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臭楓根 |
漢語拼音 | chou mu dan gen |
英文名 | Root of Rose Glorybower |
藥材基原 | 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灌木,高1-2m。植株有臭味。葉柄、花序軸密被黃褐色或紫色脫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圓形,皮孔顯著單葉對生;葉柄長4-17cm;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或狼形,長8-20cm ,寬5-15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qū)捫ㄐ,邊緣有粗或細鋸齒,背面疏生短柔毛和腺點或無毛,基部脈腋有數(shù)個盤狀腺體。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密集,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對性形的葉狀苞片,長約3mm,早落或花時不落;小苞片披針形,長約1.8cm;花萼鐘狀,宿存,長2-6mm,有短柔毛及少數(shù)肋狀腺體,萼齒5深裂,三角形或狹三角形形,長1-3mm;花冠淡紅色、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管長2-3cm,先端5深裂,裂片倒卵形,長5-8mm;雄蕊4,與花柱均伸于花冠管外;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徑0.6-1.2cm,成熟時藍紫色。花果期5-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華北、西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林緣、溝谷、路旁及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抗腫瘤作用 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B部分腹腔或皮下注射100g/(kg·d),連續(xù)6-8d,能延緩小鼠內(nèi)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腫瘤的生長,有一寂靜的抗腫瘤作用;并能干擾3H-TdR摻入S180的荷瘤小鼠肝、脾組織DNA的生成。但對艾氏腹水癌(EAC)和Lewis 肺癌小鼠無明顯影響,臭牡丹提取物C部分對H22腫瘤也有抑制作用。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皮下注射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10g/kg、100g/kg,連續(xù)7d,對小鼠胙腔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有明顯抑制作,并能抑制綿羊紅細胞(SRBC)所致溶血素抗體的產(chǎn)生。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溫 |
歸經(jīng) | 肝;脾;腎;肺經(jīng) |
功效 | 行氣健脾;祛風除濕;解毒消腫;降血壓 |
功效分類 | 行氣藥;健脾藥;祛風藥 |
主治 | 食滯腹脹;頭昏;噓咳;外痢脫肛;腸痔下血;淋濁帶下;風濕痛;腳氣;癰疽腫毒;漆瘡;高血壓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15-30g;或浸灑。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頭昏痛:臭牡丹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打入雞蛋二個(整煮),去渣,食蛋及湯。②治大便下血:臭牡丹根五錢至一兩,豬大腸不拘量。同燉湯服。③治風濕關節(jié)痛:臭牡丹根一兩至一兩五錢。酒水各半煎,兩次分服。或同豬蹄筋二兩燉湯服。④治瘰疬,跌打損傷:臭牡丹根四兩,燒酒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司'服)。每日欽酒一至二兩。(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間草藥》) ⑤治痢疾,漆瘡:臭牡丹根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⑥治蕁麻疹:鮮臭牡丹根二兩。煎汁加雞蛋三只,煮食,連服數(shù)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植物名實圖考》:煎洗腳腫。煮烏雞同食去頭昏。亦治毒瘡,消腫止痛。 2.《草木便方》:清熱,補氣,健脾。治虛密骨蒸,氣腫,黃疸,腳弱。 3.《分類草藥性》:健脾補氣。治白濁,咳嗽。燉烏骨雞服,大補中氣。 4.《天寶本草》:補肺腎兩虛。治頭暈。 5.《貴州民間方藥集》:為強壯劑。治虛弱,浮腫,消服脹,治腹痛。又可通經(jīng),治婦女血崩。 6.《四川中藥志》:治腳氣,虛咳。 7.《陜西中草藥》:行氣活血,祛風平肝,消腫解毒。治崩漏,白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暈目眩,高血壓,風濕疼痛,疝氣,脫肛,痔瘡,痢疾,癰疽瘡毒,毒蛇咬傷。 |
考證 |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clerodendri bunge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lerodendron bungei Steud. |
科屬分類 | 馬鞭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