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臭草、鵝掌風(fēng)、走馬風(fēng) |
漢語拼音 | mao zhan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毛氈草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毛氈草 草本,高50-150cm。莖上部有分枝,具條棱,被開展的必絹毛狀長柔毛,并雜有頭狀具柄腺毛,在上部和花序軸被毛更密,節(jié)間長1-2cm。葉主要莖生,下部和中部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7-10cm。寬2-3.5cm,先端短尖或小凸尖,基產(chǎn)漸狹下延,近無柄,邊緣有硬尖齒,上面被白色短毛,下面被密絹毛狀絨毛或綿毛;上部葉較小,無柄,長2-4cm,寬0.4-1.5cm,兩面被白色密綿毛或絲光毛,邊緣尖齒。頭狀花序多數(shù)2-7個(gè)簇生,排列成穗狀圓錐花序;總苞圓柱形或鐘形;總苞片4-5層,上部淡紫色,外層線狀披針形,背面被白色絨毛,中層線狀長圓形,背面被疏毛,內(nèi)層極狹,絲狀;花托無毛;花黃色;雌花多數(shù),花冠檐部3齒裂;兩性花較少數(shù),花冠檐部5稀6淺裂,有疏毛和腺體。瘦果圓柱形,具棱10條,被毛;冠毛白色,糙毛狀,易脫澆;ㄆ12月至翌年4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南及福建、臺(tái)灣、貴、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田邊、路旁、草地或低山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切段晾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微辛;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泄瀉;毒蟲螫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涂。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Blumea hieracifolia (D. Don) DC.[Ergeron hieracifolium D. Don;Conyza hieracifolia Spreng.]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