柴胡10g,當歸10g,赤芍10g,丹參15g,云苓15g,青皮10g,郁金10g,桃仁10g,紅花10g,生地10g,甘草3g。肝郁化熱者酌加丹皮、梔子、黃芩以清肝熱;若見余熱滯留經絡,可加女貞子枸杞子、石菖蒲。
3.陰虛火旺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丸(《醫(yī)宗金鑒》)加減。知母10g,黃柏10g,山萸肉15g,生地15g,云苓15g,丹皮10g,山藥15g,澤瀉15g。可酌加女貞子、板、麥冬、玄參以增強滋陰降火之功。
4.氣血兩虛
治法:補益氣血。
方藥:八珍湯(《正體類要》)。當歸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10g,黨參12g,白術15g,云苓12g,炙甘草6g。
(二)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詳見‘針灸’欄。
2.物理療法:
①復方丹參注射液局部電離子導入,每日1次,每次15~20分鐘,適用于本病氣滯血瘀型。
②眼底有瘀血者,局部用三七、丹參、紅花、川芎等液電離子透入,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一般作2~3療程,以促進瘀血消散。
中藥 1.血府逐瘀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本方行氣活血化瘀,用于本病氣滯血瘀型。
2.疏肝理氣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本方疏肝理氣,配合上方用于本病氣滯血瘀型。
3.杞菊地黃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本方滋陰明目,用于本病陰虛火旺型。
4.十全大補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本方氣血雙補,用于本病氣血兩虛型。
針灸 睛明、攢竹、球后、承位、瞳子髎、太陽、風池、翳明、合谷、外關等,每次局部取兩穴,遠端。惭ǎ写碳,不留針;或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加少許0.5%鹽酸普魯卡因作穴位注射,每日1組,每次0.5ml,交替使用,10天為1療程。
推拿按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急性視神經炎根據發(fā)病部位可分為視神經乳頭炎和球后視神經炎。其病因可由傳染病,中毒、鄰近組織炎癥蔓延,營養(yǎng)和代謝障礙,脫髓鞘性神經病變,遺傳等多種病因造成。其治療應予搶救處理,盡可能找出病因,根據病因根治,如局部病灶的治療及中毒藥物的停用等。急性期西藥通常給大量皮質類固醇靜滴或球后注射及抗生素、維生素B類和其他能量藥物,配合擴血管制劑;中醫(yī)則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主張加用活血通絡之品,從現代醫(yī)學角度來認識,此類藥物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視神經血供,加速視神經周圍炎性滲出物的吸收與消散,減輕視神經炎性水腫的作用,從而加速視力的恢復。對哺乳期視神經炎除選用相應藥物外,必須立即停止哺乳。由于本病發(fā)病急,視力下降突然,故早期有效的治療尤為重要。中期視乳頭水腫較輕,皮質類固醇已減量,病人常有陰虛火旺的癥狀,可以滋陰降火為主,代表方為知柏地黃湯加減;后期的治療應注重全身調理,補益肝腎,益氣養(yǎng)血,可選用杞菊地黃湯或八珍湯加減;若病久失治,或病程較長,眼底已有視神經萎縮則按青盲論治。
護理
康復
預防
歷史考證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