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陜西中醫(yī)1991,12(8):346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銀花6-8g,杏仁6-8g,浙(川)貝母6-8g,前胡6-8g,炙枇杷葉6-8g,廣木香6-8g,蒲公英8-10g,檳榔8-10g,黃芩3-6g,麻黃3-5g,枳殼4-6g,甘草3g。 |
加減 | 肺寒咳喘加款冬花6-8g,地龍6g;發(fā)熱有表征加荊芥5g,防風(fēng)5g;高熱加生石膏8-10g;扁桃體腫大充血加牛蒡子6g,玄參6g;如大便干結(jié),納呆則去檳榔,廣木香改為建曲8-10g,焦山楂8-10g;肺陰虛加沙參6-8g,麥冬6-8g。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咳喘。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4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小兒咳喘100例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4個(gè)月至15歲;病程2日至3月。辨證為肺熱、寒熱錯(cuò)雜和肺寒咳喘。結(jié)果:服藥3日癥狀體征消失為痊愈,共54例;服藥3日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為顯效,共37例;服藥6日癥狀體征逐漸減輕為有效,共7例;服藥3日癥狀體征無(wú)變化或惡化為無(wú)效,共2例;總有效率為98%。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