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建云
有人說,他是楚辭專家,因為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與郭沫若等人一起進行屈原詩歌的研究,并出版了著名的《屈原集》。也有人說他是紅學專家,因為他幾十年來潛心研究《紅樓夢》,出版了許多有分量的文章。還有人稱他為中醫(yī)專家,不單因他早年曾在北京中醫(yī)學院任教,更因他深諳養(yǎng)生之道,年近百歲皮膚細膩。而今更多人認識他是因為他的書畫,頻頻登門造訪,只求他揮毫即興留下的一幅幅千金難換的字畫。幾乎所有接觸過他的人都知道,老人愛熱鬧,風趣幽默、風流倜儻、浪漫多情是年近百歲的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寫照,近日,本報記者在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獨家專訪了這位當今國學界泰斗人物、有著當代“活屈原”之稱、98歲高齡的文懷沙老先生。
“我經常跟郭沫若貧嘴”
文懷沙說最初認識郭沫若是在1927年,當時正值大革命時期,廣東到處籠罩在白色恐怖中,郭沫若當時還是一身黃埔軍校的戎裝,由于在日本學醫(yī)患上
傷寒影響體質,最后不能從醫(yī)只能從政。之后郭沫若為躲避白色恐怖輾轉從上海到了日本,一住就是十年,也是那個時期,郭沫若常常在東方雜志上投稿掙錢糊口。文懷沙也是那時看了郭沫若文章,開始給郭沫若寫信。
“因為我的字蒼老有勁,郭沫若一直以為我是晚清年代的人,所以一直以文公相稱,而我也一直沒有透露真實年齡。記得當時郭沫若在用馬克思歷史學研究中國社會,而我寫了一篇有關古代刀幣的文章,郭老看了很是欣賞!蔽膽焉痴f,“一開始只是神交,真正見到郭沫若是在1937年,郭沫若在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三廳(文化廳)當廳長,當時第一次見面,郭沫若大吃一驚,他發(fā)現我原來不是老頭子!1943年文懷沙從三戰(zhàn)區(qū)到重慶附近的國立女子師范大學教書,而郭沫若則在新成立的文化運動委員會當主任,兩人交往更密。
文懷沙常常到郭沫若家住上幾天。當時郭沫若50多歲,文懷沙30歲出頭。郭沫若沒架子,喜歡年輕人,他們平等地討論時局,研究詩文,探討個人的感情世界!肮献钕矚g我去,因為我總會拎著當地出名的鴨子和爆米花,而后者是郭老最愛吃的!蔽膽焉痴f。“北京解放后,我的組織關系還是郭沫若給介紹的,他是個浪漫詩人,從不記仇,每次爭執(zhí)之后,他主動先忘記!蔽膽焉痴f,“當時文壇兩大泰斗,郭沫若與茅盾,相比郭沫若,茅盾心細。因此我經常跟郭沫若貧嘴!
“喜歡我的都是佳人”
提到文懷沙更多人會想到與他有關的三句話。一是文懷沙對自己名字的解釋:“我是一粒小小的沙子。你可別小看這一粒小小的沙子,沙灘就是離不開小沙。沙灘離開了沙子,就不會有沙灘;而沙子組成的沙灘足以懷抱海洋啊!
二是有關他晚年的三字真言哲學:“正清和”,文出他寫的最短的文章《文子三十三字箴言》,全文正文僅3個字,加上解釋共33個字!翱鬃由姓龤猓献由星鍤,釋迦尚和氣。東方大道,其在貫通并弘揚斯三氣也!敝袊膫鹘y(tǒng)文化基本上由儒、道、釋三部分組成,孔子儒學的核心便是一個“正”字,就是講的無羞無愧,精神健康;老子的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則是一種“清氣”;而釋迦的fo教講究萬事以“和”為貴。在他看來達到正、清、和則達到人生最高境界。
三是有關他對過往的98年人生經歷的總結:引用的是王世鼐的詩——“平生只有雙行淚,半為蒼生半美人!痹谖膽焉晨磥,美女分美人和佳人兩種。美人愛的是英雄,先決條件是身體強壯,而佳人側重的是男人的頭腦。因此他這個年紀,喜歡他的都是佳人。
端午節(jié)在屈原前就有了
作為新增的法定節(jié)假日,今年端午節(jié)(6月8日)將放假一天,此前有關中韓之間的端午節(jié)來源之爭令人印象深刻,作為國學界泰斗文懷沙并未出面澄清,而是表示“由他們去”,他更多提醒中國人,“因為我們雖然擁有輝煌的過去,但決不能沉浸在歷史的光環(huán)里。”
對于許多中國人而言,并不真正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文懷沙告訴記者,端午節(jié)實際上在屈原之前就已經有了!岸宋绻(jié)最早起源于古代對龍的圖騰崇拜,中國人成功以蛇為原型創(chuàng)造了龍。龍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行運時可呼風喚雨,興雷電,脆弱時可如
蚯蚓入地,蛻無形。中國人以龍為父,因此端午節(jié)自古便有賽龍舟的傳統(tǒng)。
關于屈原與端午的聯系,文懷沙說,屈原的死賦予端午節(jié)更多人文思想含義,端午節(jié)后來成為人們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人們以此認識到生存的理由看得比生存本身更重要,因此端午節(jié)也是太陽的節(jié)日、戰(zhàn)斗的節(jié)日,它體現了中國人寧可站著死也不肯跪著生的奮斗精神。
國學熱不是無條件接受歷史
記者了解到,繼驚世之作《四部文明》出版后,國學大師文懷沙最近忙于傾力推動國學市場化的發(fā)展。文懷沙認為,對于現代商品社會而言,最重要的是錢,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則讓中國人更愛面子。錢與面子有時會是沖突的,“對于生存和發(fā)展而言,錢很重要,不可不要,窮酸注定不能發(fā)展,但面子也不能不要,于是屈原的《離騷》給我們的啟示是,人應該在要臉的前提下勇敢地要錢!蔽膽焉痴f,讓國學服務于市場的用意正是如此。
談到自己熱心推動國學策劃的原因,文懷沙說,“天下事往往是我愿意者,我不能夠;我所能夠者,我卻不愿意,余之暮年能多做一些既能夠又愿意之事,茍為此,則甘心瞑目矣!
究竟國學市場化是否意味著可以無條件的國學熱,評價于丹等年輕學者評說論語的現象,文懷沙說,繼承傳統(tǒng)不是開倒車,我對古代傳統(tǒng)的總結是“正、清、和”,即強調繼承中國的正氣、清氣、和氣,強調吸取儒家、道家、釋家之長,繼往開來并非讓孩子跟著無條件背誦三字經,孩子需要有自己快樂的童年。
文懷沙說,國學熱不是無條件接受歷史,不是熱得失去理智,“不能繼隨地吐痰之往,也不能開
艾滋病之來”。
文懷沙談汶川地震:
“魂兮歸來,哀江南”
“若無折難,哪得千秋?”
廣州日報記者:屈原有《國殤》流傳后世,您被稱為當代“屈原”和國學大師,如今國殤當前,能否談談中華民族該如何面對災難和苦難?
文懷沙:汶川地震讓我們心愛的人民遭難了,我們應該為倚靠智慧和冷靜渡過難關的幸存者,及那些投入到抗震救災的英雄們“贊”。屈原《招魂》中有云“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以此為遇難者“奠”。當前我們不僅要救災,更要重建家園。我將我的作品捐獻出來拍賣,并把款項獻給了壓不垮的英雄人民。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望更多人獻一點愛心。多難興邦,不幸本身能產生強大的力量,若無折難,哪得千秋?
“歷史上有四個人最尊重女性”
廣州日報記者:潛心紅學數十年,作為老一輩紅學研究者如何評價劉心武等后輩說紅學現象?
文懷沙:在我看來,紅樓夢是一部不同年齡都有不同理解的書,劉心武與我算是忘年之交,他對紅樓夢也有自己的理解。對我而言,紅樓夢是一部歌頌女性的書,尤其對未婚女性地位特別尊重。歷史上有四個人最尊重女性,古代有三個,一個是老子提倡陰陽,強調雌在前,雄在后,另一個是屈原,在《離騷》中將自己比作女子,將自己與楚懷王的政治關系比作男女之情。第三個則是紅樓夢作者,將女性的思想和才學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代有一個小人物,就是你面前的,文懷沙。
把西施列為先秦“第七子”
廣州日報記者:你如何評價女性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地位?
文懷沙:在我看來,孔子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固然貢獻卓越,但他的陰暗面在于對婦女不尊重,三綱五常就是他思想的延伸。先秦諸子的最大特點是沒有婦女,也是一大遺憾,事實上,在古代女子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極大,尤以西施為典型,我將親自編撰一本《先秦七子》,其中包括孔子、老子、墨子、莊子、孟子、屈子和西子(西施),中國有四大美女,我最欣賞的是西施。越王勾踐為了消滅吳國,就把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西施忍辱負重,跟了吳王,但她明白自己的使命,最后吳國滅亡西施回鄉(xiāng)。難道她還不夠偉大嗎?
《四部文明》為后代存信史
廣州日報記者:你主編的共計200冊的《四部文明》應該是你迄今最大的編撰工程,而且一度因此與清代紀曉嵐《四庫全書》叫板,為何想要編撰這樣的作品?
文懷沙:我編《四部文明》其實很偶然。50多年前,我的好朋友、北大著名的教授周祖謨先生把我寫的一篇短文拿給他的老岳丈余嘉錫先生看。余嘉錫當時正在寫一本書,是關于《四庫全書》問題的。他一直希望編撰一部貫穿學識與知識的書。他說,雖然你才不到四十歲,但我發(fā)現你的這篇短文里面充滿知識的閃光,你是我心目中的“智識分子”。那天的談話,正是促成我立下宏愿編《四部文明》的契機。而《四庫全書》是清朝“才子”紀曉嵐編的,它把凡是漢文獻里不利于愛新覺羅王朝的都加以篡改。我編《四部文明》的目的就是“為中國文明聚原典,為子孫后代存信史”。如今我正在編撰《后四部文明》。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