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扁 豆(《名醫(yī)別錄》)
白
扁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種子。主產(chǎn)于湖南、安徽、河南、江蘇、四川等地。原植物喜溫暖濕潤氣候,怕寒霜。味甘,性微溫。歸脾、胃經(jīng)。功效健脾化濕、和中消暑。臨床用名有
白扁豆、炒扁豆 。
【本草匯言】
《名醫(yī)別錄》:味甘,微溫。主和中,下氣。
《藥性論》: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湯服,去效。
《日華子本草》:平,無毒。補五臟。
《本草圖經(jīng)》:行風氣,治女子
帶下,解酒毒、河豚魚毒。
《本草綱目》: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
止泄痢,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
消渴。
《本草經(jīng)疏》:扁豆稟土中沖和之氣,其味甘,氣香,性溫、平,無毒。入足太陰、陽明經(jīng)氣分,通利三焦,升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和中下氣,消暑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和中下氣,消暑除濕而解毒也。孟詵:主
霍亂吐利不止,及嘔逆,久食頭不白。日華子云:補五臟。蘇主女子帶下,解酒毒、河豚魚毒?茏趭]:主霍亂轉筋。皆取其益脾開胃,和中氣,除濕熱之功耳。
簡誤:弘景云:患寒熱者不可食。蓋指
傷寒寒熱,外邪方熾,不可用此補益之物耳。如脾胃虛,及
傷食勞倦發(fā)寒熱者,不忌。
《本草蒙筌》:味甘,氣微溫。無毒。下氣和中。霍亂吐逆能除,河肫酒毒并解。加十味
香薷飲內,治暑殊功;佐參苓
白術散中,止瀉立效;ㄖ鞒喟讕拢馗裳心,米飲調服。
《本草乘雅》:菽水谷也,秋成色白,臭味甘芳。有土金水,貫連三藏之義。故為和中下氣之品。右適而降,自然暑息熱消,渴除痢止矣。
諧扁,門戶之文也。若夏日在膚,蟄蟲將去,壞戶之象也。諧禾,嘉禾之菽,水藏之谷也。若冬日在骨,蟄蟲 戶,君子居室之象也。觀永類鈐方。立固將墮將破之胞胎,則壞戶 戶之義,真不待言語形容矣。至化炎敲成清肅,轉摧拉就容平,更不待言形容矣。若秋傷于濕,此即秋金驟斂,致中含濡濕耳。仍順以時降,從微至著,肺氣乃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別錄主和中,即和中央長夏之土,藉火土授受之際,斯金火亡刑,乃得出而降,降而入,入復升,升復出,五行均等,運迭不竭,又不待言語形容矣。
《藥性解》:味甘,性微溫,無毒,入脾經(jīng)。主補脾益氣,和中止瀉。醋制能療霍亂轉筋。解酒毒及河豚毒、一切草木毒。
按:扁豆性味皆與脾家相得,宜獨入之。然此劑最為泥膈,惟入健脾藥中,則能補脾。若單食多食,極能壅氣傷脾,《本草》稱其下氣,恐非。
《景岳全書》:味甘,氣溫。炒香用之,補脾
胃氣虛,和
嘔吐霍亂,解河豚酒毒,止瀉痢溫中,亦能清暑治消渴。欲用輕清緩補者,此為最當。
《本草備要》:補脾除濕,消暑。
甘溫腥香,色白微黃,脾之谷也。調脾暖胃,通利三焦,降濁升清,消暑除濕。能消脾胃之暑。止渴止瀉,專治中宮之病。土強濕去,正氣自旺。解酒毒、河豚毒。《備急方》:新汲水調末服,能解砒毒。多食壅氣。
《本經(jīng)逢原》:入脾經(jīng)氣分,能和中止嘔,得
木瓜治
傷暑霍亂。《金匱》云:扁豆,病寒熱者不可食之,以其能滯氣也。若脾虛寒熱不止,則扁豆又非禁劑。
《本草求真》:[批]補脾除濕。
扁豆專入脾。如何補脾,蓋緣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脾得香而能舒,扁豆稟氣芬芳,故能于脾而克舒也。脾苦濕而喜燥,扁豆得性之溫,故能于脾而克燥也。脾土既實,則水道自通,三焦不混,而太陰暑濕之邪,指太陰暑濕言。自爾克消,安能復藏于脾而有渴瀉之病乎。但多食壅滯,凡仁皆滯。不可不知。
《得配本草》:甘,淡。入足太陰經(jīng)氣分。調和脾胃,通利三焦,化清降濁,消暑除濕。治霍亂,療嘔逆,止
泄瀉,解消渴。
配
花粉,治
消渴飲水;配龍芽,療腸風下血;配香薷,治寒熱吐瀉。合
綠豆,解熱毒痢。
炒研用?謿鉁,同
陳皮炒;治吐瀉,醋制;止?jié)窕?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jfsoft.net.cn/tcm/2010/20100519234340_331169.shtml" target="_blank">吐血,炒炭。
單食多食,壅氣傷脾。
《本經(jīng)疏證》:豆體橢圓,然首大尾小,輕重有殊,凡布種必重者向下。及既茁萌則首轉向上,觀其出土已后,首連尾分兩瓣橫披下垂可知矣。惟扁豆則須粒粒插之,使首向上,不然,則 爛土中,不能生發(fā),以其體肥重不能轉身也。肥重之物自應歸脾,而色白法金,則性主向下,結子多則宜歸腎,益脾氣而性向下及腎,謂之和中下氣,猶不恰當耶。然則仲景云扁豆寒熱者不可食何也?毋亦因其肥重能壅肌肉間氣,致邪不得泄歟?非也。夫
扁豆花白實白,實間藏芽處更有一條,其形如眉,格外潔白,蓋棚引蔓,其上枝葉遇日愈烈,愈立不撓,自有一種嚴肅之概,故俗謂久避暑豆棚下能作瘧,有寒熱者不可食,蓋為此耳。然則枝葉陰森而結實溫又何故?夫不有蘊隆,何由嚴肅,是故陰森之氣,緊承暑后。而豆者枝葉之種也,惟其溫是以引蔓大,惟其引蔓大能蔽日光,故為陰森,此其入于人身,非特益脾氣且納使歸腎,并可見其能由腎而布陰氣于彌際矣;魜y者本應吐下,云吐下不止,見其外已現(xiàn)表而里仍吐下,應止猶不止也,用其葉者蓋使陰邪之在內為吐下者,盡蔓延敷布于外,并里證為表證,且不畏酷烈之日也。
《本草新編》:味甘,氣微溫,無毒。入脾、胃二經(jīng)。下氣和中,除霍亂吐逆,解河豚酒毒,善治暑氣。佐參、茯、二術,止瀉實神。但味輕氣薄,單用無功,必須同補氣之藥共用為佳矣。
或謂白扁豆非固胎之藥,前人
安胎藥中往往用之,何故?蓋胎之不安者,由于氣之不安,白扁豆尤能和中,故用之以和胎氣耳。母和而安,即謂之能安胎也。亦可但單用此味,以安驟動之胎,吾從未見其能安者矣。
或問白扁豆氣味涼薄,亦可有可無之物,先生刪藥味甚多,何獨不刪白扁豆?夫扁豆乃五谷中最純之味,淡而不厭,可以適用者,不止入湯劑也,或入于丸劑,或磨粉而調食,均能益人。況功用不獨安胎,尤善種子。凡婦人之不受孕者,半由于任、督之傷也,白扁豆善理任、督,又入脾、胃二經(jīng),同
人參、白術用之,引入任、督之路,使三經(jīng)彼此調和,而子宮胞胎自易容物。予所以特登此味,以為毓麟之資,豈漫然而收錄乎哉。
《本草分經(jīng)》:甘,平,中和輕清。緩補,調脾和胃,通利三焦,降濁升清,除濕。能消脾胃之暑,專治中宮之病。炒則微溫,多食壅氣。
《本草思辨錄》:扁豆花白實白,實間藏芽處,別有一條,其形如眉,格外潔白,且白露后實更繁衍,蓋得金氣之最多者。凡豆皆甘而入脾,故能于夏令濕盛脾弱之時,布清肅之令,復敦阜之氣。此《千金》與《局方》治霍亂所以用實也。然其補脾之力極厚,必得脾受濕困而不
腹痛不郁悶者,方與之宜。是則《別錄》產(chǎn)霍亂吐下不止,不屬之實而屬之葉,固甚有道矣。夫霍亂者,陰陽清濁,二氣相干。扁豆當盛熱蘊隆,花尚未有,而其枝葉愈矗立不撓,是陰森之葉,與酷烈之日,各不相下,絕無妨害,用于清濁不調之霍亂,自然清者歸清,濁者歸濁。然則《唐本草》吐利后轉筋,生搗一把入少醋絞汁服立瘥者,可以證《別錄》之不誣矣。
俗稱避暑扁豆棚下能作瘧,甚至嫩豆亦多不以充蔬,此亦有故。扁豆以陰森之葉,御酷烈之日,而花白實白,全具金氣,其不畏暑明矣。不相畏則相爭,瘧為邪正相爭之病,故有所忌,豆壅脾氣,更何以解。仲圣所以謂患寒熱者不可食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1. 白扁豆有抗腫瘤作用。
2. 白扁豆能促進機體的免疫功能。
3. 白扁豆水提物對哥倫比亞SK病毒有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