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原創(chuàng)】世安先生醫(yī)論集
    

基礎知識-:【原創(chuàng)】世安先生醫(yī)論集

標題: 申請經(jīng)方診室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4/29 20:24   
文章來源: 民間中醫(yī)網(wǎng)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民間中醫(yī)網(wǎng)http://www。med126。com/

=========================================

見到“民間中醫(yī)”,可謂別開生面,禮失求諸野!中醫(yī)未嘗不是如此。
      
我現(xiàn)已退休在家,也成為了一名副其實的民間中醫(yī)了。我業(yè)醫(yī)數(shù)十載,有同道說我何不立說著書,我一直拙于文字,而先人所述備矣,自不可比,豈可自逞己見而貽誤后學。再者,中醫(yī)目下的問題是如何更好的繼承,而非舍本求木的所謂發(fā)展,F(xiàn)每日上午在某所應診,下午休息,晚上可來此看一兩個診號。也算發(fā)揮余熱,積點善緣吧。之所以想創(chuàng)“經(jīng)方診室”是想吸引更多中醫(yī)愛好者重視經(jīng)方應用,鉆透經(jīng)方,而不落于一味堆砌,不求致理,即如臨床,隨手捻出幾味,便成一陰陽活法。

-----------------------------------------------------------------------------------------------

作者: david92003   
時間: 2007/4/30 07:34


先生真乃智者,中醫(yī)的弘揚重在傳承,傳承重點在于民間,我們民間中醫(yī)網(wǎng)大力提倡依止經(jīng)典的民間大家培養(yǎng)繼承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中醫(yī)人才,普及經(jīng)典中醫(yī)和養(yǎng)生健康知識。診室只是網(wǎng)站功能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我們經(jīng)典的學習傳承和臨床的應用指導。

希望先生能先在我們論壇的理法方論,脈因癥治,病情辨析版面發(fā)表您的見解,用您多年臨床應用經(jīng)方的寶貴經(jīng)驗來指導后學,先生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到我們的“中醫(yī)講堂”來傳道授業(yè)解惑,雖然學習經(jīng)典是重要的,可是畢竟后學臨床經(jīng)驗不足,個人領悟能力有限,他們很需要象您這樣有經(jīng)方臨床經(jīng)驗的醫(yī)師給予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大家都熟悉了您之后,即可給先生開診。

再次感謝先生為中醫(yī),為患者的善心!

-----------------------------------------------------------------------------------------------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4/30 22:02
 

茅塞頓開。

上醫(yī)醫(yī)國,中者醫(yī)醫(yī),下醫(yī)醫(yī)人,我窮窮于指間,不覺老態(tài)龍鐘矣....倘能使后學對經(jīng)典有所領悟,比醫(yī)一人勝于百倍。

來此“民間中醫(yī)”,得此點化,確是一得!

-----------------------------------------------------------------------------------------------

作者: david92003   
時間: 2007/5/1 08:40


先生太謙遜了,若有什么需要協(xié)助的,請告訴我。
-----------標題: 手抄本《秘傳喉科》——獻給熱愛中醫(yī)的人們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7/25 13:56 
文章來源: 民間中醫(yī)網(wǎng)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民間中醫(yī)網(wǎng)http://www。med126。com/

=========================================

多年前,余在尚埔,得到手抄《秘傳喉科》,因不事此科,撂于柜中,很少翻動。近因湖湘之地,嚼食檳榔成風,患咽喉齒舌之疾者日多,因之朝夕研讀,察此書大有出處,據(jù)考證,該書為清人黃明生所藏,黃明生,“鄭氏喉科”之祖師。
   
“鄭氏喉科”,起源于清乾隆年間,鄭氏先人赤山公,居安徽歙縣鄭村,精醫(yī)學。赤山公有二子,大子鄭于豐,號讱齋,次子鄭于蕃,號仰山,二人承家學,又師從于黃明生學習喉科,并得喉科秘籍善本,自此,鄭氏以喉科名世。鄭于豐之子鄭宏綱,字紀元,號梅澗,又號雪萼山人。鄭梅澗之子鄭承翰,字若溪,又字樞扶,匯集先父醫(yī)論醫(yī)方,寫成《重樓玉鑰》,又編《重樓玉鑰續(xù)編》。
   
今人唯知鄭氏有《重樓玉鑰》及其《重樓玉鑰續(xù)編》,而于黃氏之《秘傳喉科》,卻知之甚少,何也?據(jù)《重樓玉鑰續(xù)編》之自序:“先高祖赤山公,瀚七代祖也。性好堪輿,精研軒岐,淵源已久,是故知醫(yī)代不乏人,然未嘗輕言也。先大父讱齋公當賈盱豐時,會閩人黃明生先生,異授喉科,治驗如神,活人甚多,心竊慕焉。因思利濟于人是科為最,計與商之,而先生不可,其時叔祖仰山公向讱齋公曰:窺先生之秘,非禮莫能為也。于是具幣帛束金百兩,負笈于先生之門。先生曰:予非吝而不傳,實有因耳。昔授受時,曾立不傳之誓,違之則主乏嗣,既誡于前,何可背于后耶仰山公曰:今懇先生之秘者,實存濟人之念耳,如能廣以濟人即先生自濟也,先生何樂而不為焉請熟籌之。如是俯可出其書以授,乃囑曰:珍之。仰山公曰:唯唯。讱齋公旋里,命父伯輩咸究心焉,凡患喉疾實癥者依法療之,無不神效,而先生年近六旬,果無嗣而歿。仰山公攜遺像一幀而歸,供奉于書室中,由是數(shù)十年來,活人甚廣”。
   
該書幾易其主,流傳至今,余能得此,亦屬幸事。鑒于此書歷時數(shù)百年,紙張破損,加之手抄不比石印,未免有潦草錯漏。余憑借微末之力,對此書進行記錄與訂正。由于水平有限,只就其中錯字進行訂正,其它一律不作修改。

《秘傳喉科》內容見原帖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8539

--------------------------------------------------------------------------------
作者: 北極熊   
時間: 2008/3/2 21:27


制作了一個pdf,方便大家檢索閱讀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注冊
愛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凈土  http://www。amtb.tw/  南無阿彌陀fo!
回復引用

舉報返回頂部

知恩
  • 發(fā)短消息
  • 加為好友
知恩當前離線
閱讀權限
60 
積分
11113 
注冊時間
2005/12/21 
最后登錄
2010/2/1 
在線時間
7250小時 
精華
日志
主題
帖子
4813 

金牌會員

金牌會員, 積分 11113, 距離下一級還需 9988886 積分
3#
發(fā)表于 2008/4/17 15:07|只看該作者
標題: 手抄本《fo點頭脈訣》——獻給熱愛中醫(yī)事業(yè)的人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9/27 14:49 
文章來源: 民間中醫(yī)網(wǎng)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民間中醫(yī)網(wǎng)http://www。med126。com/

=========================================

編者前言
      
世之《fo點頭脈訣》,尚有兩種不同版本,一載于清朝太醫(yī)院編著的《藥性通考》之中,此書分為八卷,前六卷收載中藥四百三十五種,卷七、卷八為《集錄神效單方》,《fo點頭脈訣》附于卷六之末,因其年代久遠,校訂不詳,存在不少錯誤之處,難免貽誤后學。一傳為王氏《fo點頭脈訣》,傳言“該訣診病快而準,敘述簡而賅,王氏當年每日門診如市,在陜甘一帶很有影響。曾被人推薦為元老于右任診病,藥到病除,遂名噪西安!贝恕秄o點頭脈決》余曾手抄一份,轉轉間不慎失落,欣聞蘆溪周老中醫(yī)有手抄本,余多次登門索求而幸得借閱,方知傳抄難免錯漏,《fo點頭脈訣》版雖有二,其源則一,特將其摘錄于后,倉促之間,不能增損訂正,成其完璧,也是憾事!望學者吸取精華,去除糟粕。
                                                                         
                                                                                                                  二零零七年八月于蘆溪


《fo點頭脈訣》內容見原帖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3119
-----------古月先生發(fā)起整理的《世安先生醫(yī)論集》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3144
-----------標題: 求教各位中醫(yī)師父
作者: 我要自由   
時間: 2007/4/28 18:46
   

我很喜歡中醫(yī)  但是沒有條件去上學  想自學中醫(yī)……我想知道  到底我該怎么去看書?   看什么書?  ……

-----------------------------------------------------------------------------------------------

標題: 回復 #1 我要自由 的帖子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5/2 19:15
 

我很高興見到如此多中醫(yī)愛好者,這也是中醫(yī)的希望所在。

其實中醫(yī)和其他學科一樣,興趣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和我一起從醫(yī)的同仁有的是家傳,就是祖上搞中醫(yī),他沒辦法,也被長輩逼著背一些湯頭啊、藥性啊,那是因為 “醫(yī)可搏飯”,而治愈了某病人時又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逐漸也就愛上了中醫(yī),如鄭壽全所說:陳修圓先生著《醫(yī)學實在易》、《醫(yī)學從眾錄》等書,是擔心后學畏懼上古經(jīng)典堅澀難讀,將治病救人如此廣博而重大的事儉約化、淺顯化,當人們窮盡時方而未有得,自然就溯流洄源而去研習經(jīng)典。這是由淺而入的一種學習的方法,另一種就是迎難而上,就象我,祖輩沒有行醫(yī)的,是因為從外祖父家撿拾到一兩本醫(yī)書小冊子,翻翻看看就愛上了,就一發(fā)不可收拾,先看了《本草求真》,覺得太了不得了,一些花呀草呀,能祛病療疾,再就看了《醫(yī)宗金鑒》,當時只有外科,兒科等,沒搞全。家里見我愛這個,便把我交給當?shù)氐囊晃焕现嗅t(yī),我的第一個師傅戴斌聰正老先生,邊幫著制藥抓藥,一有空就去翻他老人家的書柜。當時我也犯愁,讀什么呢?問師傅,師傅說讀經(jīng)典。好吧,就讀經(jīng)典,可啃不動啊,雖然師傅作了不少批注,還不時可以詢問,可還是懵懂糊涂。戴師傅說:不要死記硬背,理解就行,多找點其他書,印正印正就好,此道在靈活二字。于是,我有時間讀到更多的書,如《血證論》、《丹溪心法》《脾胃論》《儒門事親》《溫病條辯》等等,悲傷的事情是兩年后,老人家過世了。于是我改投尋真老中醫(yī)門下,一進門,師傅便問我讀了些什么書,能不能背《傷寒》,我搖頭說不會,師傅放下翹起的腿,說:“連《傷寒》都不會背,戴老是怎么教的....”。我當時真是無地自容,羞愧難當。一咬牙花了大概三個月將其背下。這才發(fā)現(xiàn)又有所得,以前讀的書,就象被根繩串了起來了,不是零星的,散亂無章的了。此后,每找到一書,讀下去就被這根繩串進去了.....可能這就是經(jīng)典的作用吧。

至今行醫(yī)幾十載,我已經(jīng)摸爛了幾本《傷寒》、《金匱》、《內經(jīng)》、《本草》,可仍有不解之處苦惱,仍有恍然大悟的喜悅......。不同的地方就是誤診較前少了許多,方子中的藥味越開越簡練,藥費越開越便宜。

胡亂寫了這么些,請諸位見諒。

http://www。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0141
-----------標題: 人生如養(yǎng)木——從烏梅丸治療陰囊睪丸疾病說起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6/29 13:43 
文章來源: 民間中醫(yī)網(wǎng)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民間中醫(yī)網(wǎng)http://www。med126。com/

=========================================

人生一世,若草木一春。余常將人比類草木,草木之敷榮,全賴土之栽培,水之灌溉,拂之以和風,煦之以天陽;而人身之立,如養(yǎng)草木而已。
    
今時之人,飲食不節(jié),思慮無度,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使其脾腎精虧,肝木失養(yǎng)矣。即如草木,失于培灌,根基攪動,花實為之凋零;在人則種子延嗣之睪病矣,多發(fā)為莖痿囊濕,兩睪墜脹,種種難名之狀悉見。 “睪”字從“目”旁,與人之雙目同為厥陰風木余氣所化。《內經(jīng)》脈解篇:“厥陰所謂頹疝,婦人少腹腫者!庇终摗八^頹癃疝膚脹者,曰陰亦盛而脈脹不通!别,睪丸腫痛之謂,厥陰風木失養(yǎng)者,未有不累及睪目者;且足厥陰經(jīng),環(huán)陰器,循股溝,足厥陰經(jīng)受邪,亦常見癥于陰囊及睪丸。
      
《金匱》首卷即論:“夫肝虛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烏梅丸一方,味備酸甘焦苦,性兼調補助益,統(tǒng)厥陰之體用而并治之,厥陰肝木得養(yǎng),陰囊睪丸之疾不治而治。
    
烏梅丸方自《傷寒論》厥陰篇,由:烏梅、當歸人參、干黃連、黃柏蜀椒、桂枝、細辛、附子、米共11味組成。耽于食色而體虛之人,每多元氣散亂不收,烏梅丸主以酸平之烏梅,攝耗散之氣以補其肝體;當歸苦溫,入肝養(yǎng)血而通經(jīng),是氣血調而木的遂,順其條達之性也;人參甘寒,益脾之陰,干姜苦溫,補脾之陽,陰陽和則脾健,邪不易侵,木得其培;黃連黃柏枯寒入心降火,是降炎上之火以溫下寒,此用其用也;蜀椒、桂枝焦辛入心,補陽氣,散寒水,令心君旺而下交于腎,此助其用也;妙在細辛之辛香,交通上下,領諸藥環(huán)轉周身,調氣血,通絡脈,以運其樞;附子入腎,鎮(zhèn)浮陽,暖水臟,以固其根本?v觀全方,酸甘化陰以養(yǎng)其體,辛泄苦降以成其用。最讓人贊妙者,以此等大酸、大苦、大辛諸藥調和于大量沖淡平和之米飯之中,搗而為丸,其思大哉!中工不諳此理,往往補土制水、縱火刑金,是治一臟而殃及四臟。
         
噫,厥陰一經(jīng),陰陽錯綜,寒熱難辨,識得厥陰標本體用及烏梅丸之奧妙者,于醫(yī)道思過半矣!即如修圓先生《傷寒醫(yī)決串解》,辨前五經(jīng)甚詳甚透,獨于厥陰篇缺而不著,是于厥陰未明未透?非也!先生將厥陰篇解藏于《金匱要略淺注》之卷首,用字只有二十四個:“蓋稼檣作甘,則用培土升木之法,其法悉備于烏梅丸之中也!贝酸t(yī)者一生之所得,能不藏之于金匱乎?
    
又論,自《內經(jīng)》開篇,授人以法陰陽、和術數(shù)、節(jié)飲食、知持滿以全天年,是為養(yǎng)乎一木?《金匱》首節(jié)即教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且明示以補肝之法,是為治一木乎?與乎丹溪翁著《格致余論》闡滋陰之要妙;東垣著《脾胃論》首重脾胃;景岳、養(yǎng)葵二位皆重用地黃而恐腎水衰微,既如近之黃元御,現(xiàn)之“火神派”,論陰論陽,滋水培土補火,聚訟紛紜而無非存乎一“木”。溯流洄源,先賢古人,創(chuàng)論數(shù)千年,皆為養(yǎng)木以貫春夏秋冬而已!
-----------標      題:雞矢醴
作      者: 世安   
發(fā)表時間: 2007/6/14 15:20
文章來源: 民間中醫(yī)網(wǎng)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民間中醫(yī)http://www。med126。com/
============================================

  
《內經(jīng)》第四十腹中論篇,黃帝問曰:有病心腹?jié)M,旦食而不能暮食,此為何?岐伯曰:名為鼓脹。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何謂“雞矢醴”?一藥酒而已。陳修園注:用雞矢白一升,老酒二斤,燉熱,漬雞矢,乘熱以布囊絞取汁服。
      
酒之為物,五谷所釀,肆飲有害,少飲養(yǎng)性怡情。而“醴”又為何物?《釋名》醴,禮也,釀之一宿而成醴,有酒味而已!队衿孵罚鹁埔!侗静菥V目》記載:醴,一宿初來之酒醅也。今湖湘地區(qū)也有“糍粑、甜酒”,皆糯米加工而成,糕則為糍粑,蒸則為甜酒,此甜酒即為醴。與眾酒不同,馨香甘甜,微有酒氣。且酒與糯米之醅同用,并不象其他酒類,釀后其醅即被丟棄。雞矢白,矢即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載其微寒無毒,主消渴,傷寒寒熱。實一臭穢之物,以色白者入藥!侗静菥V目》記載:雄雞屎乃有白,臘月收之。而陳修園先生亦附會人說:“屎中之白者,精也”。皆謬也,余居鄉(xiāng)間時,常蓄雞于庭院內,無論雌雄,飼草則屎青且稀,飼米則屎白成塊。至于《本草綱目》“臘月收之”一句,尚能佐辨,寒冬臘月,草蟲匿跡,只能飼以谷米,乃有白者。
      
今以被風木之禽所化至濁至陰五谷之遺屎,漬入至甘至純五谷之精釀,此升降補瀉神來之藥食方。         
      
心為陽宅,腹為陰地,因于中之健運而上下和暢、水火既濟。若因飲食不節(jié),中氣受損而升降失常,心火難下,氣亂于胸則滿;腎水難升,陰凝于下則脹。平旦陽氣盛,中氣得溫,故雖脹滿而略能食,入暮陰氣重,中氣失溫,故脹滿且不能食。投以辛甘化陽五谷之精華、稍佐咸苦微寒之五谷遺屎而成之雞矢醴,是溫暖中焦,和其上下之氣,助其運化疏泄也。《內經(jīng)》續(xù)其后話:“帝曰:其時有復發(fā)者,何也?岐伯曰:此飲食不節(jié),故時有病也,雖然其病已,時故當病,氣聚于腹也。”從此段話我們可以看出,鼓脹一病,緣于飲食不節(jié)而傷于中焦之氣也。
      
明蕙先生問,能否用雞矢醴方治療其家母之“脾大”、“肝纖維化”。余以為與此方相比,另有一方更為合適。雞矢醴其治在于調氣,此治肝脾之用,不足以治肝脾之體。肝脾二臟,皆成于腎中之精,謂為血庫,體陰而用陽。脾為太陰濕土,太過曰敦阜,不及曰卑監(jiān)。此癥脾大即是敦阜,為邪實太過而傷體,當瀉其實邪補其體。厥陰肝為乙木,土之栽培,水之灌溉而成,液竭則木枯,治在滋水。皆非雞矢醴之能事。故肝脾之傷于氣者,可與雞矢醴,其傷在體者,可與“四烏賊骨蘆茹丸”。其方即在雞矢醴之下文。《內經(jīng)》如此編排,很有意思!學者當細心領會,如無字處讀之。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7/10 13:45
標題: 小兒鼓脹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7004  12樓


我反復強調,小孩子,絕大多數(shù)都很健康,用不著大辛大熱大苦大寒的藥。我看兒科時,總事先估摸藥的味道。

小孩就如同一株小小的樹苗,因為成長初期,多汁體嫩,一刮寒潮,容易凍著,我們呢,應該將其逼寒就暖,微微溫散風寒,素體羸弱的,可以在發(fā)散風寒的藥物中適當加點“人參”,幫助身體一鼓作氣將風寒驅逐出去,方如參蘇散,小柴胡湯,人參敗毒散,都可以。不要光盯著幾味麻、桂、附子、干姜用事,好象不用它們就不怎么地了。短見且固執(zhí)是最要不得的,這就是民間一味單方氣死名醫(yī)的原因,正因為單方常常是一些平淡無奇且易被人忽視的東西。

有人說:“醫(yī)生,你不是善長經(jīng)方嗎,怎么全不用經(jīng)方?”其實,正因為精于經(jīng)方,我才提供一些時方給大家!因為時方趨于沖和常見。陳修圓先生可謂畢生精于《傷寒》、《金匱》,是為經(jīng)方大家,這些看了他的相關著作相信就會明白!但是,就在他年老時候,決然寫下了《醫(yī)學從眾錄》、《時方妙用》二書,這就是通過幾十年的鉆研經(jīng)方,圓通了,靈活了,左右逢源了。

======================================================

標題: 世安先生關于小兒肝脾不和的診治
作者: 加加媽   
時間: 2007/5/31 08:30 
原帖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3545   1樓節(jié)選


昨天得到世安先生的在線指點,三生有幸,先生不僅給孩子開了方,還指正了我日常護理中的一些錯誤,在這里再次感謝先生。占用了先生的很多時間,不敢獨享,寫來跟大家共享。

◆病因與癥狀:小孩子現(xiàn)在31個月大

1、睡眠障礙。半夜1~3點之間總會醒,醒了就翻來覆去睡不安穩(wěn)。多的時候會翻轉1個多小時。入睡困難
2、吃飯和拉臭臭的問題。不吃蔬菜,喜歡肉類,水果和零食。愛吃的東西能吃很多。經(jīng)常2~3天拉一次臭臭,偏干偏硬,有時候很難拉。
3、脾氣不好,經(jīng)常會鬧。

以上這些幾乎從生來就有,近期比較重。3月份和4月份,小孩子咳嗽2個月(用西藥治療),4月底在行者先生那里診治,咳嗽好轉,可咳嗽好之后脾氣很大,有擠眼睛的現(xiàn)象(就是做鬼臉的時候把一只眼睛閉起來的那個動作)。5月初冷熱不勻流清鼻涕流眼淚2天,5月10號開始發(fā)燒1天后口腔潰瘍1個星期。5月29日又著涼流清鼻涕和輕微的咳嗽,現(xiàn)在還沒好。

■先生診斷:其中以肝脾不和為主線,間有時常的外感

■先生指導:為人父母,小孩確是心肝寶貝,但我們必須要正確面對,怎么樣才能帶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后代,我通過你提供的資料,從中了解到兩條重要信息 :第一,用藥過多,不要動不動就吃藥,感冒一般不要用藥,即使用也醫(yī)生應該權衡 ;第二,治不對證;治療小孩疳熱,必須先從調養(yǎng)說起,多給點沖淡和平的,如白米稀飯,粗糧食品,少給不給零食,節(jié)制瓜果生冷。

◆問:“感冒一般不要用藥,即使用也醫(yī)生應該權衡”姜棗水也不用么?我現(xiàn)在把姜棗水奉為圣旨了,看到清鼻涕就姜棗水上

■先生答:小孩睡不踏實,吃喝時好時壞,揉眼,等等問題,中心再脾胃虛弱,肝有郁熱,姜棗水?最好是白開水,小孩偶感風寒,流清涕,只要稍微增加衣物,睡前給點白開水,讓他低度的發(fā)點燒就好了,不需要辛甘化熱的姜棗糖水。

◆問:還有一個關于孩子的問題。就是高燒如何處理。我家的孩子一旦發(fā)燒必定燒得很高,40°能持續(xù)很久。上上周的那次高燒我就是硬挺過來的(沒有吃任何藥),大人挺的很辛苦。照您看,這樣高燒的時候,怎么處理法?由她去還是?

■先生答:小孩,雛陽之體,如春之苗,遇寒風外邪,即刻見焉,風寒一去,即噌噌見長。 發(fā)燒得看其它癥狀。

◆問:我家的孩子一般初起癥狀就是發(fā)燒,剛有點燒的時候精神特棒,燒到39°以上的時候就打蔫要睡覺,無其它癥狀。其它的一般是燒退后才能看到。一次是拉肚子,一次是咳嗽,半個月前的一次是口腔里時起彼伏的潰瘍。一般燒稍退就要求吃東西,吃了點東西沒一會兒會繼續(xù)燒上去。無論吃不吃退燒藥(就上次沒吃,以前都吃的),一般燒個十幾個小時會退燒 。

■先生答:這是你的問題,注意飲食衣物,自少外感,何來發(fā)熱。發(fā)熱后,給溫開水,以和里,或中成藥小柴胡和之。至于后見癥狀,多為熱邪伏里所致,姜棗糖水不中與

======================================================

標題: 兒科咨詢問診單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10/16 09:25 
原帖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4484


中醫(yī)的問題在傳承,中醫(yī)的前途在效果,我只是想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作指導,用簡單有效的方法來為患者做點事,也為中醫(yī)做點事。

中醫(yī)講究望聞問切四診,目的是想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甚至第六感來了解患者的真實情況,以便更好地作出判斷,即是何人?在何時?處何地?得何?用何法?處何方?遣何藥?如何用?望神,聞圣,問工,切巧,今四余其一,不可謂不難。
“兒科自古最為難,毫厘之差千里衍,氣血未充難據(jù)脈,神識未發(fā)不知言。惟憑面色識因病,再向三關診熱寒,聽聲審病兼切脈,表里虛實隨證參!鄙弦夺t(y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四診總括》,兒科之難,可窺一斑;古之中醫(yī),為師徒相傳,至于兒科,非餐寢千日,醫(yī)藥咸熟,且心手無毒之人,方可傳授,不可謂不重。
 
至難至重之事,其問診必須至詳至細

======================================================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8/4/3 10:34 
原帖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4226   2樓


為人父母祖輩者,尤宜熟讀丹溪《格致余論》之“慈幼論”,一則童不裘帛,一則腸胃脆窄,從穿衣吃飯兩方面注意,即可少卻許多錯誤。又今之父母,一見小孩腹痛、腹泄,不問是寒是熱是蟲是積,皆丁桂帖之,真若外因寒風襲臍內因生冷傷中,借此辛溫代灸是為有益,若因熱因積因蟲,不但無益反而成害。貧寒多壯丁,富貴多弱子,宜深思之。

======================================================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6/24 12:47 
原帖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5935   4樓


肺為嬌臟,纖毫不容,況小孩腠里臟腑本不致密,最易被外邪所傷而發(fā)咳嗽,外感致咳可隨治而愈;而臟本柔弱更兼失治誤治,即使外邪驅盡,臟氣已傷,可轉為內傷咳嗽,就會遷延日久。內傷咳嗽仍作外感咳嗽治,所用者如荊芥、前胡、牛子等疏散之品,頭痛醫(yī)頭,見咳止咳,不求致理,此醫(yī)界易患之通病......從令愛之舌象及癥程可知,因屢被外感,兼其藥攻,脾肺之氣已傷,胸陽不振,痰濕內蘊,氣機不暢而發(fā)為咳嗽偶作;其間,一遇外邪,則內外具困,咳嗽頻作。此咳嗽遷延之機,其治當補土生金,溫煦胸陽,則脾肺生氣條達,無咳嗽厭食之事。以上聊述皆為醫(yī)生之事,而在其父母,則應適時增減衣物以御外邪,合理飲食以助其強健。

======================================================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10/17 18:51   
原帖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3286  10樓


小孩如苗,雖黃雖瘦,若知順其天時,顧其根本,培其脾胃(脾胃屬土,苗以土培之),灌其腎命(腎命主水,苗以水灌之),何愁不能茁壯。此兒秉賦不足,腸胃柔弱,體虛易感,須逐步調整。莫以其陽虛,即用大辛大熱燥之;莫以其陰脫,即用過酸過澀藥截之。
-----------標題: 5歲小兒經(jīng)常發(fā)燒,請幫忙!
作者: 燕豆   
時間: 2007/6/12 09:46
 

◆5歲男孩,在月初時在省內旅游時,當天下午就發(fā)燒了,當時分不清是中暑還是感冒,只給吃了退熱藥托恩5ml,和天津達仁堂的消食退熱口服液10ml.夜里燒的更高有39度.清晨退燒,第二天一早返回家中找一中醫(yī)治療,退燒好轉.

在此之前孩子曾多次發(fā)燒,每次都是突然不明原因的燒起,一兩天后才發(fā)現(xiàn)嗓子或扁腺紅了.我是想請問先生孩子為什么會這樣頻繁的發(fā)燒,怎樣才能改善.謝謝先生了!

--------------------------------------------------------------------------------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7/6/12 14:27
 

■小孩發(fā)熱,多由外感六yin或內傷食積所致,逼寒熱而忌生冷對防止小孩發(fā)熱有很重要的作用。中醫(yī)常說:邪之所害,其氣必虛?梢钥闯瞿愕暮⒆釉獨庥兴澨,應該適當調理調理。這就需要更進一步的資料,請?zhí)顚憽皢栐\單”。
      
最糟糕的就是現(xiàn)在用的一些西藥退燒藥,不論虛實緣由,無不發(fā)汗解熱。風寒固表,體實強健的是為對路,若遇素體陰虛內熱的小孩,往往纏綿反復,遺害無窮。幾年前,一6歲小孩高熱,打點滴退熱有十來天,反復不止,醫(yī)院要求轉院,懷疑血液重癥,家人心急如焚前來求診,查:腿腳涼,而半身以上皮膚熱燙,唇干臉紅,并未見其他痛苦。和和問來,小孩說出發(fā)燒之原因,只因半月前偷食其父親一口“檳榔”。遂處“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炙甘草10克”水濃煎,一劑而愈。湖湘之地,嚼食“檳榔”成風,實乃檳榔幼果,中醫(yī)稱為“腹皮”“腹毛”,并增入馨香辛甘之“藥子”以嗜人口感。初嚼者,多有頭暈、臉熱、喉緊等不適之癥,久則成癮。腹皮本為辛溫耗散之品,有行氣利水之能,更有耗津傷陰之弊。又經(jīng)辛甘香燥之”藥子“制煉,更能傷人。小孩被竭其陰津,自然中毒發(fā)熱。有屢經(jīng)西藥發(fā)汗退熱,無終時!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4876
-----------標題: 該注意注意六yin之一——燥
作者: 世安   
時間: 2008/2/13 20:25 
文章來源: 民間中醫(yī)網(wǎng)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民間中醫(yī)http://www。med126。com/

============================================

長沙地區(qū)是這樣,不知道其它地方如何?
   
立春不久,天氣寒冽,干燥異常,塵土飛揚,一時之間增加了不少咽喉干痛,咳嗽氣喘的患者。或自行服用感冒藥,止咳藥,基本上沒什么效果;或經(jīng)過中西醫(yī)治療,或消炎、或抗病毒、或做傷風寒、做風熱、做痰濕等等,也多不見效果。中醫(yī)們似乎忘記了六yin之一——燥。

每年春秋二季多有燥氣流行,春燥最易讓人忽視,眼下正是陽明燥令之時,肺腎陰虛之人最易感之。
 
養(yǎng)陰清肺湯可治療此類病癥,有心的中醫(yī)可重新翻翻《重樓玉鑰續(xù)編》,溫故而知新!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