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小腹痛)
薛氏曰∶產(chǎn)后小腹作痛,俗名兒枕塊,用失笑散行散之(按腹痛原文尚有數(shù)癥,曰因氣滯用玄胡索散∶因外寒用五積散;因怒氣用四物加木香、柴胡;因陽氣虛弱用四君、當歸、炮姜∶因脾虛血弱,用六君、當歸、炮姜)。若惡露既去而仍痛,用四神散調之,若不應,用八珍湯。若痛而惡心,或欲作嘔,用六君子湯。
若痛而泄瀉,用六君子湯送四神丸。若泄瀉痛而后或后重,用補中益氣湯送四神丸。
若胸膈飽脹,惡食吞酸,或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飲食所致,用二陳加山楂、白術以消導;若食既消而仍痛,或按之不痛,或更加頭痛,煩熱作渴,惡寒欲嘔等證,此是中氣被傷,宜補脾胃為主。若發(fā)熱腹痛,按之痛甚,不惡食,不吞酸,此是瘀血停滯,用失笑散消之。若止是發(fā)熱頭痛,或兼腹痛,按之卻不痛,此屬血虛,用四物加炮姜、參、術以補之。如發(fā)渴用白虎(發(fā)渴恐屬血虛,用白虎宜慎!東垣云∶血虛忌白虎);氣弱用黃 ;血刺痛,則用當歸;腹中痛,則加芍藥。宜詳察脈證而用之。
一產(chǎn)婦腹痛發(fā)熱,氣口脈大,余以為飲食停滯,不信,乃破血補虛(因實成虛,因虛投補,當與勿當,醫(yī)者病者兩責之,幸勿誤也),反寒熱頭痛,嘔吐涎沫,又用降火化痰理氣,四肢逆冷,泄瀉下墜,始悔,問余曰,何也?余曰∶此脾胃虛之變證也,法當溫補,遂用六君子加炮姜二錢,肉桂、木香各一錢,四劑,諸癥悉退,再用補中益氣之劑,元氣遂復。
一婦人產(chǎn)后腹痛后重,去痢無度,形體倦怠,飲食不甘,懷抱久郁,患繭唇(繭唇因虛,宜以脈癥參之),寐而盜汗如雨,竟夜不敢寐,神思消爍。余曰∶氣血虛而有熱,用當歸六黃湯納黃芩、黃柏炒黑一劑,汗頓止,再劑全止,乃用歸脾湯、八珍散兼服,元氣漸復而愈。
一產(chǎn)婦小腹作痛,服行氣破血之藥不效,其脈洪數(shù),此瘀血內(nèi)潰為膿也,以瓜子仁湯二劑痛止,更以太乙膏下膿而愈。產(chǎn)后多有此病,縱非癰,用之更效。
一產(chǎn)婦小腹痛,小便不利,用薏苡仁湯二劑痛止,更以四物加紅花、桃仁下瘀血而愈。
大抵此證皆因榮衛(wèi)不調,或瘀血停滯所致。若脈洪數(shù),已有膿;脈但數(shù),微有膿;脈遲緊,乃有瘀血,下之即愈。若腹脹大,轉側作水聲,或膿從臍出,或從大便出,宜用蠟礬丸、太乙膏,及托里散。
一產(chǎn)婦小腹作痛,有塊,脈芤而澀,以四物加玄胡、紅花、桃仁、牛膝、木香,治之而愈。
一婦產(chǎn)后小腹患痛,服瓜子仁湯下瘀血而痊。凡瘀血停滯,宜急治之,緩則腐化為膿,最難治療。若流注關節(jié),則患骨疽,失治多為敗癥。
一婦人寒月中,產(chǎn)后腹大痛,覺有塊,百方不治。一人教以羊肉四兩,熟地二兩,生姜一兩,水煎服之,二三次愈。(曰覺有塊,想是寒氣乘虛而聚,非真實 也,不然,何以羊肉、熟地愈哉)
大全云∶兒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塊,因產(chǎn)時,其血破散,與兒俱下,則無患也。若產(chǎn)婦臟腑風冷,使血凝滯在于小腹不能流通,則令結聚疼痛,名之曰兒枕。
全匱云∶產(chǎn)后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fā)熱,切脈微實,再倍發(fā)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譫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則里結在膀胱也。(既曰惡露不盡,不大便而躁熱矣,然不用桃仁承氣,而用大承氣者何?蓋熱結在膀胱,故宜大承氣也)
大全云∶產(chǎn)后惡血,雖常通行,或因外感五邪,內(nèi)傷七氣,致令斬然而止,余血壅滯,所下不盡,故令腹痛,當審其因而治之。
一產(chǎn)婦小腹痛甚,牙關緊急,此瘀血內(nèi)停、灌以失笑散,下血而蘇,又用四物加炮姜、白術、陳皮而愈。
一婦人經(jīng)水來,比常度過多不止,遂用澀藥止之,致腹作痛,此乃氣血凝滯也,用失笑散二服而愈。
以上數(shù)段,言惡露不盡。
余按《金匱》所治,重在傷寒里實,不重在惡露,故其脈證皆指實熱言,當以無太陽證句,及熱結膀胱句玩之,便得其意。后案專主惡露言,故與前方不同,不可一律看也。
大全云∶以惡露不盡腹痛,及兒枕心腹刺痛,小腹疼痛,寒疝分為四門(寒疝,《大全》云∶產(chǎn)后臍腹痛,乃冷氣乘虛,用當歸建中湯。
無擇曰∶產(chǎn)當寒月,入門臍下痛,手不可近者,羊肉湯。立齋曰∶前癥若脾胃虛寒邪侵者,蟠蔥散;若肝經(jīng)濕熱,小便不利者,瀉肝湯亦所當知,毋膠一也)。由母胎中宿有血塊,產(chǎn)后不與兒俱下,而仍在腹作痛,謂之兒枕。其惡露下不快而作痛者,胎中原無積聚,不為兒枕也。若惡露已盡,或由他故腹痛,如仲景枳實芍藥散證,或由血虛腹痛,如仲景當歸生姜羊肉湯證,自當別論。故復臚列諸名方于后,若服枳實芍藥散不愈,仍當求責瘀血也,故下瘀血諸方附焉,而補虛諸方終之,不復立寒疝條。
加味四物湯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腹痛。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各一錢) 香附(炒) 五靈脂(炒,二味另為末,各一錢,臨服調入)
上銼一服,水煎服。痛甚者,加桃仁泥四分。
海藏方 四物湯加玄胡索、沒藥、白芷,治產(chǎn)后敗血作痛。(此所加幾種藥,少有差等,在自擇之)
一方四和湯加苦楝。
一方四物湯加玄胡索。
一方四物湯加蒲黃。
當歸蒲延散 治產(chǎn)后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jīng)不行,發(fā)熱體倦。
當歸(八分) 桂心 芍藥(炒) 血竭 蒲黃(炒,各六分) 玄胡索(炒,四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下。(桂心血竭治血瘕妙)
玄胡索散 治產(chǎn)后惡血攻刺腹痛,及一切血氣刺痛,不論新舊虛實,皆可服之。
當歸(酒浸) 玄胡索 赤芍 蒲黃(隔紙炒) 桂皮 乳香 沒藥(各等分)
上研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空心服。
延胡散 治產(chǎn)后兒枕腹痛。
玄胡索 當歸(各一兩) 赤芍(五錢) 肉桂(七錢半) 蒲黃(炒) 琥珀(各二錢半)
紅藍花(二錢)(更加紅藍、琥珀,治兒枕尤妙)
上為末,每服三錢,童便合酒調,食前服。
烏金散 治惡露敗血走刺心腹,兒枕痛,坐臥不得,余血不快。
川芎(七錢半,燒燃蓋甑中存性) 黑附子(半枚,炮去皮臍)(用燒川芎、黑附者,溫血海之里也)
上為細末,每三錢,童便和酒調服,痛止血下,方住服。
地黃散 治產(chǎn)后惡血不盡,腹中絞痛。
生地黃(炒) 當歸(炒,各一兩) 生姜(五錢,切碎。新瓦上炒令焦黑)
上為細末,姜酒調下二錢,空心服。一方加蒲黃,為丸。
四神散 治產(chǎn)后瘀血不消,積聚不散作塊,心腹切痛。
當歸 干姜(炮) 川芎 赤芍(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黑神散 治產(chǎn)后血塊痛。
熟地黃(一斤) 陳生姜(半斤)
上二味拌勻,同炒干為末,每服二錢,烏梅湯調下,常服酒調。
丹溪方 治產(chǎn)后血塊痛,發(fā)熱。
五靈脂(四錢,炒) 牡丹皮 沒藥 滑石上研細,分五帖,豆淋酒下之,食前服。
卷荷散 治產(chǎn)后血上沖心,血刺血暈,血氣腹痛,惡露不快,并皆治之。
初出卷荷 紅花 當歸(各一錢) 蒲黃(紙炒) 牡丹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鹽酒調下。
荷葉散 治產(chǎn)后惡露不下,腹中疼痛,心神煩悶。
干荷葉(二兩) 劉寄奴 蒲黃(各一兩) 桃仁(去皮尖,麩炒,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童子小便一盞,生姜三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熱服,不拘時。
(均是破血藥,而治煩悶之癥,則童便、生地尤佳)一方有鬼箭羽。
隱居澤蘭湯 治產(chǎn)后惡露腹痛,或胸滿少氣。
澤蘭(炒)(澤蘭理血氣圣藥) 生地黃 當歸 芍藥(炒) 生姜(各一錢) 甘草(五分)
大棗(四枚)
上銼,水煎服。
又方 治產(chǎn)后下血不盡,腹內(nèi)堅痛不可忍。
當歸 芍藥 桂心(各三兩) 桃仁(一百二十粒,制)
上水六升煮二升,溫分二服,未瘥加大黃。(妙在加大黃,然以醋制者佳)
又方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結聚小腹疼痛。
當歸(七錢半) 香附子(制,一兩) 赤芍 青皮 木香 桂心 琥珀 沒藥(各半兩)
上為細末,以烏豆淋酒,調服二錢。
產(chǎn)寶湯 治產(chǎn)后余血作痛兼塊者。
桂心 姜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調方寸匕,血下盡妙。
延胡索散(一名三圣散,又名如神湯)治產(chǎn)后臍下痛并腰疼。
玄胡索 桂心(各半兩) 當歸(一兩)
上為細末,熱酒調下二錢。
香桂散 治產(chǎn)后臍下疼痛不止。
當歸 川芎(各二錢半) 桂心(半兩)
上為細末,分為三服,每服酒一盞煎三五沸,更入童便少許,煎至七分,溫服,甚者不過再服,即瘥。
當歸血竭丸 治產(chǎn)后惡露不下,結聚成塊,心胸痞悶及臍下堅痛。(破血為主)
當歸 血竭 芍藥 蓬術(炮,各二兩) 五靈脂(四兩)
上為細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當歸養(yǎng)血丸 治產(chǎn)后惡血不散,發(fā)渴,心腹疼痛及惡露不快,臍下急痛,連及腰足疼痛。(凡產(chǎn)后腳腰疼痛,屬瘀血流注者多,今人不知,往往誤治,而以大補為主,遂至日久不治,又或有風寒襲之者,亦不可驟補也。此方行瘀最良,去風未善,別宜簡擇)
當歸 赤芍 牡丹皮 玄胡(各二兩) 桂心(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四十丸,痛甚者細嚼下。
紫金丸 治產(chǎn)后惡露不快,腰腹小腹如刺,時作寒熱頭痛,不思飲食,亦治久有瘀血,月水不調,亦可療心痛。(產(chǎn)后瘀血要藥。即失笑散之變)
五靈脂(水淘去土石,焙干,炒為末) 真蒲黃(各等分)
上以好米醋調五靈脂,慢火熬成膏,次以蒲黃末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水與童便各半盞煎至七分,令藥化溫服之,少頃再一服,惡露即下,久有瘀血成塊,月信不利者,并用酒磨下。
玉燭散 治產(chǎn)后惡露不盡,臍腹疼痛,大便燥結,時發(fā)寒熱。
當歸 川芎 赤芍 熟地 大黃 樸硝 甘草(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溫服(此河間法也,四物合大承氣主之。蓋咸走血之意)。諸方治敗血作痛,皆是溫劑,熱則流通之理。惟此一方,卻是涼劑,蓋為敗血凝滯發(fā)熱,大便燥結者設也,非大便燥結者,慎不可用。
枳實芍藥散 《金匱》云∶產(chǎn)后腹痛,煩滿不得臥,此方主之。(一貴內(nèi)產(chǎn)后脈沉小如絲,腹痛不能食,聞藥則嘔,以此方三服而愈)
枳實(炒令黑。勿太過) 芍藥(各等分)
上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癰膿,以麥粥下之。
下瘀血湯 產(chǎn)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干血著臍下,宜此方。(此仲景方也,又為經(jīng)水不利要藥)
大黃(二兩) 桃仁(二十枚) 蟲(二十枚,炒,去足)
上三味末,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豚肝者,即干血之下也,新血二字非)
保命方 治血暈血結,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小腹,或連于脅肋,四物湯四兩,倍當歸、川芎,加鬼箭羽、紅花、玄胡各一兩,同為粗末,加下四味,煎調沒藥散服。
虻蟲(二錢,去翅足,炒) 水蛭(一錢,炒) 麝香(少許) 沒藥上為末,入前藥調服,血下痛止,則服一服。
千金桃仁芍藥湯 治產(chǎn)后腹痛。
桃仁 芍藥 川芎 當歸 桂心 干漆(碎炒) 甘草(各二兩)
上細切,水八升煮二升半,分三服。
以上治瘀血腹痛之劑,皆重劑,宜斟酌用之。
增損四物湯 治產(chǎn)后陰陽不和,乍寒乍熱,惡露停滯,亦令寒熱,但看小腹急痛為異。
當歸(酒浸) 白芍 川芎 人參(各一兩) 干姜(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姜三片,水煎無時,熱服。
獨圣散 治產(chǎn)后血虛腹痛。
當歸一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此方簡易,自有獨見,而當歸又能治灑灑寒熱不已)
當歸散 治產(chǎn)后陰血虛弱,或氣滯血凝,以致發(fā)熱腹痛,或腹脅脹滿。
當歸 干姜(各等分)
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服。
定痛散 治產(chǎn)后惡血不止。
當歸 芍藥(炒,各二錢) 肉桂(一錢)
上切作一服,水酒各一盞半,加生姜五片,煎一盞服。
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產(chǎn)后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不能飲食。
當歸(四兩) 芍藥(炒,六兩) 桂枝(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內(nèi)衄不止,加地黃阿膠似矣,但本方有桂枝生姜,得無太熱乎,請酌之),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納于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nèi)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納阿膠服之。
羊肉湯 治產(chǎn)婦脾虛,為寒邪所乘,以致腹痛,及寒月生產(chǎn),寒www.med126.com氣入于產(chǎn)門,臍下脹滿,手不可犯。
精羯羊肉(四兩) 當歸 川芎(各半兩) 生姜(一兩)
上以水十盞、酒三盞煎至四盞,分四次空心服,加蔥鹽亦可。
衍義云∶一婦人產(chǎn)當寒月,寒氣入于產(chǎn)門,臍下脹痛,手不可犯,此寒疝也,醫(yī)當治之以抵當湯,謂其有瘀血耳。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張仲景羊肉湯少減,jfsoft.net.cn/yaoshi/作二服愈。
千金方 治產(chǎn)后余疾,腹中絞痛,瘦乏,不下食。(與前增損四物湯相上下,用者當合觀之)
當歸 黃 芍藥(各六錢) 干地黃 白術(各八分) 桂心 甘草(各四分) 大棗(十四枚)
上 咀,水二升煮八合,空心服,忌生冷。
以上治虛寒腹痛之劑。
生料五積散 治產(chǎn)后內(nèi)有余血,外感寒邪,相搏而腹痛。
蒼術(二錢四分) 麻黃(去根節(jié)) 橘紅 枳殼(各六錢) 桔梗(一錢二分) 濃樸 干姜(炮,各四錢) 當歸 白芍 川芎 白茯苓 半夏 白芷 肉桂 甘草(炙,各三分)
上加姜蔥,水煎服。
上方治寒邪腹痛之劑。(非真受寒氣者不可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