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四圣心源》,里面的方大部分都是三錢,少點的一錢。用藥講求君臣佐使,怎么黃師用藥都是一個樣呢??不像
傷寒論中用藥,多至八兩,少則一兩,明顯是有偏重的。但黃師用藥卻看不出來,都一樣。。。什么道理?
-----------這要認識《四圣心源》立于什么狀態(tài)成書。是談理推論多于臨床案例舉證,故立足點不同,也無須面對患者復雜的證變,這類著作只須把作者心中想象的見解“理論”構述出來即可。這也是該書不足的地方。臨床操作性太少,遠不及《傷寒論》以臨床為主,說理在其中。談理太深的書初學者一頭裁進去容易云里霧里,應從臨床結合入道是最佳的途經。學其他理論也一樣。
-----------黃師的方子,都是用來說理的。
實際應用時可以用,但不必拘泥于其中的分量。中焦問題偏重,就把脾土藥加大量或者加味;右路不斂,就加重右路藥的分量。一切皆在靈活變通,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不可拘泥于成方(這正是中醫(yī)與西醫(yī)相比的優(yōu)點所在)。
-----------
還是反復讀傷寒雜病論比較可靠!
-----------黃師用藥不論君臣,更從整體布局上考慮.高出一籌.
-----------傷寒的用量的計量是漢代的,一兩為現(xiàn)代的15克,黃師用量的計量是清代的,一兩為37.5克,計量標準不同而已。
-----------
yfkzzl 發(fā)表于 2011/4/16 20:19
傷寒的用量的計量是漢代的,一兩為現(xiàn)代的15克,黃師用量的計量是清代的,一兩為37.5克,計量標準不同而已。
漢代的這個量似乎太大了,我看到的是一兩差不多是現(xiàn)在的三四克吧
-----------樓上兩位,你們跑題了。
我說是君臣佐使的問題,看你們倆扯哪兒去了。
這個漢代一兩是15克,如果分三服,一服中的一兩則是5克,如果是頓服,那就除以2。清代的一兩當然是30克,一錢就是3克,這個問題,其它貼子里已經討論過了。
-----------樓主說的是君臣佐使分量都一樣,看看現(xiàn)在人的理解能力
-----------嗨,我那個只是針對6樓說的古今單位換算的,跟樓主提的問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