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瑤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藥 >> 正文:庭切 -瑤藥田七藥物說明書
    

庭切

  
一級分類
常用植物藥
二級分類
分類
庭切
年份
dienh cietc
別名
田七
來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ex C.Y.wu et K.M.Feng.的根。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狀莖(蘆頭)短,具老莖殘留痕跡。主根粗壯肉質(zhì),倒圓錐形或紡錘形,長2~5厘米,直徑1~3厘米,有分枝,表面有疣狀突起及橫向皮孔。莖直立,單生,高30~60厘米。掌狀復葉3~6片輪生莖頂;小葉3~7片,中央小葉最大,長橢圓形至倒卵狀長橢圓形,長8~10厘米,寬2.5~3.5厘米,頂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都圓形至寬楔形,邊有鋸齒,兩面脈上有疏剛毛;ǖS綠色,5數(shù);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核果狀漿果扁球形,熟時紅色;ㄆ6~8月,果期8~10月。
生態(tài)分布
栽培,產(chǎn)于廣西田東、德保、靖西、那坡、蒙山等縣市;分布于云南等省份。
采集加工
根莖在大暑和冬至前采收生長3年以上的根和根莖,洗凈,剪去根莖、側根,分別曬揉,拋光至干備用。
性味
味甘、微苦,性溫。
功效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止血,滋補強壯。
傳統(tǒng)應用
治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惡露不下、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1.5~3克,水煎服或研粉開水沖服;外用藥粉適量撤撒或水調(diào)敷。
方例
1.跌打內(nèi)傷 庭切(田七)6克,猛老虎(白花丹)、葉凡臺(何首烏)各15克,毛老虎(黃杜鵑)6克,鴨灶咪(牛膝)30克,上山虎(海子)、下山虎(白珠樹)、黑節(jié)風(蒴藋)各30克,米雙1000毫升浸泡后用。另用螃適量焙干研粉,每次用9克,以藥酒30毫升沖服,每天2~3次。 2、吐血、衄血、便血、血尿 庭切(田七)3克,中亮(棕櫚)陳棕毛炭、樸背炭(血余炭)各2克,研細末,溫開水沖服。 3.蛇、虎咬傷、無名腫毒初起 庭切(田七)適量,磨酸醋取濃汁涂患處。蛇、虎咬傷并用庭切(田七)粉9克,洗米水沖服。
化學成分
三七中含有多種達瑪烷型四環(huán)三萜皂甙的活性成分。從根中分得人參皂甙-Rb1、-Rd、-Re、-Rg1、-Rg2、-Rh1,20-O-葡萄糖人參皂甙Rf,三七皂甙-R1、-R2、-R3、-R4、-R6、-R7,絞股蘭甙ⅩⅦ[1-5];從塊狀根莖中分得:人參皂甙-Rb1、-Rb2、-Rd、-Re、-Rg1和三七皂甙R1[4];從絨根中分得:人參皂甙-Rb1、Rg1、 Rh1和達瑪-20(22)-烯-3β,12β,25-三醇-6-O-β-D-吡喃葡萄糖甙[6,7]等。從蘆頭中分得:人參皂甙Rb1、Rd、Re、Rg1、Rg2、Rh1,三七皂甙民R1、R2、R4[8]。又從根的水溶性部分中分得止血的有效成分田七酸,又稱三七素,為一種特殊氨基酸,其結構為β-N-草;-L-α-β-二氨基丙酸,含量達0.90%,同時還分得它的旋光異構體β-N-草;-D-α-β-二氨基丙酸,也有止血活性,但含量甚微[9];還含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賴氨酸,亮氨酸等16種氨基酸,其中7種為人體必需的,總氨基酸的平均含量為7.73%[10]。根還含抗癌多快成分:人參炔三醇[5]。根的揮發(fā)油中含有:α-和γ-依蘭油烯,香附子烯,α-、β-和γ-欖香烯,γ-和δ-畢澄茄烯,α-古蕓烯,α-、β-及δ-愈創(chuàng)木烯,α-(王古)(王巴)烯,β-畢澄茄油烯,丁香烯,α-柏木烯,花側柏烯,1,9,9-三甲基-4,7-二亞甲基-2,3,5,6,7,8-六氫薁1,1,5,5-四甲基-4-亞甲基-2,3,4,6,7,10-六氫萘,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8-二甲基-5-乙酰基雙環(huán),癸-1,8-二烯,1,10-二甲基-2-酮基-7-乙炔基十氫化萘,棕櫚酸甲酯,棕櫚酸乙酯,十七碳二烯酸甲醋,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乙酯,鄰苯二甲酸二叔丁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乙酸,庚酸,辛酸,壬酸,棕櫚酸,異丙烯基苯,苯乙酮,十八碳二烯酸,壬-3-烯-2-酮,環(huán)十二碳酮,反式-2-王烯醛,十三烯,辛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十九烷,二一一十烷,二十一烷,二十二烷,二十三烷,α,α一二甲基苯甲醇,2,2,2-三氧基乙醇,1-甲基-4-丙烯基環(huán)己烷,1-甲氧基乙基苯[11,12]。從絨根中分得黃桐類成分:槲皮素以及槲皮素和木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所成的甙。還有β-谷甾醇,胡蘿卜甙,蔗糖[6]。從根中還得到具有活性的三七多糖A,系一種阿拉伯半乳聚糖[13]。又含、銅、鉆、錳、、鎳、釩、鉬、氟等無機元素[14]。
藥理
1.對血液與造血系統(tǒng)的作用
(1)止血作用  三七有較強的止血作用。麻醉犬灌三七粉后,自頸動脈放血,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縮短。10%三七注射液0.5ml腹腔注射,100%三七溶液灌胃或三七培養(yǎng)細胞粉混懸液灌胃,均可縮短小出血及凝血時間[1,2]。
(2)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  三七總皂甙能抑制ADP誘導的家血小板聚集反應,人參三醇型皂甙的該作用比總皂甙強,而人參二醇型皂甙則無此作用[3]。三七總皂甙可使血小板內(nèi)cAMP含量提高,減少血栓烷A2的生成,從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4]。
(3)造血作用  熟三七對小鼠、大鼠和家兔失血性貧血均有治療作用[5,6]。三七總皂甙對小鼠多功能造血干細胞的增殖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可見脾結節(jié)細胞中粒、紅二系細胞的有絲分裂活躍,脾臟重量增加,表明三七的造血作用途徑之一是影響多功能造血干細胞增殖的結果[7]。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1)對心臟的影響  三七總皂甙對心臟具有負性頻率和負性肌力作用,并表現(xiàn)出明顯的劑量和頻率依賴性,其負性頻率作用與阻斷慢鈣通道有關[8]。靜脈注射三七總皂甙,能對抗由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的效應[9]。
(2)對血壓的影響  三七根總皂甙能明顯降低犬動脈血壓和總外周阻力[10]。根醇提取物灌流后肢、兔耳、后肢及腎血管時,低濃度使血管擴張,此作用可被腎上腺素麥角胺所拮抗,但高濃度時反使血管收縮[11-13]。
(3)抗心律失常作用  三七總皂甙對各種藥物誘發(fā)的心律失常,均有保護作用。三七總皂注射液對靜注毒毛花苷G或毒毛花苷K誘發(fā)的犬室性心律失常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其效果與昨多卡因相近[14]。
(4)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三七總皂甙每日100mg/kg腹腔注射8星期,能顯著抑制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免主動脈內(nèi)膜斑塊的形成[15]。
(5)對腦缺血的影響  三七總皂甙能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管血流量[16]。家兔急性不完全性腦缺血可使皮質(zhì)腦電圖嚴重抑制,皮質(zhì)組織水、鈉含量增多,腦靜脈血中乳酸脫氫酶(LDH)及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增高,超微結構證明有細胞毒性腦水腫及缺血性改變。靜脈注射三七總皂甙100mg/kg,上述指標均有改進,說明三七皂甙對不完全性腦缺血有一定保護作用[17]。
3.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
(1)對中樞神經(jīng)的抑制作用  三七根中提得的單體皂甙之一,三七皂甙E1(即人參皂甙Rh1)能顯著減少小鼠的自發(fā)活動,可使動物安靜,延長硫噴妥鈉的睡眠時間,與戊巴比安鈉有協(xié)同作用,能對抗咖啡因苯丙胺的引起的中樞興奮作用,表明三七皂甙E1具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18]。
(2)鎮(zhèn)痛作用  三七中的鎮(zhèn)痛成分主要為三七皂甙Rb組,而Rg組無止痛作用,這與人參總皂甙中Rb組具鎮(zhèn)痛作用的報道一致,嗎啡受體阻斷劑納洛酮能阻斷Rb組皂甙的鎮(zhèn)痛作用[19-21]。
(3)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其他作用  三七總皂甙對急性脊髓損傷后早期的繼發(fā)性損害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其主要機理可能在于其能增加脊髓傷區(qū)供血,改善微循環(huán),具有鈣離子拮抗劑樣作用及明顯抗氧化作用[22]。
4.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三七總皂甙160mg/kg可使小鼠溶血空斑數(shù)增加92%,還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數(shù)[23]。能顯著增加大鼠泡巨噬細胞吞噬率、提高血中白細胞總數(shù)和淋巴細胞百分比,減少白細胞移行指數(shù)[24]。三七總皂甙也能提高體液免疫功能,小鼠每日皮下注射三七總皂甙160mg/kg,連續(xù)4d,可使溶血空斑形成數(shù)明顯地增加,提示三七總皂甙有提高抗體形成細胞的作用[23]。三七多糖對正常豚鼠補體水平無明顯影響,但對中華眼鏡蛇毒抗補體因子(CVF)處理后的豚鼠低補體狀態(tài)連續(xù)腹腔注射50mg/kg5~8d后有一定恢復作用[25]。三七中對免疫功能有影響的成分,主要是三七總皂甙和三七多糖(如三七多糖A)[26-28]。
5.對肝功能的影響  三七總皂甙對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損傷具有防治作用,使大鼠三磷酸腺苷酶、5-核苷酸酶活性增強、三酰甘油明顯降低[29]。三七總皂甙對四氯化碳損傷的大鼠離體灌流肝具有保護作用,可使肝灌流量增加,降低灌流液中的丙氨酸轉氨酶(ALT),減輕肝臟的病理損傷,其保肝作用機理可能與其改善肝內(nèi)微循環(huán)有關[30]。
6.抗腫瘤作用  三七皂甙Rb1 120μg/ml能使培養(yǎng)的腫瘤細胞92%受到抑制,而培養(yǎng)的正常細胞只有29%受到抑制,Rd對培養(yǎng)的瘤細胞也有明顯抑制作用[31]。皂甙Rh2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的生長,呈濃度依賴關系,并能使癌細胞再分化誘導逆轉成非癌細胞[32]。在黑色素瘤和人類紅細胞的培養(yǎng)中,將皂甙Rh2摻入細胞膜后,測定細胞偏振度的改變,發(fā)現(xiàn)細胞的流動性得到了改善,這種效應可能與癌細胞的逆轉作用有關。
7.毒副反應
(1)急性毒性  三七乙醇提取物小鼠靜脈注射的LD50為836mg/kg±17mg/kg[11]。生三七總甙小鼠靜注的LD50為110.67mg/kg±14.0mg/kg,熟三七總皂甙小鼠靜注的LD50為105.33mg/kg±58.6mg/kg[33]。但有實驗證明熟三七總皂甙對小鼠皮下注射LD50為3451mg/kg±650mg/ks,小鼠靜注LD50為33mg/kg±32mg/kg[5]。與上有差異,還有人認為三七總皂甙小鼠靜注LD50為447mg/kg[34]。三七根總皂甙小鼠頸背皮下注射LD50為1667mg/kg[37]。小鼠腹腔注射人參皂甙Rb1LD50為1208mg/kg[35]。豚鼠靜注Rb1LD50為498mg/kg[36]。小鼠腹腔注射人參皂甙Rg1LD50為1250mg/kg[35]?诜﨤D50>5000mg/kg,靜注LD50為396mg/kg[37]。三七急性毒性劑量范圍,隨著實驗條件不同,差異較大。
(2)長期毒性  三七粉1g/kg、三七皂甙0.4g/kg分別給兔灌胃,每日1次,7d為1療程,每療程間歇1d,連續(xù)4療程,除三七粉組血糖有一定降低外,對紅細胞、白細胞及分類、血紅蛋白、凝血時間、血清膽固醇、血清總脂及β-脂蛋白均無明顯影響[38]。兔每日喂飼三七絨根700mg/kg~800mg/kg,連續(xù)2月,外觀正常,血、肝、腎功能及重要臟器組織檢查以及心電圖均無異常[11]?梢,三七毒性較低,長期用藥基本無副反應。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1]真田修一等:《生藥學雜志》(陽),1978,(32):96。
[2]伍明珠等:《云南植物研究》,1979,(1):119。
[3]Zhou J,et al.Chem Pharm Bull,1981,29(10):2849.
[4]MatsuuraH,et al.Chem Pharm Bull,1983,31(7):2281.
[5]趙平等:《云南植物研究》,1993,15(4):409。
[6]魏均嫻等:《藥學學報》,1980,15(6):359。
[7]魏均嫻等:《藥學學學報》,1985,20(4):288。
[8]楊崇仁等:《藥學通報》,1985,20(6):337。
[9]小菅卓夫等:《藥學雜志》(日),1981,101(7):629。
[10]魯歧等:《中成藥研究》,1988,(9):34。
[11]魯歧等:《藥學通報》,1987,22(9):528。
[12]魯歧等:《中草藥》,1988,19(1):5。
[13]Ohtani K,et al.Planta Med,1987,53(2):166.
[14]王世民等:《山西中醫(yī)》,1989,5(2):42。
藥理參考文獻
[1]劉賀之等:《藥學通報》,1982,17(6):362。 [2]胡月娟等:《中國中藥雜志》,1992,17(6):361。 [3]張山苗等:《中山醫(yī)學院學報》,1984,5(1):71。 [4]Namba T,et al.Chem Plarm Bull,1973,21:459. [5]黎光南等:《中成藥研究》,1982,(1):31。 [6]陸小青等:《云南醫(yī)藥》,1982,3(5):306。 [7]祝彼得等:《中藥藥理與臨床》,1991,7(6):27。 [8]伍杰雄等:《中國藥理學報》,1988,9(5):409。 [9]蘇善國等:《昆明醫(yī)學院學報》,1994,15(1):56。 [10]陳植和等:《藥學學報》,1983,18(11):818。 [11]蘇雅等:《藥學學報》,1979,14(6):321。 [12]Chien-Tung Hsu.Jap J Pharmacol,1956,6(1):18. [13]Chien-Tung Hsu.《醫(yī)學中央雜志》(日),1956,126:209。 [14]李丹石等:《中藥藥理與臨床》,1987,4(4):28。 [15]石琳等:《中國藥理學報》,1990,11(1):29。 [16]伍杰雄等:《中國藥理學報》,1992,13(6):52。 [17]李麟仙等:《中華神經(jīng)精神科雜志》,1987,20(2):109。 [18]雷偉亞等:《中草藥》,1986,17(1):15。 [19]王俐文等:《貴州醫(yī)藥》,1983,(1):14。 [20]Nabata N.Japan J Pharmacol,1973,23(1):29. [21]朱惠蘭等:《中藥材》,1989,12(9):36。 [22]舒鈞等:《昆明醫(yī)學院學報》,1993,14(4):9。 [23]郝朝慶等:《中成藥研究》,1986,(8):31。 [24]李偉等:《廣西醫(yī)學》,1986,8(1):1。 [25]吳耀生等:《廣西醫(yī)學院學報》,1991,8(3):187。 [26]Mizutani K,et al.J Pharmacobio-Dyn,1985,(8):5. [27]王嘉明等:《中國醫(yī)藥學報》,1989,4(4):269。 [28]Ohtani K,et al.Planta Med,1987,53(2):166. [29]張良等:《昆明醫(yī)學院學報》,1989,10(2):28。 [30]李喆等:《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1993,16(2):11。 [31]佐藤昭彥:《第5回天然藥物の開發(fā)と應用シンボヶム》,1984:70。 [32]黃君成等:《藥學進展》,1989,13(1):22。 [33]張寶恒等:《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89,21(1):22。 [34]宋烈昌等:《云南植物研究》,1981,3(2):189。 [35]Kaku T,et al.Arznei Forsch,1975,25(4):539. [36]齋藤祥:《代謝和漢藥臨時增刊號》(日),1973,10(5):556。 [37]Hyo W B.Korea Ginseng.Research Institute Republic of Korea.1978:146. [38]陰健等:《中藥現(xiàn)代研究與臨床應用》(1),第1版,北京,學苑出版社,1993:38。
附注
出處
中國瑤藥學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