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我?點圖片上方的“上醫(yī)問道”,我們做朋友吧。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愛我你就分享我!
小道按:昨天文章中我們從地球的“大氣層”入手講了“榮衛(wèi)”,進而談到感冒的前因后果。拋磚引玉之后,我們回過來更加詳細的認識一下自己。了解自己,認識疾病,還是要從我們生活的地球開始。
文:
如果你準備弄清楚,省的自己和家人出冤枉錢,還讓財富、親人都紛紛跑路,你就有必要來看看,這些病怎么來的?究竟怎么回事?
為什么正宗的中醫(yī)居然(很抱歉我居然用了居然這兩個字)認為這些病都可以治?
如果相信世界哲學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那么世界的哲理這構成了中醫(yī)神奇的來源之本。
心為君,腎為相,天火地熱,不就在乎一水的循環(huán)?此間古人之明澈,簡直嘆為觀止。
地球生命所以生生不息,全賴于太陽與水的循環(huán)。而水是如何循環(huán)的呢?這,就要借助于地球的精巧構造:以大地層為分界線,上面是大氣層,下面是地下水、及地球內核源源不斷發(fā)出的地熱。這些是人人皆知的常識。
地下水在地熱的加熱下,化為水蒸氣凝于地表,再通過太陽熱力的蒸騰,彌布到空氣中,在高空,則冷凝變成雨水,津布四澤,還于地面,再通過大地層回到地下,變成地下水。
在這個模式中,水蒸氣和雨水能夠順利運行的一個關鍵部位就是大地層。如果大地層比較潮濕,又比較寒冷,可能就會凍結,就象冬天的土地,凍的硬邦邦的,雨水不能往地下滲,地下的蒸氣也不能發(fā)散到地面上。
如果高空冷卻的雨水降落到地面上卻不能滲透到地下去,就會泛濫成災。如果地下的蒸氣不能順利生發(fā)到地面上,也會淤積在地下。
這樣,水津不能布施,則水濕患濫,地下水不能升騰,則濕熱相加,郁火縱生。
這個模式完全可類比于人體。脾胃在人體中央,稱為脾土,即相當于大地層。脾胃以上的部分可類比做地面上的空間,心主火(君火),即太陽,肺主水津布施,即云雨,稱為肺金,因為主生水,所以,有五行中金生水一說。
脾胃以下的部分可類比為地球和植被。地球類似于腎,五行稱腎水,外包水,中有腎陽,此間關系好比腎陽即地核,主火,外包腎水,即地表之水,主陰。肝又稱為肝木,主生發(fā),疏泄,好比肝就是地表植被,吸水,疏木,生長發(fā)芽,然后將地下水蒸騰而出。如果地表干澀冰冷,則不能蒸騰,好比此植被之芽被郁,郁滿則逆生,逆生則倒長,疏泄一強,滋擾腎中相火外泄,
沒有地下水之陰寒,沒有厚土之掩埋,則地核中熔漿之火并會上越,發(fā)為火山。這就是常所謂的上火之火,人體沒有腎陰之制約,沒有胃土之濕潤而沉降,則腎陽上亢,其火上沖,上焦被炙。
(很多人所謂的上火,即此火。因為此火是腎火,腎火是人生下來所有的元陽之本,耗之則讓人陽不足,陰有余,常所謂面色暗淡,多斑多痘,皆是腎火上溢所致,而有人食用清熱解毒之物,越清面色越黯淡。今天的人,80%都是陽不足而陰有余,如何能清?)
現(xiàn)在清楚了,聯(lián)系肺來講,水是由肺所生成的,正常的應該回到下焦(脾胃以下部位),為腎所統(tǒng)領,然后通過膀胱變成小便,排出體外。其中膀胱和腎都屬于水,是相互影響的。黃帝內經(jīng)中說,膀胱清則能開,熱則關閉。在下焦,有水也有火,不過這個火是相火,正常情況下應該在腎中收藏著,不會隨便的泄漏。
這個也等于說地熱應該在地球內部,不能隨便跑到外邊來。它的功能就是加熱水和地表面,跑到外邊來就容易造成火山爆發(fā)等現(xiàn)象,就不太平了。
正常情況下,負責疏泄功能的是肝。如果肝氣運行正常的話,疏泄也就正常,這種正常的疏泄功能只能疏泄水,也就是這個小便,不會疏泄到腎中藏著的這個相火。但是在另一種情況下,肝氣的運行不正常,因為脾土是凍土,肝氣不能正常的生發(fā),這樣就導致了肝氣在下焦郁積了,這樣一郁積它疏泄的力量就加強了,不是一般的強,這個強到了可以來疏泄腎中藏著的相火。相火一泄露,直接的影響就是讓膀胱變熱了。這樣一熱,膀胱這個竅就關閉了,也就是說小便不利了。
前面曾談到,肝主疏泄,那么,還有一些什么病是由肝引發(fā)的呢?(不可能一下子說全)
因為脾土冰涼(好比地面結了冰,成了凍土,那么植物就不能生根發(fā)芽),使得肝郁且不生發(fā)長大,那么疏泄之根本,則會出現(xiàn)問題。而人體汗液、小便等水的代謝等等都屬疏泄。
所以,當汗液、小便排泄不周,多半是肝出現(xiàn)問題。
當然,直接因腎陽不足,也可引發(fā)前列腺炎,不過,這個問題就要放到我們明天的文章,具體問題需具體分析。講得不錯,那就分享,你的小動作,我的大動力!
文:xplh/編:小道
回復“贊”在表達你對本期“良藥”的態(tài)度時,你還能得到往期熱門“良藥”的推薦!
------------------------------------
【上醫(yī)問道微信號】:ShangYiAPP
【新伙伴訂閱賬號】:戳右上角查看官方賬號
【老朋友分享文章】:戳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新浪微博號】:@上醫(yī)問道
------------------------------------
回復“開方”,獲取更多“良藥”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小道背后的故事。
[url=]閱讀原文[/url][url=]舉報[/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