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dong bei sou shu |
英文名 | Leaf or root of Amur Deutzia |
藥材基原 | 為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東北溲疏的樹皮。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東北溲疏 落葉灌木,高1-1.3m。老枝暗灰色,小枝褐色,疏生星狀毛。葉對(duì)生;葉柄長(zhǎng)4-8mm;葉片橢圓形,長(zhǎng)3-10cm。寬2.5-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邊緣有細(xì)鋸齒,上面綠色,散生星狀毛,下面色淡,星狀毛多有5-7條輻射線,無中央長(zhǎng)輻射線,葉脈上無單毛。傘房狀花序,生于枝端,花多數(shù);花梗和花萼被星狀毛;萼筒長(zhǎng)約2mm裂片5,寬卵形;花瓣5,白色,尖卵形;雄蕊10,花絲無齒或有不明顯鈍齒;子房一位,花柱3。蒴果;ㄋ7-8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地區(qū)。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灌木叢或雜木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樹皮含香豆素、黃酮。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寒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解表;宣肺止咳 |
功效分類 | 解表藥 |
主治 | 感冒,支氣管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樹皮:用于感冒、支氣管炎。 |
考證 | 始載于《東北植物索檢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Deutzia parviflora Bunge var.amurensis Regel[D.amurensis(Regel)Airy-Shaw.] |
科屬分類 | 虎耳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