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蒲扇、敗扇、故蒲扇、敗蒲扇
|
漢語拼音 |
pu kui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棕櫚科植物蒲葵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蒲葵,喬木,高達20m。葉闊腎狀扇形,直徑達lm以上,掌狀深裂至中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基部闊4-4.5cm,先端長漸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長達50cm;葉柄長達2m,下部兩側有逆刺;ㄐ虺蕡A錐狀,粗壯,長約lm,總梗上有6-7個佛焰苞,約6個分枝花序,長達35cm,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個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長10-20cm;ㄐ,兩性,黃綠色,長約2mm;萼片3,覆瓦狀排列;花冠約2倍長于花萼,3裂幾達基部;雄蕊6,花絲合生成一環(huán)并貼生于花冠基部;子房由3個近分離的心皮組成,3室。核果橢圓形,狀如橄欖,長1.8-2.2cm,徑1-1.2cm,黑褐色。種子橢圓形,長1.5cm,直徑0.9cm;ㄆ4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我國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栽于庭園或宅旁,本種在廣東新會縣栽培較多。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剪下葉片,切碎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完整干燥葉大,形如扇,直徑可達lm以上,掌狀深裂,直達中部,裂片條狀被針形,寬約2cm,至頂端漸尖,深2裂,分裂部分長達50cm,下彎;具長葉柄,可達lm余,平凸狀,下部邊緣有2列倒鉤刺。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澀;性平
|
歸經 |
|
功效 |
收斂止血;止汗
|
功效分類 |
收斂止血藥;止汗藥
|
主治 |
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自汗;盜汗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6-9g;或煅存性研末,3-6g。外用:適量,煅存性研末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論蒲葵葉灰止血,利小便功同蒲黃:張石頑:“蒲灰止血、利小便,與蒲黃不異。汗即血之液,放取多曾沾汗之舊扇燒灰,主治睡汗,同氣相求之妙!保ā稄埵厢t(yī)通》)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
|
科屬分類 |
棕櫚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