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全在線(jfsoft.net.cn)獨家整理,轉載務必注明,
本網頁地址:jfsoft.net.cn/pharm/2010/20100421172616_323503.shtml
犀牛角分印度犀之角、爪哇犀之角、蘇門犀之角等
犀角又稱暹羅角,是產于亞洲的蘇門答臘犀.
1、蘇門犀之角:角前邊較長而彎弧,后邊短而稍直。加工后呈明黃色或棕黃色?v剖面有“竹絲紋”,橫剖面(斷面)有“粟紋”,氣味清香。底盤如西瓜籽。
2、印度犀之角:黑色、堅硬,粗而不長,大都只有30厘米,前端稍鈍圓。
中藥歌訣曰:“烏犀剛毛馬牙邊,天溝地崗窩沙底,順絲灰片芝麻點,涼血解毒痙搐醫(yī)!
細解如下:烏犀(印度犀)之角大體呈圓錐形,自底部向上漸細,稍彎曲,上部烏黑色,下部色漸淺,稱“云頭雨腳”。底部周邊有馬牙狀鋸齒,稱“馬牙邊”,高約3cm,表面凹凸不平。馬牙邊向上之中部,有縱紋及堅硬的直刺,稱剛毛,有時并有裂紋;中部向上漸光滑,角尖端鈍圓發(fā)亮,并可見鬃眼狀圓點。角的前面有一縱長凹溝,溝長9至15cm,深約3cm,稱“天溝”;其下相對的底盤上有一條突出的高崗,崗長約6至7cm,高1至3cm,稱“地崗”。底盤較大,長圓形,前窄后寬,形如龜背,長13至20cm,寬1l至14cm,灰黑色或灰棕色,向外邊逐漸變淺,呈灰棕色或灰黃色,底面凹入3至6cm,稱“窩子”,并布滿鬃眼狀圓點,稱“沙底”。角質堅硬,但可縱向劈開,縱剖面有明顯的順直粗絲,紋理清晰,不斷裂,不牽連,無絞絲。鎊片(浸泡后用鎊刨刨出的薄片)可菲薄如紙,卷曲不平,灰白色,夾有暗棕色芝麻花點或短線紋,對光照視可見透明點,習稱“芝麻點”。細銼刀銼磨有清香氣味。
3、爪哇犀之角:角長約25厘米,與前兩種犀牛不同是其上端比較尖銳,稍往前彎?v剖面有“竹絲紋”,橫剖面(斷面)有“粟紋”,氣味清香。底盤橢圓。www.med126.com
亞洲犀角的總特征:個。ň 30厘米左右),底盤橢圓(一端稍窄、一端稍寬,如西瓜籽或龜背狀),縱剖面有“竹絲紋”,橫剖面(斷面)有“粟紋”,氣味清香。
廣角是產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的角,因由廣州進口故名。清后期“五口通商”后大量進口,用以替代當時已日益稀少的暹羅角.
1、白犀牛的角:前角長達160厘米,后角長達33~46厘米。前角不如黑犀尖銳,但更十分粗壯有力。底盤接近長方形。
2、黑犀牛的角:前角長達90到100厘米,長而向后曲,上端尖?j,后角短而直,呈?f形。底盤圓形。
非洲犀牛角的總特征:個大,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黃色,表面可見細裂紋,尤以近底部較多。底盤圓形或近似長方形,窩于淺,無天溝、地崗、馬牙邊,質堅硬,不易劈開?v剖面絲較粗,顯順紋,無絞絲,灰黑色。鎊片多彎曲,無芝麻花點。磨之有腥氣。www.med126.com
-----------------
犀角,即犀牛角,唐代《藥性本草》認為犀角具有“鎮(zhèn)心神,解大熱,散風毒”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熱如火,煩悶,毒入心中,狂言亂語”等癥。犀角之所以具有這些功效,全靠犀角本身所具有寒涼的特性。
由于犀牛是國家保護動物,犀角已被禁止作為藥物來使用,現在多用水牛角來代替。
水牛角代替犀牛角
【主要成分】:水牛角含膽固醇、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胱氧酸等氨基酸、肽類、胍基衍生物及蛋白質等.
【藥理作用】:水牛角對離體蛙心有加強收縮力的作用;對大鼠有明顯的鎮(zhèn)靜作用;有鎮(zhèn)驚、抗炎、抗感染、縮短出血、降低毛細血管透性興奮垂體腎上腺系統(tǒng)等作用.www.med126.com
【性味歸經】:咸, 寒.歸心, 肝, 胃經.
【功效應用】:清熱, 涼血, 解毒.主治溫病高熱, 神昏譫語, 驚厥抽搐, 血熱吐衄.
【用法用量】:6-15g, 銼碎先煎;亦可銼末沖服.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商品名】:
暹羅角:又名亞洲犀角。為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犀的角。主產于南亞及東南亞國家的原始森林中。
廣角:又名柱角、兕角、廣犀角、天馬角、非洲犀角。為黑犀和白犀的角。主產于非洲東部及東南部國家的原始森林中。
小犀角:又名蘑菇頭。為犀牛頂上的小角。
犀角條:先將犀角鋸成片狀,再鋸成粗細如筷狀的小條。
犀角片:又名犀角花、犀角屑。將犀角用沸水浸(或蒸軟)后,鋸成的薄片。
犀角粉:又名犀角末、犀角面。將犀角蒸軟后,銼成的細末。
廣角個:未經鋸、銼的整個完好的廣角。www.med126.com
廣角瓣:為“廣角個”的加工品。即“廣角個”鋸成的小塊。
犀角尖:又名烏犀角尖、烏犀尖。即犀角的尖部。
暹羅角和廣角均以無裂隙、外表灰黑色、斷面四周灰白色而中心烏黑者為佳。
------------
有觀點用玳瑁代替犀牛角,但目前玳瑁也被禁止用藥。
---------------------
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區(qū)別要點
犀牛分為亞洲犀牛和非洲犀牛,因犀牛角屬性大寒,在醫(yī)療條件不是很發(fā)達的古代,是治療熱病的良藥。加之可被雕塑成玩物和因稀少而成為權貴身份的象征,大量的獵殺與截取角質,亞洲犀牛于明末清初時候就絕跡了。現在我們還能看見的犀牛及新品的犀牛角雕制品,都是來自非洲中北部。
在近古代,因航海和國際間的貿易交流比較發(fā)達,于清朝就對犀牛角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范。把產于亞洲及太平洋中部等島嶼上的犀牛角稱做為“亞角”;把來自遙遠非洲大陸的犀牛角稱為“非角”,又因當時的犀角靠岸碼頭在廣州,也有稱為“廣角”。
犀牛角的藥用性能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過描述,說明我們的祖先于遠古時代就開始開發(fā)和利用了犀牛角。犀牛角的主要成分是角質有機物,易受腐蝕而變質、被降解,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存留量極少。
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特征區(qū)別,就是:
一、犀牛角是長在鼻子上的,有單角和雙角。由于生長在頭部的中間,更接近圓形或大橢圓形;牛角是長在腦門向兩側分叉的,因牛腦門比較平(沒有人看見過大賁頭的牛吧?),因此牛角是扁的;
二、犀牛角生長特征具有“前溝后崗”的特點。什么是“前溝后崗”?犀牛角往角尖方向去,有一條凹下去的溝,是“前溝”,朝向牛尾巴。犀牛角往鼻子方向去,有一條凸出來的崗,是“后崗”,朝向上天。因為有這條崗,令犀牛角杯形器物的邊口,好象制造出犀牛角是扁形的感覺;
三、所有的牛角都具有的共性,就是“前實后空”,“前實”就是指向角尖去的地方是實心的;“后空”就是指向鼻子或腦門去的地方是空心的。牛齡越大,空心則越長,實心則越短;
四、又一條共性,所有的牛角都是有年輪的。所有角制品的橫截面的開裂都是圍繞著年輪綻開的。為什么在這條中只說了是所有角制品這個詞,也包括了象牙;
五、犀牛角的顏色不是單一的,靠近縱向中心一律是黑的,這是區(qū)分犀牛角與其他牛角的重要特征;犀牛角顏色往往被染成古紅色,是為了達到仿古的效果。其實自然界中只有絕種的亞犀種群中才有紅色的角質。這里要說明,乾隆大爺都沒有機會看見過亞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