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姚某,男,39歲,初診日期:2009-9-8.
主訴:口臭1月。唇紅,不渴,便干,舌胖紅苔潤,脈弦數(shù)滑,右脈細。辯證屬濕熱口臭而兼陽虛,予瀉黃散化裁(黃連、黃芩、石膏、丹皮、梔子、藿香、佩蘭、柴胡、升麻,佐肉桂10克)無效,仍口臭,且大便轉(zhuǎn)溏,反增痰多,咽部有異物梗阻感,舌淡胖有齒痕,脈已不數(shù),右脈弦細左弦滑,顯然看似濕熱為主,按此治療反損陽氣,幸有肉桂一味顧護陽氣而未至壞大事,立改扶陽之法,回陽飲合封髓丹加半夏:
制附片60先煎,炮姜30,肉桂10,
3付,煎服。
2009-9-22復(fù)診:口臭大減,便軟,不渴,痰多好轉(zhuǎn),咽部異物感減輕,舌胖稍紅苔潤,脈弦沉滑。扶陽獲顯效,效不更方,倍姜附繼服:
制附片120先煎,炮姜60,肉桂10,
黃柏15,砂仁15,炙甘草20,制半夏30.
4付,諸癥痊愈。
2、溫某,女,29歲。初診日期:2010-6-5。
主訴:口臭、腰痛2月。自述在3月前因葡萄胎做人流術(shù),術(shù)后不久即出現(xiàn)口臭腰痛,不渴,二便可,無口苦口渴,易于反復(fù)感冒。有慢性咽炎史4年。舌淡白胖大苔薄潤有齒痕,脈沉細而弱。此典型腎陽虛之脈癥。陽虛不潛,虛火上沖則口臭;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宜扶陽潛陽為法,潛陽丹合五子衍宗丸化裁:
制附片100先煎,龜板10,黃柏15,砂仁15,炙甘草15,
4付,煎服。
未復(fù)診。后電話聯(lián)系,告知口臭痊愈,腰痛緩解,咽炎癥狀也減輕,感到高興。
按:案1首診為濕熱口臭而兼陽虛,給予瀉黃散先治標,因陽虛而給予肉桂10克,自認為是遵張仲景“夫病痼疾加以卒病,當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之訓(xùn),以為必有療效,復(fù)診不然,濕熱忽消,舌胖而不紅,脈已不數(shù),但是口臭毫無減輕,且反增便溏、痰多、咽部異物感等癥,乃更損陽氣也,心中頗感歉疚,于是舍清利濕熱法,改溫陽法而獲愈。此為筆者扶陽法治療口臭之第一例。此后凡遇陽虛為本之口臭,兼濕熱標象,徑直給以扶陽,不理會濕熱。弱陽得補,氣化得布,濕熱自消。案2為案1治療心得的延續(xù),扶陽為主,因腎虛腰痛,故合五子衍宗丸化裁,服藥4付而口臭消失,諸癥減輕,療效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