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漢·《金匱要略》!吨袊幍洹罚1995年版)。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半夏、生姜、茯苓。 |
加減 | |
功效 | 散飲降逆,和胃止嘔。 |
主治 | 痰飲嘔吐眩悸者。用于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幽門痙攣,病毒性心肌炎,妊娠惡阻,滲出性胸膜炎、慢性支氣管哮喘,暈動病,不寐,頑固性神經(jīng)性嘔吐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妊娠嘔吐:應(yīng)用姜制半夏20g,生姜15g,茯苓20g,脾胃虛弱加黨參20g,白術(shù)15g;肝胃不和加黃連10g,紫蘇葉5g;氣陰兩衰,上方去茯苓,加人參10g,麥冬15g。每日1劑,分2-4次服完。治療妊娠劇吐66例,年齡22-34歲;病程最短5日,最長55日。結(jié)果:痊愈42例,顯效12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92.4% 。 應(yīng)用本方半夏6g,茯苓5g,生姜1.5g,提取的浸出物1.5g加賦形劑至5g作為1日量,分早、晚2次服用,觀察2周。嘔吐癥狀為(++++)1例,(++)15例,(+)14例。惡心癥狀為(++++)22例,(++)8例,惡心大多數(shù)整天都有。本組孕婦30例,年齡為22-23歲;初孕婦22例,經(jīng)產(chǎn)婦8例,妊娠月份為2個月11例,3個月19例。結(jié)果根據(jù)各種癥狀的變化來判斷效果:有效者8例,微效者13例,無變化者8例,惡化者1例。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止吐,鎮(zhèn)靜,利尿等作用。 1.止吐:(1)半夏加熱炮制或加明礬、姜汁炮制的各種制劑,有一定的鎮(zhèn)吐作用;(2)小半夏加茯苓湯能改善大鼠照射后胃運動抑制,減輕消化道放射反應(yīng)的作用:用雄性Wistar大鼠,體重150-220g,分:單純照射組,照射前記錄兩次胃電作為正常對照,照后3、5、7、10、14、21、28、35日記錄胃電;照射加用藥組,照后3、5、7、10、14、21、28、35日記錄胃電,照后第二天開始每日灌藥1次(室溫,1ml/100g),連續(xù)35日,記錄當日于記錄前1小時灌藥;對照組,于照射后12日禁食18-20小時后記錄20分鐘胃電,然后蒸餾水(室溫)灌胃,l小時后再次記錄胃電。大鼠經(jīng)β線15Cy單次照射后,單純照射組波振幅明顯降低,而照射加用藥組胃體快波振幅在照后10、14日,胃竇快波振幅在照后7、10、14、21日均比單純照射組明顯升高。 2.鎮(zhèn)靜:生姜、茯苓有鎮(zhèn)靜作用,半夏浸膏對離體蛙心、兔心有相應(yīng)抑制作用而對呼吸、血壓均無影響。 3.利尿:茯苓具有明顯利尿作用。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