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百部根、白并、玉簫、箭桿、嗽藥、百條根、野天門冬、百奶、九叢根、九蟲根、一窩虎、九十九條根、山百根、牛虱鬼、藥虱藥 |
漢語拼音 | bai bu |
英文名 | Sessile Stemona Root, Japanese Stemona Root, Tuber Stemona Root |
藥材基原 | 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和對葉百部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1.直立百部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塊根簇生,肉質(zhì),紡錘形。莖直立,不分枝。葉3-4片輪生;有短柄或幾無柄;葉片卵形,至橢圓形,長3.5-5.5cm,寬1.8-3.8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葉脈通常5條,中間3條特別明顯;ㄒ干鄶(shù)生于莖下部鱗葉腋內(nèi),花梗細(xì)長;花被片4,卵狀披針形;雄蕊4,紫色,藥隔膨大成披針形附屬物,花藥線形,先端有狹卵狀附屬物;子房卵形,柱頭短。蒴果。花期4-5月,果期7月。 2.蔓生百部 多年生草本,高60-90cm。全株無毛。根肉質(zhì),數(shù)個至數(shù)十個簇生。莖下部直立,上部蔓狀。葉3-4片輪生;葉柄長1.5-3cm;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9cm,寬1.8-4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截形,全緣;葉脈5-9條;ü=z狀,長1.5-2.5cm,其基部貼生于葉片中脈上,每梗通常單生1花;花被4片,淡綠色,卵狀披針形至卵形;雄蕊4,紫色,花絲短,花藥內(nèi)向,線形,先端有一箭頭狀附屬物;子房卵形,甚小,無花柱。蒴果廣卵形面扁,內(nèi)臟長橢圓形種子數(shù)顆。花期5月,果期7月。 3.對葉百部 多年生攀援草本,高達(dá)5m。塊根肉質(zhì),紡錘形或圓柱形,莖纏繞。葉通常對生;葉柄長3-10cm;葉片廣卵形,長8-30cm,寬2.5-10cm,基部淺心形,全緣或微波狀;葉脈7-15條;üR干,不貼生于葉片中脈上,花單生或2-3朵成總狀花序,黃綠色帶紫色條紋,花藥附屬物呈鉆狀或披針形。蒴果倒卵形而扁;ㄆ5-6月。 |
資源分布 | 1.蔓生百部分布化東及河南、湖北等地。 2.直立百部分布華東及陜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3.對葉百部分布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蔓生百部生于山地林下或竹林下。 2.直立百部生于陽坡灌叢中或竹林下。 3.對葉百部生于向陽的灌木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較溫暖、潮濕、陰涼環(huán)境,耐寒,忌積水。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用育苗移栽法北方3月下旬-4月上旬:南方8-9月播種,在畦上開橫溝,溝心距25-30cm,深7-10cm,播幅約10cm,將種子勻播溝中,每1hm2用種子30-37.5kg。施人畜糞水,蓋草木灰,再蓋細(xì)土4-5cm,然后蓋谷殼。第2年春季出苗,冬季移栽。按行株距50cm×35cm,穴深15-20cm,底平,每穴1株,覆土,澆淡人畜糞水。分株每殖:在冬季倒苗后或春季未萌發(fā)前,結(jié)合收獲,挖出塊根剪下大個的供藥用,分割成小株,每株具有壯芽1-2個和小塊根2-3個,開穴栽種。 田間管理 每年4月和6月各進(jìn)行1次中耕除草追肥。苗高20cm左右時,在株旁插一竹竿或樹枝,供蔓莖纏繞,并將相鄰的竹竿頂端每3-4個扎在一起,更為堅(jiān)固,便于管理。冬季清除干枯莖葉后培土,并施雜肥1次。 病蟲害防治 棉紅蜘蛛,成、若蟲吸食葉片汗液,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或20%雙甲脒乳油1000倍液噴霧。蛞蝓,咬食化梗、果柄、葉片,可在清晨撒石灰粉或人工捕殺。 |
采收和儲藏 | 移栽2-3年后采挖。于冬季地上部枯萎后或春季萌芽前,挖出塊根,除去細(xì)根、泥土、在沸水中剛煮透時,取出曬干或烘干。也可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1)直立百部 塊根紡錘形,上端較細(xì)長。下端有的作長尾狀彎曲,長5-17cm,直徑0.5-1cm。表面黃白色或淡土黃色,有不規(guī)則深縱溝,間或有橫皺紋。質(zhì)脆,受潮后韌軟,斷面平坦,角質(zhì)樣,淡黃棕色或黃白色,皮部寬廣,中柱扁小。氣微,味甘、苦。 (2)蔓生百部 兩端較狹細(xì),表面淡灰白色,多不規(guī)則皺褶及橫皺紋;味較苦。 (3)對葉百部 長紡錘形或長條形,長8-24cm,直徑0.8-2cm。表面淡黃棕色至灰棕色,具淺縱皺紋或不規(guī)則縱槽。質(zhì)堅(jiān)實(shí),斷面黃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較大,髓部類白色;味苦。均以條粗壯、質(zhì)堅(jiān)實(shí)者為佳。 顯微鑒別 塊根橫切面:(1)直立百部 根被為3-4列類多角形細(xì)胞,壁木栓化及木化,具致密的細(xì)條紋。皮層寬廣,外皮層細(xì)胞排列整齊,薄壁細(xì)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內(nèi)皮層細(xì)胞隱約可見凱氏點(diǎn)。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xì)胞。中柱韌皮部束與木質(zhì)部束各19-27個,相間排列;韌皮部束內(nèi)側(cè)有單個或2-3個成束的非木化纖維;木質(zhì)部束有導(dǎo)管2-5個。并有少數(shù)木纖維及管胞,導(dǎo)管多角形,偶有單個或2-3個并列的導(dǎo)管深入于髓部外緣,呈2輪狀排列。髓部散有單個或2-3個成束的細(xì)小纖維。 (2)蔓生百部 根被細(xì)胞3-6列;韌皮部纖維木化;導(dǎo)管通常深入于髓部,與外側(cè)導(dǎo)管束作2-3輪狀排列。(3)地葉百部 根被細(xì)胞約3列,細(xì)胞壁強(qiáng)木化,無細(xì)條紋,其最內(nèi)層細(xì)胞的內(nèi)壁特厚;皮層外緣散有纖維,呈類方形,壁非木化或微木化;韌皮部束36-40個;木質(zhì)部導(dǎo)管圓多角形,與木纖維及微木化的木薄壁細(xì)胞連成環(huán)層;髓部纖維少,常單個散在。 粉末特征:(1)直立百部 灰黃色。①根被細(xì)胞淡黃棕色或無色。表面觀呈長方形或長多角形,壁木栓化及木化,整個細(xì)胞壁均有致密交織的細(xì)條紋。②具緣紋孔導(dǎo)管直徑16-80μm,導(dǎo)管分子端壁常華僑,具長的梯形穿孔板,具緣紋孔較密,有的橫向延長并數(shù)個連接。③內(nèi)皮層細(xì)胞表面觀呈長方形,直徑約至24μm,壁稍厚,縱向壁細(xì)波狀或螺旋狀彎曲,橫向壁平直,非木化或微木化。④木纖維較長,直徑12-24μm,壁稍厚,木化,具單斜紋孔或具緣紋孔,紋孔口相交成人字形或十字形。⑤導(dǎo)管旁木薄壁細(xì)胞長方形,端壁平截,少數(shù)稍傾斜或一端漸尖,直徑22-35μm,有較大的類圓形單紋孔。⑥草酸鈣針晶較少,常不規(guī)則充塞于薄壁細(xì)胞中甚細(xì),長約60μm少數(shù)較粗,直徑約5μm,似細(xì)柱狀。 (2)蔓生百部 根的粉末特征與直立百部相似。但具緣紋孔導(dǎo)管較大,直徑64-136μm;木纖維直徑約至32μm;草酸鈣針晶難察見。 (3)對葉百部 ①淀粉粒眾多,蚌殼形、螺絲形、扇形、棒槌形、腎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邊緣大多凹凸不平,直徑5-52μm,長約至75μm,經(jīng)燙煮加工的商品,大多糊化。②根被細(xì)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壁稍厚、木化,無致密的細(xì)條紋。③皮層纖維細(xì)長,稍彎曲,一邊略呈齒狀突出,直徑16-54μm,壁厚5-15μm,非木化,紋孔及孔溝偶可察見。 商品規(guī)格 分直立百部、蔓生百部、對葉百部3種,各分大、小2種。福建、貴州、河南、廣西等地所產(chǎn)者較大;山東、江蘇、四川、安徽、浙江所產(chǎn)者較細(xì)小。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1.直立百部 根含百部堿(stemonine),原百部堿(protostemonine),對葉百部堿(tuberostemonine),百部定堿(stemonidine),異百部定堿(isostemonidine),霍多林堿(hordorine),直立百部堿(sessilis temonine)。 2.蔓生百部 根含百部堿,百部定堿,異百部定堿,原百部堿,蔓生百部堿(stemonamine),異蔓生百部堿(isostemonamine)。莖葉含蔓生百部葉堿(stemofoline)。 3.對葉百部 根含百部堿,對葉百部堿,異對葉百部堿(isotuberostemonine),百部次堿(stenine),次對葉百部堿(hyoptuberostemonine),氧代對葉百部堿(oxotuberostemonine),滇百部堿(stemotinine),異滇百部堿(isostemotinine),對葉百部酮堿(tuberostemonone),對葉百部醇堿(tuberostemonol),對葉百部酰胺(stemoamide),對葉百部螺堿(tuberostemospironine),二去氫對葉百部堿(didehydrotuberostemonine)。還含糖2.32%,脂類0.84%,蛋白質(zhì)9.25%,灰分12.1%以及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理化鑒別 (1)本品80%乙醇提取液,蒸去乙醇,殘留液加氨水調(diào)節(jié)Qh至10-11,用氯仿萃取,氯仿液蒸干后加1%鹽酸溶解,濾過。濾液分兩份,一份中加碘化鉍鉀試液,產(chǎn)生橙紅色沉淀;另一份滴加硅鎢酸試液,產(chǎn)生乳白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2)薄怪色譜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飽和正丁醇50ml,放置過夜,再超聲提取20min,取上清液減壓蒸干,加甲醇1ml溶解作樣品溶液。另取對葉百部堿和原百部次堿各1mg,分別加甲醇1ml,溶解,作對照品溶液。在硅膠G-CMC薄層板上,分別點(diǎn)上述溶液各10μl,以氯仿-乙醚-甲醇(10:2:1)為展開劑,展距10cm,取出晾干。噴改良碘化鉍鉀試液顯色。樣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yīng)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1.百部:揀凈雜質(zhì),除去須根,洗凈,潤透后切段,曬干。 2.蜜制:取百部段,用煉蜜(百部段100斤用蜜12斤8兩)加入適量開水烊化,拌勻,稍悶,俟蜜水吸收,置鍋內(nèi)文火炒至微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 3.甘草制:取甘草加水煎湯,加入百部片浸泡后撈出曬干,每百部片100kg,用甘草8kg。 4.炒制:取百部用火炒至微黃色!独坠谥苏摗:凡使百部,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數(shù)十條,于檐下懸令風(fēng)吹,待上干后,卻用酒浸一宿,濾出,焙干,細(xì)銼用。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yàn)時百部煎劑及對葉百部酒精浸液對多種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鏈球菌、腦膜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與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肺炎桿菌、鼠疫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以及霍亂弧菌。人型結(jié)核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蔓生百部水浸液在體外對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報道對真菌并無抗菌作用的。百部(品種不明)能延長培養(yǎng)新城病毒的雞胚的壽命至36小時。 2.殺蟲作用: 蔓生百部與其他種百部(品種未鑒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對蚊蠅幼蟲、頭虱、衣虱以及臭蟲等皆有殺滅作用。高濃度百部(品種不明)在體外且能殺死鼠蟯蟲。 3. 鎮(zhèn)咳作用: 動物試驗(yàn)證明百部有鎮(zhèn)咳作用,能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 4.對流感病毒作用: 百部能降低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力,對未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有一定的預(yù)防作用。對已感染病毒的小鼠亦有治療作用。 |
藥理學(xué) | 1.百部堿服用過多可減低呼吸中樞興奮性,繼而導(dǎo)致呼吸中樞麻痹。 體外試驗(yàn)表明,百部醇浸劑在1:100-1:1600濃度時對H37RV人型結(jié)核抑菌有抑制作用,在1:80濃度10分鐘內(nèi)可將其殺死。 2.此外,百部煎劑對多種細(xì)菌及皮膚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并能降低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對小鼠的致病力。對已感染的小鼠也有治療作用。 4.用雞胚培養(yǎng)的新城病毒試驗(yàn),表明百部能延長雞胚壽命36小時。置鼠曉蟲于50%百部藥液內(nèi),經(jīng)11小時已有少數(shù)死亡,20小時全部死亡。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1.白前為佐,沙參為使,苦參為使。 2.配白前,一降一潤,相須相輔,寒溫相宜,化痰中有潤肺之力,潤肺又不礙祛痰,具有較強(qiáng)的化痰止咳作用,故無論新久,虛實(shí)之咳嗽均可選用。 3.配車前子(草),一潤一利,化痰止咳,對濕熱痰嗽為宜。 4.配沙參,潤肺氣,養(yǎng)肺陰,止咳祛痰功效較好,可用于肺熱氣津兩傷的咳嗽,肺癆久嗽。 5.配貝母,一溫一散,能潤肺化痰,散結(jié)止咳。 6.配苦參,殺蟲之力增強(qiáng)。 |
藥性 | 甘;苦;微溫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
功效 | 潤肺止咳;殺蟲滅虱 |
功效分類 | 止咳藥;潤燥藥;解毒藥 |
主治 | 新久咳嗽;肺癆;百日咳;蟯蟲病;體虱;癬疥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外敷;或浸酒涂擦。 |
用藥禁忌 | 脾胃有熱者慎用!兜门浔静荨罚簾崴,水虧火炎者禁用。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1.止嗽散(《醫(yī)學(xué)心悟》),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主治感受風(fēng)寒,咳痰不爽,或微惡風(fēng)寒,頭痛。2.月華丸(《醫(yī)學(xué)心悟》),滋陰降火,消痰祛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殺蟲。主治陰虛咳嗽,勞瘵久嗽。3.百部丸(《雞峰普濟(jì)方》),主治寒邪壅肺,咳嗽微喘。4.百部湯(《本草匯言》),主治久咳不已,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漸成肺痿,下午發(fā)熱,甚則喘急。5.百部膏(《外科十法》),外用治牛皮癬。6.百部丸(《小兒藥證直訣》),主治肺寒咳嗽,微有痰。7.百部散(《太平圣惠方》),主治小兒咳嗽,頭熱。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抱樸子》:治咳及殺蟲。 2.《別錄》:主咳嗽上氣。 3.陶弘景:百部火炙酒漬,飲之療咳嗽,亦主去虱。又主暴嗽。 4.《藥性論》:治肺家熱,上氣,咳嗽,主潤益肺。 5.《本草拾遺》:火炙浸酒空腹飲,去蟲蠶咬,兼疥癬瘡。 6.《日華子本草》:治疳蛔及傳尸骨蒸勞,殺蛔蟲、寸白、蟯蟲。 7.《滇南本草》:潤肺,治肺熱咳嗽;消痰定喘,止虛癆咳嗽,殺蟲。 8.《中國藥植志》:與豬蹄煮服,可以治風(fēng)濕癥。 9.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治百日咳,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皮炎,濕疹,蕁麻疹,腳癬,阿米巴痢疾。 10.《綱目》: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此為異耳。 11.《本草經(jīng)疏》:百部根,《蜀本》云微寒,《日華子》言苦,《本經(jīng)》言微溫者誤也。苦而下泄,故善降,肺氣升則喘嗽,故善治咳嗽上氣。能散肺熱,故《藥性論》主潤肺。其性長于殺蟲,傳尸骨蒸勞,往往有蟲,故亦主之。疳熱有蟲,及蛔蟲、寸白蟲、蟯蟲,皆能殺之。百部味苦,脾虛胃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藥同用,庶不傷胃氣。 12.《本草述》:百部,乃先哲多謂其能治久嗽,損庵所云,治久嗽用以保肺者也。以此治暴嗽者,宜于肺氣素虛之人,而隨分寒熱,有以佐之,如寒則生姜,熱則和蜜,如治久嗽者加蜜,固為其虛而定有熱也,豈浸無區(qū)別乎哉! 13.《本草新編》:百部,殺蟲而不耗氣血,最有益于人,但其力甚微,用之不妨多也。然必與參、茯、芪、術(shù)同用為佳。大約用百部自一錢為始,可用至三、四錢止,既益肺胃脾之氣,又能殺蟲。倘癆病有傳尸之蟲者,須同地骨皮、沙參、丹皮、熟地、山茱共用為好。 14.《本草正義》:百部,善于殺蟲,……即勞瘵家肺中有蟲,亦是虛熱,此其專藥,似不可謂之性溫,故甄權(quán)以為甘,《大明》以為苦,蘇恭且以為微寒,繆氏《經(jīng)疏》直謂《別錄》為誤,蓋亦有理。然即曰微溫,亦如紫菀溫潤,專治肺咳之例,究非溫?zé)嶂疁,故凡有咳嗽,可通用之。本是草根,而多者可?shù)十莖,性專下降,故治上氣。瀕湖謂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頤謂瀕湖此說,尚嫌太泥,實(shí)則門冬甘膩,止可治燥熱之嗽,而肺有寒飲痰滯者,皆其大忌。百部雖曰微溫,然潤而不燥,且能開泄降氣,凡嗽無不宜之,而尤為久嗽虛嗽必需良藥。程鐘齡《醫(yī)學(xué)心悟》止嗽散,頗有捷效,功力實(shí)在紫菀、百部二味,宣通肺氣;《千金方》謂一味取汁濃煎,可愈三十年嗽,有自來矣。石頑謂肺熱勞瘵喘嗽,有寸白蟲者宜之,蟯蟲痢及傳尸骨蒸多用之。又謂脾胃虛人弗用,以其味苦傷胃之故。頤謂專主上氣,正其味苦之功,凡嗽皆肺氣上逆,非此不治,若嫌其微傷胃土中和,以參、術(shù)補(bǔ)中之品相輔而行可也。 |
考證 | 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1.陶弘景:百部,山野處處有,根數(shù)十相連,似天門冬而苦強(qiáng)。……亦主去虱;煮作湯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種草似百部,但長大爾,懸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主暴嗽甚良,名為嗽藥。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潤處,是以長大爾。 2.《本草圖經(jīng)》:百部根,舊不出州土,今江、湖、淮、陜、齊、魯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乃十五、六枚,黃白色。二月、三月、八月采,暴干用。 3.《綱目》:百部,亦有細(xì)葉如茴香者。其莖青,肥嫩時亦可煮食。其根長者近尺,新時亦肥實(shí),但干則虛瘦無脂潤爾。生時擘開去心曝之。鄭樵《通志》言葉如薯蕷者謬矣。 4.《植物名實(shí)圖考》:百部《別錄》中品,《本草拾遺》云,人多以門冬當(dāng)百部,今江西所產(chǎn),苗葉正如《圖經(jīng)》所述,鄭樵所云葉如薯蕷亦相近。李時珍以為有茴香葉者,恐誤以天門冬當(dāng)之,以駁鄭說,過矣!秋開四尖瓣青白花。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1.百部與蜜百部、蒸百部:百部殺蟲滅虱力強(qiáng),用于頭虱,陰虱,蟯蟲。蜜百部潤肺止咳力專,用于肺癆咳嗽,潮熱盜汗。蒸百部:百部蒸后可緩其苦,防其膩膈之弊。 2.百部與天門冬:《本草綱目》: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氯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此為異耳。 3.百部與款冬花:兩藥均溫潤不燥,各種咳嗽證均可應(yīng)用,然而款冬花辛溫開泄之性較強(qiáng),對于肺寒痰多之咳嗽喘滿證最為適宜。百部甘潤之力較強(qiáng),溫性不似款冬花,且又能殺蟲,故對于久咳及肺癆咳嗽最為適宜。 |
藥典收錄 | 是 |
藥材拉丁名 | 1.Radix Stemonae Sessilifoliae 2.Radix Stemonae Japonicae 3.Radix Stemonae Tuberos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Stemona sessilifolia(Miq.)Franch.et Sav. 2.Stemona japonica(Bl.)Miq. 3.Stemona tuberosa Lour. |
科屬分類 | 百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