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呆柬合白蒺
藜, 排列菱形偶分離,
分果斧形許多刺, 散風平肝又解郁。
[來源] 為
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成熟果實。
[產地]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但以長江以北較多。
[采收] 秋季果實成熟后,采割全草,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藥材形性] 為5個小果聚合而成,呈放謝狀五棱形,直徑0.6-1cm。有的裂為單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舞狀,表面綠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許多網紋及小刺,還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質硬,刺手,切斷面可見白色或黃白色有油性的種仁。無臭,昧苦、辛
以顆粒均勻、飽滿堅實,灰白色著為佳。
[炮制] 白蒺藜 取原藥除去雜質
炒蒺藜 取凈蒺藜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然后把石磨心墊上1--2個銅元,將蒺藜磨去硬刺,篩凈刺屑,揀去柄梗雜質。
鹽蒺藜 取去刺的蒺藜,用鹽水(每蒺藜lOO公斤,用鹽3公斤,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曬干。
本品炒后藥性緩和,既能平肝,又可補腎,并易去除刺梗和軋碎。
[成分] 含揮發(fā)油、皂甙,脂肪油、硝酸鹽類、樹脂、黃酮類化合物及微量生物堿等。
[性昧、歸經] 苦辛乎,入肝經。
[功用] 平肝解郁,祛風明目。用于肝陽
眩暈頭痛,肝郁
脅痛,風熱頭痛,目赤腫痛,皮膚瘙癢等癥。
[處方名] 白蒺藜
刺蒺藜 炒蒺藜 鹽蒺藜
[用法、用量] 煎服6-10克
[保貯] 置通風干燥處,防霉蛀。
按:補益藥
沙苑子又名潼蒺藜、沙苑蒺藜,系豆科植物扁莖
黃芪的種子,文字功能補腎固精,養(yǎng)肝明目,與白蒺藜不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