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本草求真 ※  羌活全收錄
    

本草求真:本草求真 ※ 羌活全收錄

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寬葉羌活或川羌活的根莖及莖。主產(chǎn)于四川、甘肅、云南等地。原植物喜生于河邊1500米以上4500米以下的林緣及灌叢內(nèi)。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稍耐蔭。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最宜生長。味辛、苦,性溫。歸腎、膀胱經(jīng)。功效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臨床用名為羌活。
《藥性論》:君,味苦,辛,無毒。能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斜,遍身痹。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并氣,筋骨拳攣,四肢羸劣,頭旋,明目,赤目痛,及伏梁水氣,五勞七傷,虛損冷氣,骨節(jié)酸疼,通利五藏。獨活即是羌活母類也。
《藥類法象》:氣微溫,味苦甘平。
治肢節(jié)疼痛,為君,通利諸節(jié)如神,手足太陽風藥也。如川芎,治足太陽、太陰頭痛,透關利節(jié)。
《藥性賦》:味苦、甘,平,氣微溫,無毒。升也,陰中之陽也。其用有五: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jié)之痛,排巨陽肉腐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乃手足太陽表里引經(jīng)之藥也。
《湯液本草》:氣微溫,味苦甘平?嘈,氣味俱輕,陽也,無毒。
足太陽經(jīng)、厥陰經(jīng)藥,太陽經(jīng)本經(jīng)藥也。
《象》云:治肢節(jié)痛,利諸節(jié),手、足太陽經(jīng)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節(jié)。
《心》云:去溫濕風。
《珍》云:骨節(jié)痛非此不能除。
《液》云:君藥也,非無為之主,乃卻亂反正之主。太陽經(jīng)頭痛,肢節(jié)痛,一身盡前,非此不治。又云:羌活,足太陽、厥陰、少陰藥也。與獨活不分二種,后人用羌活多用鞭節(jié)者,用獨活多用鬼眼者。羌活則氣雄,獨活則氣細,故雄者入足太陽,細者入足少陰也。又錢氏瀉青丸用此,壬乙同歸一治也;騿枺褐晤^痛者何?答曰:巨陽從頭走足,惟厥陰與督脈會于巔,逆而上行,諸陽不得下,故令頭痛也。
《本草發(fā)揮》:潔古云:羌活治肢節(jié)疼痛,手足太陽本經(jīng)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jié),又治風濕!吨髦蚊卦E》云:性溫,味辛。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其用有五:手足太陽引經(jīng)一,風濕相兼二,去肢節(jié)痛三,除疽敗血四,治風濕頭痛五也。
《本草經(jīng)疏》:羌活性溫,辛、苦,氣厚于味,浮而升,陽也。手足太陽行經(jīng)風藥,并入足厥陰、少陰經(jīng)氣分。
羌活氣雄,獨活氣細。故雄者治足太陽風濕相搏,頭痛肢節(jié)痛,一身盡痛者,非此不能除,乃卻亂反正之主君藥也。細者治足少陰傷風頭痛,兩足濕痹不能行動,非此不能除,而不治太陽之證,名列君部之中,非比柔懦之主。小無不入,大無不通,故能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jié)之痛。其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者,金瘡為風寒之所襲擊,則血氣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獨活之苦甘辛溫,能?風寒,邪散則肌表安和,氣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賁豚者,腎之積,腎經(jīng)為風寒秉虛客之則成賁豚,此藥本入足少陰,故治賁豚。癇與至,皆風邪之所成也,風去則癇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濕乘虛中腎家所致也,苦能燥濕,溫能澼寒,辛能發(fā)散,寒濕去而腎臟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療諸賊風,百節(jié)痛風無久新也。
《本草蒙筌》:味苦、甘、辛,氣平、微溫。氣味俱輕,升也,陽也。無毒。羌活則氣雄,獨活則香細。氣雄者入足太陽,香細者入足少陰。足知羌活本手足太陰表里引經(jīng)之藥,而又入足少陰厥陰二經(jīng)。名列君部之中,非此柔懦之主。此誠撥亂反正,大有作為者也。故小無不入,大無不通。能散肌表入風之邪,善利周身百節(jié)之痛。排陽肉腐之疽,除新舊風濕之證。須去黑皮腐爛,煎服方有神功。如若加入川芎,立止本經(jīng)頭痛。獨活主治較羌稍殊,乃足少陰表里引經(jīng)。專治痛風與少陰經(jīng)伏風,而不治太陽經(jīng)也。故兩足濕痹不能動履,非此莫痊,風毒齒痛頭眩目暈,有此堪治。雖治伏風,又資燥濕。經(jīng)云:風能勝濕故也。
謨按:《會編》云:羌活、獨活《本經(jīng)》既云同種,再無別條,則非二物可知矣。后人因見形色、氣味略殊,故立異論。不思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是以羌活、獨活雖系一種,而一種之中亦有不同,有緊實者,有輕虛者。仲景用獨活治少陰,必緊實者;東垣用羌活治太陽,必輕虛者。正如黃芩,取枯飄者名宿芩,用治太陰;取圓實者名子芩,用治陽明義也。況古方但用獨活,今方既用獨活,又用羌活,不知病宜兩用耶,抑不知未之考耶。

《本草乘雅》:動搖萬物者莫疾乎風。故萬物莫不因風以為動搖,唯獨活不然。有風,獨立不動;無風,獨能自搖。在蜀名蜀活,在羌名羌活,隨地以名,亦隨地有差等。但可互為兄弟,不可強別雌雄,其從治不能獨立不動,而為風寒刀刃之所擊,及奔豚癇痙之因風以為動搖,復因風而反乎上下開闔者。若女子疝瘕,此不能自搖耳。不能自搖,即闔而不開,不能獨立不動,即開而不闔。唯獨活則闔而能開,開而能闔,當入肝之經(jīng),厥陰之闔,具血風木化氣之體用者歟。
《藥性解》:羌活,味苦甘平,性微溫,無毒,入小腸、膀胱二經(jīng)。散入表風邪,利周身節(jié)痛,排巨陽腐肉之疽,除新舊風濕之癥。紫色而節(jié)密者為羌活。
按: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fā)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游風。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里,用者審之。
《藥鑒》:氣微溫,味苦甘辛,氣味俱薄,無毒,升也,陽也。足太陽之君藥也。乃撥亂反正之主,大有作為者也。故小無不入,大無不通,能散肌表八風之邪,善理周身百節(jié)之痛。排巨陽肉腐之疽,除新舊風濕之癥。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疼。同秦艽,除足陽明少陽口斜。并蒼術,理濕風甚捷。佐麻黃,開腠理堪夸。與獨活不分二種,后人用羌活,多用鞭節(jié)者。用獨活,多用鬼眼者。然羌活則氣雄,獨活則氣細,雄者入足太陽,細者入足太陰。有問治頭疼者曷故?蓋巨陽從頭走,惟厥陰與督脈會于巔頂,逆而上行,諸陽不得下,故令頭疼也。痘家用之以散肌表風熱,解百節(jié)疼痛,此亦發(fā)毒追膿之要藥也。氣虛則勿用。
《景岳全書》:味微苦,氣辛微溫,升也,陽也。用此者,用其散寒定痛。能入諸經(jīng),太陽為最。散肌表之寒邪,利周身項脊之疼痛,排太陽之癰疽,除新舊之風濕。緣非柔懦之物,故能撥亂反正。惟其氣雄,大能散逐,若正氣虛者忌用之。
《本草備要》:宣。搜風,發(fā)表勝濕。
辛苦性溫,氣雄而散,味薄上升。入足太陽膀胱。以理游風,兼入足少陰、厥陰氣分。腎肝。瀉肝,搜肝風,小無不入,大無不通。治風濕相搏,本經(jīng)頭痛。同川芎,治太陽、少陰頭痛。凡頭痛多用風藥者,以巔頂之上,唯風藥可到也。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督脈并太陽經(jīng)。剛痙柔痙,脊強而厥,即痙證也。傷寒無汗為剛痙;傷風有汗為柔痙。亦有血虛發(fā)痙者。大約風證宜二活,血虛忌用。中風不語,按古人治中風,多主外感,率用續(xù)命、愈風等湯以發(fā)表,用三化湯、麻仁丸以攻里。至河間出,始云中風非外來之風,良由心火暴甚,腎水虛衰。東垣則以為本氣自病。丹溪以為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世人復分北方風勁、質厚為真中;南方地卑、質弱為類中。不思岐伯云:中風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也;二風痱,四肢不收也;三風癔,奄忽不知人也;四風痹,諸風類痹狀也,風證盡矣。何嘗有真中、類中之說乎?此證皆由氣血虧虛,醫(yī)者不知養(yǎng)血益氣以固本,徒用烏、附、羌、獨以驅風,命曰虛虛,誤人多矣。真中定重于類中,焉有類中既屬內(nèi)傷,真中單屬外感乎?河間、東垣皆北人,安能盡舍北人而專治南病乎?河間、東垣皆北人,安能盡舍北人而專治南病乎?頭旋目赤。目赤要藥。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jié)之痛,為卻亂反正之主藥。若血虛頭痛,遍身痛者,此屬內(nèi)證。二活并禁用。
《本經(jīng)逢原》:苦辛溫,無毒。
治瞳太陽風濕相搏,一身盡痛,頭痛肢節(jié)痛,目赤膚癢,乃卻亂反正之主帥。督脈為病,脊強而厥者,非此不能除。甄權以羌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手足不遂,口面 斜, 痹血癩,皆風中血脈之病也。蘇恭曰: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風能勝濕,故羌活能治水濕。與川芎同用,治太陽厥陰頭痛,發(fā)汗散表,透關利節(jié),非時感冒之仙藥也。但內(nèi)傷元氣,血虛頭痛,及遍身肢節(jié)痛,皆非所宜。昔人治勞力感寒,于補中益氣湯中用之,深得補中寓瀉之意。
《本草崇原》:羌活初出土時,苦中有甘,曝干則氣味苦辛,故《本經(jīng)》言氣味甘,辛,其色黃紫,氣甚芳香,生于西蜀,稟手足太陰金土之氣化。風寒所擊,如客在門而扣擊之,從皮毛而入肌腠也。羌活稟太陰肺金之氣,則御皮毛之風寒。稟太陰脾土之氣,則御肌腠之風寒,故主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稟土氣而長肌肉也。奔豚乃水氣上奔,土能御水逆,金能益子虛,故治癇 。肝木為病,疝氣,瘕聚。金能平木,故治女子疝瘕。
《本草求真》:羌活專入膀胱,兼入肝腎。按《大明》曰:獨活是羌活母也。則知羌活即為獨活之子。又按時珍言,羌活、獨活是一物二種,正如川芎、撫芎,蒼術、白術之義。辛苦性溫,味薄氣雄,功專上升。凡病因于太陽膀胱,而見風游于頭,發(fā)為頭痛,《經(jīng)》曰:半身以上,風受之也。半身以下,濕受之也。故風多達巔頂。并循經(jīng)脊強而厥,發(fā)為剛痙、柔痙,足太陽之脈行于身背,凡傷寒無汗為剛痙,傷風有汗為柔痙,痙癥皆是風寒干于太陽,見脊強。并當用此調(diào)治。痙癥宜同獨活調(diào)治,頭痛宜同川芎調(diào)治,若血虛見痙忌用。且能兼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而使肌表八風之邪,并周身風濕相搏百節(jié)之痛,皆能卻亂反正,而治無不愈者也。蓋羌活、獨活雖皆治風之品,張介賓曰:風之為病最多誤治者,在不明其表里耳。蓋外風者,八方之所中也。內(nèi)風者,五臟之本病也。八風自外而入,必先有發(fā)熱惡寒、頭疼身熱等癥。五風由內(nèi)而病,則絕無外癥,而忽病如風,其由內(nèi)傷可知也。內(nèi)傷者由于七情,故多陰虛。凡臟氣受傷,脾病者病在肢體,或多痰飲;腎病者或在骨髓,或在二陰;心病者或在血脈,或在神志;肺病者或在營衛(wèi),或在聲音;肝病者或在筋爪,或在血脈。此五臟之類風,未有不由陰虛而然者。人知陰虛有一,而不知陰虛有二,如陰中之水虛,則病在精血;陰中之火虛,則病在神氣,蓋陽衰則氣去,故神志為之昏亂,非火虛乎。陰虧則形壞,故肢體為之廢弛,非水虛乎。今以神離形壞之癥,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猶以風治,鮮不危矣。試以天道言之,其象亦然。凡旱則多燥,燥則風生,是風木之化從乎燥,燥則陰虛之候也。故凡治類風者,專宜培補真陰以救根本,則風燥自除矣。甚至有元氣素虧,卒然仆倒,上無痰,下失禁,瞑目昏沉,此厥竭之癥,尤與風邪無涉,設非大劑參附,安望其復真氣于將絕之傾哉。倘不察其表里,又不能辨其虛實,但以風之為名,多用風藥,不知風藥皆燥,燥復傷陰;風藥皆散,散復招風,以內(nèi)傷作外感,以不足為有余,是促人之死也。而此專治太陽之邪,上攻于頭,旁及周身肌表,不似獨活,專理下焦風濕,病在足少陰腎氣分,而不連及太陽經(jīng)也。但羌活性雄,力非柔懦,凡血虛頭痛及遍身肢節(jié)痛者,皆非所宜。傷氣損血。
《得配本草》:辛、苦,性溫。氣雄而散。入足太陽經(jīng)氣分,以理游風。治風濕相搏,本經(jīng)頭痛,骨節(jié)酸疼,一身盡痛,失音不語,口眼歪斜,目赤膚癢,疽癰血癩。
配獨活、松節(jié),酒煎,治歷節(jié)風痛。君川芎、當歸、治頭痛脊強而厥;太陽、少陰督脈為病。使細辛,治少陰頭痛。少陰入頂。和萊菔子同炒香,只取羌活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治風水浮腫。
除風濕,宜重用;表風寒,須輕用。氣血虛而遍身痛者禁用。
怪癥:眼睛忽垂至鼻如黑角色,痛不可忍,或時時大便血出,甚痛,此名肝脹。用羌活一兩煎服。
今之發(fā)熱頭痛者。動用羌活湯。不知辛散藥治風寒則效,若以治時疫毒火熾盛,益增燥烈,旋即胃陰干枯而斃。或者疫氣舍于膜原,溢于太陽,則達原飲內(nèi)略加數(shù)分亦可。
《本草經(jīng)解》:羌活氣平,秉天秋燥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甘無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
其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者,金瘡為風寒所擊,則氣血壅而不行,其痛更甚矣。羌活苦能泄,甘能和,入肺解風寒,所以氣血行而痛止矣。
奔豚者,腎水之邪,如豚奔突而犯心也,苦可燥濕,甘可伐腎,所以主之。
癇者,風癥也;痙者,濕流關節(jié)之癥也。女子疝瘕,多行經(jīng)后,血假風濕而成,羌活平風燥濕,兼之氣雄,可以散血也。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讀》:羌活氣平,秉金氣而入肺;味苦甘無毒,得火味而入心;得土味而入脾。其主風寒所擊者,入心以扶心火之衰,所以主之。
癇痙者,木動則生風,風動則挾木勢而害土,土病則聚液而成痰,痰進入心,則為癇為痙。此物秉金氣以制風,得土味而補脾,得火味而寧心,所以主之。
女子疝瘕,多經(jīng)行后,血假風濕而成,此物入肝以平風,入脾以勝濕,入心而主宰血脈之流行,所以主之。
《本草新編》:羌活,味苦、辛,氣平而溫,升也,陽也,無毒。入足太陽、足少陰二經(jīng),又入足厥陰。善散風邪,利周身骨節(jié)之痛,除新舊風濕,亦止頭痛齒疼。古人謂羌活系君藥,以其撥亂反正,有旋轉之力也,而余獨以為止可充使,而并不可為臣佐。蓋其味辛而氣升,而性過于散,可用之為引經(jīng),通達上下,則風去而濕消。若恃之為君臣,欲其調(diào)和氣血,燮理陰陽,必至變出非常,禍生反掌矣。故羌活止可加之于當、芎、術、苓之內(nèi),以逐邪返正,則有神功耳。羌活與獨活,本是兩種,而各部《本草》俱言為一種者,誤。仲景夫子用獨活,以治少陰之邪,東垣先生用羌活,以治太陽之邪,各有取義,非取緊實者謂獨活,輕虛者謂羌活也。蓋二物雖同是散邪,而升降之性各別,羌活性升,而獨活性降。至于不可為君臣,而止可充使者,則彼此同之也。
或問九味羌活湯,古人專用之以散風寒之邪,今人無不宗之,而吾子貶羌活為充使之藥,毋乃太輕乎?曰:羌活雖散風邪,而實能損正,邪隨散解,正亦隨散而俱解矣。九味羌活湯,雜而不純,余最不取。外感風邪治法,安能出仲景夫子之范圍;內(nèi)傷而兼外感治法,安能出東垣先生之范圍。余治外感,遵仲景夫子;治內(nèi)傷之外感,遵東垣先生,又何風邪之不去,而必尚九味羌活湯為哉。
或疑潔古老人創(chuàng)造九味羌活湯,以佐仲景公之不逮,是其半生學問,全在此方。而先生薄羌活,而并輕其方,竊謂先生過矣?嗟乎。潔古創(chuàng)造九味羌活湯者,因仲景公方法不明于天下,而東垣先生尚未創(chuàng)制補中益氣之湯,不得已而立此方,以治外感,實所以治內(nèi)傷也。今東垣先生既立有補中益氣湯,實勝于九味羌活湯遠甚,又何必再用潔古之方哉?至于治外感之法,莫過仲景公傷寒書之備。外感善變,豈羌活區(qū)區(qū)一方,即可以統(tǒng)治六經(jīng)傳經(jīng)之外感焉?況仲景公傷寒書,經(jīng)鐸與喻嘉言之闡發(fā)而益明,故外感直用其方,斷乎無疑。若九味羌活湯,實可不用。潔古老人半生經(jīng)歷,徒耗于此方,雜而不純,亦何足尚,余是以輕之,豈為過哉!
或謂羌活、獨活同是散藥,羌活性升而獨活性降,升則未免有浮動之虞,與其用羌活,不若用獨活之為安。嗟乎!有邪宜散,升可也,降亦可也。無邪可散,散藥均不可用,又何論于升降乎?況二味原自兩種,散同而升降各別,又烏可亂用哉!
《本草分經(jīng)》:辛、苦,性溫。氣雄,入膀胱當游風,兼入肝腎氣分,搜風勝濕,治督脈為病,周身百節(jié)痛。
【現(xiàn)代藥理研究】

1.?羌活揮發(fā)油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作用。
2.?羌活揮發(fā)油有抗過敏作用,其對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遲發(fā)超敏反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羌活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水溶性部分能明顯縮短家心律失常持續(xù)時間,延緩烏頭堿誘發(fā)小鼠心律失常出現(xiàn)的時間,該作用有隨劑量加大而增強的趨勢,但當劑量增加到12g/kg時其作用反而下降。
4.?羌活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其揮發(fā)油能對抗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另外,羌活揮發(fā)油可顯著增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從而改善心肌缺血。
5.?羌活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但須小劑量多次給藥才有效,而一次大劑量給藥并不能提高動物的抗休克能力。
6.?羌活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7.?羌活有抗菌作用。體外實驗表明,羌活油、羌活揮發(fā)油及羌活水煎劑對各種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8.?羌活有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
9.?羌活還有抗癲癇作用;還對子宮頸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