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分類 | 中藥 |
作用分類 | 理血劑\益氣活血 |
英文名 | |
漢語拼音 | Renshen Zaizao Wan |
別名 | |
藥物組成 | 人參(去蘆)100g,廣藿香100g,細辛50g,地龍25g,香附(醋制)50g,熟地黃100g,三七25g,青皮50g,乳香(醋制)50g,片姜黃12.5g,豆蔻50g,防風100g,沒藥(醋制)50g,粉甘草100g,川芎100g,黃芪100g,僵蠶(炒)50g,桑寄生100g,黃連100g,茯苓50g,骨碎補(炒)50g,制附子50g,赤芍100g,大黃100g,白術(shù)(麩炒)50g,威靈仙75g,葛根75g,麻黃100g,何首烏(制)100g,草豆蔻100g,全蝎75g,琥珀25g,蘄蛇(黃酒浸制)100g,天竺黃50g,沉香50g,天麻100g,六神曲(麩炒)200g,膽南星50g,萆薢100g,麝香5g,朱砂(水飛)20g,母丁香50g,檀香50g,玄參100g,豹骨(制)50g,肉桂100g,白芷100g,當歸50g,水牛角濃縮粉30g,龜甲(制)50g,羌活100g,橘紅200g,牛黃5g,烏藥50g,冰片5g,血竭15g。 |
性狀 | |
功效 | 祛風化痰,活血通絡(luò)。 |
主治 | 中風口眼?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 |
用途 | |
方解 | 本方由56味藥組成。用于中風口眼?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言語不清。方中以人參、黃芪、茯苓、白術(shù)、甘草補其氣;當歸、熟地、首烏補其血;玄參、龜甲滋其陰;附子、肉桂、母丁香、骨碎補補命火而助其陽。按審因論治分析:中風或因六淫風邪侵襲,故本方用麻黃、細辛、防風、白芷、葛根,以疏風祛邪,令邪目表解。中風或因肝陽上亢、虛風內(nèi)動而發(fā)病者,故本方用天麻、全蝎、僵蠶、地龍,以平肝息風;投朱砂、琥珀,以鎮(zhèn)靜安神。中風或因痰涎壅盛而出現(xiàn)神昏、痙厥者,故用麝香、冰片,以芳香開竅醒神;牛黃配天竺黃,以清心開竅豁痰定驚。中風或因瘀血阻滯者,故方用川芎、姜黃、乳香、沒藥、血竭,以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luò);若兼邪郁化熱而迫血妄行者,又用水牛角、赤芍,以清熱涼血;若兼血不歸經(jīng)者,又用三七,以化瘀止血,使血止而不留瘀,瘀散則血自歸經(jīng)。中風或因情致不遂而誘發(fā)者,方中用青皮、橘紅、草蔻、香附、沉香、烏藥、檀香、肉蔻,以理氣解郁,并助活血化瘀。若中風而兼有腑實證者,方中有黃連清熱瀉火,大黃蕩滌腸胃之實熱。此外,羌活氣雄而散,靈仙辛咸走散,性溫通利,善療麻木癱瘓、頭痛脊強及一身盡痛;蘄蛇內(nèi)走臟腑外達皮膚,可除人體內(nèi)外風濕;寄生、豹骨祛風定痛、強筋骨;藿香、神曲可醒脾和胃。綜觀全方,具有溫陽補氣、滋陰養(yǎng)血、疏風祛邪、疏筋活絡(luò)、鎮(zhèn)肝息風、豁痰解痙、芳香開竅、理氣解郁、活血化瘀、強壯筋骨等多種作用。 |
藥理作用 | |
體內(nèi)過程 | |
劑型 | 丸劑 |
規(guī)格 | 1.5g(相當于原生藥)/4丸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4丸,日2次。 |
不良反應(yīng) | |
注意事項 | 孕婦忌服。 |
貯藏 | 密封,防潮。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