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虎燈籠、白燈籠、苦燈籠、紅燈籠、紅羊精、紅花路邊青、夜鬼燈籠、土羚羊、崗燈籠、苦丁茶、鬼點(diǎn)火 |
漢語拼音 | gui deng long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Redcalyx Glorybower |
藥材基原 | 為馬鞭草科植物燈籠的莖、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灌木,高棕達(dá)2.5m。嫩枝密被黃褐色短柔毛,小枝暗棕褐色髓部干后不中空。單葉對生;葉柄長0.5-3cm,密被黃褐色短柔毛;葉片紙質(zhì),長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17cm,寬1.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全緣或波狀緣,表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黃色腺點(diǎn),沿葉脈被短柔毛。聚傘花序腋生,1-3閃分歧,有花3-9朵;花序梗與苞片均密被棕褐色短毛;花萼紫紅色,膨大似燈籠,具5棱,長1-1.3cm,外面被短毛,先端5深裂,裂片寬卵形,漸尖;花冠淡紅色或白色而稍帶紫色,外面被毛,先端5裂,裂片長圓形,長約6mm;雄蕊4,與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柱頭2裂。核果近球形,直徑約5mm,熟時(shí)深藍(lán)綠色,藏于宿萼內(nèi);ü6-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西南部和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坡、丘陵、村旁、路邊及曠野。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采收,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枝圓柱形或近方柱形,老枝表面淡灰棕色、粗糙,有縱溝及凸起的圓形皮孔,幼枝棕綠色,密被短柔毛。葉對生,皺縮,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略呈波狀,上面墨綠色,下面灰綠色;葉柄長0.5-3cm,密被短柔毛。葉腋處常見殘留數(shù)個(gè)花萼,形似燈籠并有五棱角。花冠白色,萼藍(lán)紫色。氣微味微苦。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鬼燈籠含有赪桐烯醇(clerodol),赪桐二醇烯酮(clerodolone),赪桐酮(clerodone),赪桐甾醇(clerosterol),甾醇(sterol),蔗糖(sucrose),乳糖(lactose),麥芽糖(maltose),半乳糖(galactose),果糖(fructose)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甘;寒 |
歸經(jīng) | 心;肺經(jīng) |
功效 | 清熱止咳;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藥;止咳藥;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肺癆咳嗽;骨蒸潮熱;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癤腫疔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治溫?zé)岵,骨蒸勞熱,咳嗽,小?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mingzu/2009/20090512123135_154805.shtml" target="_blank">急驚風(fēng)。外用治跌打。 2.《廣西植物名錄》:根,清熱解毒,止咳,祛風(fēng)。治感冒,咽痛,咳嗽,肺病,胃痛,腹痛,癤腫,跌打,風(fēng)濕。 |
考證 |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Clerodendri Fortunati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 |
科屬分類 | 馬鞭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