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主治醫(yī)師《答疑周刊》2019年第6期
問題索引:
【問題】一、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
二、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鐵的治療與預防!
具體解答:
一、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
臨床表現
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以6個月~2歲最多見。
(―)一般表現 皮膚黏膜逐漸蒼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為明顯。易疲乏無力,不愛活動。年長兒可訴頭暈、眼前發(fā)黑、耳鳴等。
(二)髓外造血表現 肝、脾可輕度腫大;年齡愈小、病程愈久、貧血愈重,肝、脾大愈明顯。
(三)非造血系統(tǒng)癥狀
1.消化系統(tǒng)癥狀 食欲減退,少數有異食癖,如喜食泥土、墻皮、煤渣等。常有嘔吐、腹瀉。可出現口腔炎、舌炎或舌乳頭萎縮。重者可出現萎縮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綜合征癥狀。
2.神經系統(tǒng)癥狀 常有煩躁不安或萎靡不振,年長兒常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智力多數低于同齡兒。
3.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 明顯貧血時心率增快、心臟擴大,重者可發(fā)生心力衰竭。
4.其他 因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常合并感染。可因上皮組織異常而出現反甲。
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 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涂片可見紅細胞大小不等,以小細胞為多,中央淡染區(qū)擴大。平均紅細胞容積(MCV)<80fl;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26pg;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0.31.網織紅細胞數正;蜉p度減少。白細胞、血小板一般無特殊改變。
(二)骨髓象 幼紅細胞增生活躍,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各期紅細胞均較小,胞漿量少,邊緣不規(guī)則,染色偏藍,顯示胞漿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核。粒細胞系和巨核細胞系一般無明顯異常。
(三)有關鐵代謝的檢查1.血清鐵蛋白(SF) SF值可較敏感的反映體內鐵情況,降低時提示缺鐵。
2.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 紅細胞內缺鐵時,原卟啉不能完全與鐵結合成血紅素,血紅素減少又反饋性地使原卟啉合成增多,因而未被利用的原卟啉在紅細胞內堆積,使FEP值增高。
3.血清鐵(SI)、總鐵結合力(TIBC)和轉鐵蛋白飽和度(TS) IDA時SI和TS降低,TIBC增高。SI<9.0~10.7μmol/L(50~60μg/dl)有意義。
4.骨髓可染鐵 骨髓涂片用普魯士藍染色、鏡檢,缺鐵時細胞外鐵粒減少,鐵粒幼細胞數亦可減少(<15%)。
二、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鐵的治療與預防
(―)一般治療 對重癥患者應加強護理,避免感染,注意休息,保護心臟功能。
(二)去因治療 對飲食不當者應合理安排飲食,糾正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食物組成。此外,如驅除鉤蟲、手術治療腸道畸形、控制慢性失血等。
(三)鐵劑治療
1.口服鐵劑 二價鐵鹽較易吸收,口服劑量以元素鐵計算,一般為每日2~6mg/kg,分2~3次口服。最好于兩餐之間服藥,既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同時口服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鐵劑應繼續(xù)服用至血紅蛋白達正常水平后2個月左右再停藥,以補足鐵的貯存量。如口服3周仍無效,應考慮是否有診斷錯誤或其他影響療效的原因。
2.注射鐵劑 因較易出現不良反應,應慎用,常在不能口服鐵的情況下使用。
鐵劑治療有效者于3~4天后網織紅細胞即見升高,7~10天達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療約1~2周后血紅蛋白逐漸上升,通常于治療3~4周達到正常。
(四)輸紅細胞 一般病例無需輸紅細胞。重癥貧血并發(fā)心功能不全或明顯感染者可輸給濃縮紅細胞,以盡快改善貧血狀態(tài)。貧血愈重,一次輸注量應愈小、速度應愈慢,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血紅蛋白<30g/L者每次輸濃縮紅細胞5~10mg/kg,可同時用快速利尿劑。極重患者可用濃縮紅細胞換血。
(五)預防 主要是做好衛(wèi)生宣教工作,使家長認識到本病對小兒的危害性和做好預防工作的重要性。
1.做好喂養(yǎng)指導 提倡母乳喂養(yǎng),及時添加含鐵豐富且鐵吸收率高的輔助食品,如肝、瘦肉、魚等,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嬰兒如以牛乳喂養(yǎng),必須經加熱處理,以減少因過敏引起腸道失血。
2.嬰幼兒食品(牛奶制品、谷類制品等)可加入適量鐵劑進行強化。
3.對早產兒、低體重兒宜自2個月左右即給予鐵劑預防。
小編推薦:
衛(wèi)生資格導航 | ||||||
考試簡介 | 考試動態(tài) | 考試大綱 | 政策解析 | 報名時間 | 報名入口 | 考試題庫 |
準考證 | 成績查詢 | 合格證書 | 內科主治醫(yī)師 | 外科主治醫(yī)師 | 婦產科主治醫(yī)師 | 兒科主治醫(yī)師 |
全科主治醫(yī)師 | 初級護師 | 主管護師 | 初級藥師 | 主管藥師 | 檢驗師 | 主管檢驗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