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jīng)方醫(yī)學 > 正文:祝味菊是否“火神派”之商榷
    

經(jīng)方讀書社:祝味菊是否“火神派”之商榷

 近年來,隨著火神派的不斷升溫,祝味菊這個一度被人們遺忘的名字又被屢屢提及。因為祝味菊有“祝附子”之雅號,所以張存娣在【中醫(yī)火神派探討】一書中將其列為火神派代表醫(yī)家,更有出版社將祝氏【傷寒質難】列為火神派代表書籍加以推廣。一時間,祝味菊似乎成了火神派的標志之一。

  針對此現(xiàn)象,不少有識之士提出了不同見解。如邢斌在【祝味菊醫(yī)學五書評按】前言中就此做了專門討論,從是否應該當真拘泥流派的存在、祝味菊是否受過盧鑄之的影響兩方面進行了分析。 但吾以為說服力不夠。因為從鄭欽安到盧鑄之、盧永定、盧崇漢,包括私淑鄭氏之學的唐步祺,確實存在者一脈相承的關系,所以火神派的存在不可否認。   至于祝氏曾受到盧鑄之的影響,此說出于盧崇漢【扶陽講記】,邢斌提出了質疑,孰是孰非無從考證。   可以考證的是,祝氏在【傷寒質難】中曾提到成都名醫(yī)沈紹九,唐步祺在【鄭欽安醫(yī)書闡釋】中又說沈紹九曾受過當時名宿敬知非的指點,而我們知道敬知非又為鄭欽安【醫(yī)法圓通】作序。在同一類似用藥的大環(huán)境下,可以肯定的是,祝氏必定受到了川中醫(yī)家擅用附子的影響。至于是否就是盧鑄之,由于并不影響探討祝氏學術特點,故可留給醫(yī)史學家去研究。  我們同意邢斌的結論:祝味菊并非火神派。但認為應該拿出更有力的證據(jù)。 而這個證據(jù)就是火神派與祝味菊在運用附子及溫法上的異同。
先看火神派。從鄭欽安、唐步祺、盧崇漢等人的著作中可歸納出如下特點。首先是重陽思想(陽主陰從、陽統(tǒng)乎陰、首重扶陽)。其次是辨識陰證、獨具真功(張存娣稱這是鄭欽安學術思想中最精華的部分,確為至評)。再次是擅用大劑量桂附。如盧崇漢統(tǒng)計自己一年的處方:生姜炮姜用量30--200、干姜或筠姜25--90、桂枝15--70、肉桂官桂15--30、炙附片60--250(【扶陽講記】)。且不論這種用法是否合理,但確為火神派鮮明特點。第四是附子配伍上不夾陰藥(如吳佩衡從不將附子與參術芪地等同用,認為一切補藥均有掣肘之弊),寒涼藥更所不。ㄈ绫R崇漢從不將附子與寒涼藥同用),主要在溫熱藥范圍內取舍。此四點乃火神派缺一不可之條件。

再看祝味菊。從【傷寒質難】及其傳人文章中可作出如下歸納。首先亦是重陽思想(陰不可盛、以平為度;陽不患多、其要在秘)。其次是擅用附子,但劑量遠較盧崇漢等人為小!咀N毒蔗t(yī)案經(jīng)驗集】中,生附片最大24、黃附片30--45,常用15--24,其最大量尚不及盧氏之最小量。第三是注重配伍。溫潛法是其代表,其他還有溫滋、溫補、溫清、溫和、溫活、溫開等諸多配伍方法,足已補前人之未逮。特別是溫滋、溫補、溫清等火神派不取之法,不但極為常用,而且都有精辟見解。如溫滋:“溫滋可以同用也,氣怯而津不足,桂附湯中重加知母,此扁心法也”。如溫補:“昔李氏用補中益氣湯,實一偉大發(fā)明,余用之頗獲效機,倘加附子,其效更捷”。如溫清:“石膏附子同用,一以制亢,一以強心、、、大凡藥性寒熱,可因朋儕之同化而變異其個性,然藥味之本質仍能各個發(fā)揮其特效,此復方之妙也”(皆出【傷寒質難】)。

 綜上所述,二者在附子配伍及用量上存在巨大差異。在“重陽”與擅用附子上似乎相同,但重陽及擅用附子并非火神派的專利,這一點我們在【從蒲輔周用附子及溫法的規(guī)律談對火神派的思考】一文中已經(jīng)討論過。如重陽思想,自【易經(jīng)】、【內經(jīng)】、【傷寒論】就一直存在,至明代溫補學派的成熟而達到了一個高峰。也就是說,這種重陽思想從古代哲學到歷代醫(yī)家從未間斷,甚至是清代溫病學派亦不曾否認陽氣的重要性(因篇幅所限,不展開討論)。又如擅用附子,研讀【燕山醫(yī)話】、【長江醫(yī)話】、【黃河醫(yī)話】、【南方醫(yī)話】、【北方醫(yī)話】可知,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擅用附子者眾多,擅用附子者并非只有川醫(yī),亦并非只有火神派!疚WC難病倚附子】中總結了幾十位當代醫(yī)家用附子的經(jīng)驗,其中不乏并非火神派、但在附子的應用上有獨到見解精辟之論的醫(yī)家。可見,單憑重陽及擅用附子這兩條,不足以確定火神派。

 而如果更深一步進行分析,即便是這兩條,祝氏與火神派之間也是同中有異,并非一個路子。如火神派認為“陽主陰從、陰虛的本質仍是陽的不足”,所以治療陰虛時仍大量使用附子;而祝氏配伍有溫滋法,附子常與知母等同用,顯然不是這種觀點。祝氏倡用溫潛,是基于“陽氣宜潛、其要在秘”的觀點,而附子本身并無潛降之功,故需其他藥物如磁石、龍骨牡蠣等監(jiān)制;而盧崇漢則明言“大量的附子本身就會沉下去”。這種對附子認識上的不同,導致了應用的各異。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祝氏與火神派不論在理論認識上還是在臨床實踐上都存在巨大差異,所以把祝味菊歸于火神派是不妥的。不利于研習祝氏獨立于火神派之外的、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附子配伍法和“陽氣宜潛、其要在秘”的學術思想。另外,祝氏創(chuàng)傷寒五段,首言八綱辨證,試圖構建發(fā)病學與治療學的理論構架,無不閃耀著中醫(yī)思想者的光輝。與其說是火神派,不如說是中西醫(yī)匯通派、中醫(yī)思想者、勇于實踐的創(chuàng)新者,更能概括祝味菊學術思想的全貌。而這也正是本文目的之所在。(杏李園主人)

-------------------
其實討論這種問題非常無聊,人體陰基陽用,應該在這里面討論變化。不管會用陰用陽的前輩都是根據(jù)特定時代、特定地點而發(fā)揮,后人人為的劃定派別只能是固步自封。

-------------------
我不認為從用藥風格就可斷定一個人是否屬火神派
首先我們並非盧氏火神一脈,他們是否私下有另外用附子的方法(如:藥對或溫潛,溫清等),你我都不曉得
另外正如樓主所說有些用藥風格似火神者亦非火神派,所以只從這些論述來確定或否定一位醫(yī)家究竟是否屬火神派是沒有意義的
重要的是他的用藥理路

-------------------
謝謝樓主

-------------------
當時的那個火神派的作者張存悌還發(fā)文專門對類似樓主的觀點加以反駁。
個人對祝味菊的看法是,有破有立,自成一家。寒溫貫通,卓然不群。

-------------------
我看傷寒質難就是看不明白,覺得近代的書怎么也該好理解,反而比清代人寫的還晦澀。還是先熟讀原文吧。不過聽說此人很厲害的。現(xiàn)在上海兒科厲害也是有他的衣缽的。一代名醫(yī)。就是說話明白點就好了。

-------------------
定慧初修:我看傷寒質難就是看不明白,覺得近代的書怎么也該好理解,反而比清代人寫的還晦澀。還是先熟讀原文吧。不過聽說此人很厲害的。現(xiàn)在上海兒科厲害也是有他的衣缽的。一代名醫(yī)。就是說話明 ..?(2013-08-21 22:04)?700)this.width=700;" >

傷寒質難說的很清楚了,徐小圃也來學過,改了風格。

-------------------
不管他是何派,對后學能有所啟發(fā)就足夠了。

-------------------
上周的文獻大會張如青教授就提到祝味菊曾寫過相關論文撇清自己與扶陽派的關系。但不知具體是哪篇。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