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度量衡制
根據(jù)班固《漢書*律歷治》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24銖為兩,16兩位斤,30斤為鈞,4鈞為石。中國國家劑量局編寫的《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對出土的漢代各種“權(quán)”進(jìn)行實測,結(jié)論是:漢代1斤=250克,1兩=15.625克。1銖=0.65克。
傷寒論中的方劑都是3次量,除以3就是今天我們開方所要的。
-------------------
-------------------
"傷寒論中的方劑都是3次量,除以3就是今天我們開方所要的。"
這句話什么意思?樓主你要搞清楚:傷寒論里的方子都是一次量,不是三次量.除以三莫名其妙.
-------------------
-------------------
-------------------
這個已經(jīng)過時了,西漢1斤是250克,東漢要算222克,所以傷寒論一兩是13.875克。
傷寒方,多是四小時服一次,一天服三次,現(xiàn)在開的方,一般是一天服2次,所以要除以3再乘以2。
還要考慮一個因素,傷寒論中的藥有些可能是鮮品,所以用量較多。
-------------------
-------------------
《重劑啟沉疴》一書里,計量老師說的很清楚。大家有空去看看。
不過日本人用幾克也很好,不知道為什么,是地域不同還是民族差異?有用低溫微粉中藥的,用量小。
-------------------
乘2/3比較可靠。劉志杰那里有人論證過,認(rèn)為胡希恕實際是用的一兩合9克。劉志杰認(rèn)為是一兩合10克。結(jié)合漢代度量衡1兩15克算。正好是乘2/3。
-------------------
有時候一兩10克才起效,有時候5克也不錯,有時候3克就夠了。這個問題,我想還是要從臨床出發(fā),有效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