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華實用中西醫(yī)雜志2002,15(7):775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鼽嚏湯1號:黃芪25g,白術10g,防風10g,蒼耳子10g,白芷10g,辛夷10g,僵蠶10g,五味子10g,菊花15g,甘草6g。鼽嚏湯2號:黃芪25g,炙甘草6g,人參10g,白術10g,當歸10g,陳皮10g,升麻6g,柴胡10g,五味子10g,蒼耳子10g,烏梅10g。鼽嚏湯3號:黃芪30g,白術10g,防風10g,熟地黃10g,山藥10g,鹿角膠10g,當歸15g,山茱萸10g,枸杞10g,杜仲10g,肉桂6g,制附子6g,菟絲子10g。 |
加減 | 三型均見腎陰不足之象,去附子、肉桂、鹿角膠,加麥冬、生地。 |
功效 | |
主治 | 過敏性鼻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張曉峰,觀察了鼽嚏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肺氣虛弱型用鼽嚏湯1號,肺脾氣虛型用鼽嚏湯2號,肺腎兩虛型用鼽嚏湯3號。療效標準:治愈:鼻塞、鼻癢、噴嚏癥狀消失,鼻腔粘膜淡紅,鼻腔內無異常分泌物,隨訪1年無復發(fā)。顯效:鼻塞、鼻癢、噴嚏、流清涕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僅受寒后偶可出現(xiàn),鼻腔粘膜淡紅或灰暗,鼻腔內無異常分泌物,或有少許粘白涕。有效:鼻塞、流清涕、噴嚏癥狀較前減輕,鼻腔粘膜蒼白灰暗或淡紅。無效:服藥后癥狀無變化。結果:本組62例,治愈32例,顯效17例,有效8例,無效5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