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回春》卷二。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痰咯木出,加瓜萎、枳實(shí)、竹瀝,去五味子;咳嗽喘急,加蘇子、竹瀝,去桔梗;痰火咳嗽,面赤身熱,咯出紅痰,加芍藥、生地黃、紫花、阿膠、竹瀝,去五味子、杏仁、貝母、桔梗;久嗽虛汗多者,加白術(shù)、芍藥、生地黃,去桔梗、貝母、杏仁;久嗽喉痹,聲不清者,加薄荷、生地黃、紫花、竹瀝,去貝母、杏仁、五味;嗽而痰多者、加白術(shù)、金佛草,去桔梗、黃芩、杏仁;咳嗽身熱,加柴胡;咳嗽,午后至晚發(fā)熱者,加知母、黃柏、生地、芍藥、竹瀝,去黃芩、杏仁;咳嗽痰結(jié),脅痛者,加白芥子、瓜蔞、枳實(shí)、砂仁、木香、小茴、竹瀝、姜汁少許,去貝母、杏仁、山梔,亦加柴胡引經(jīng)。
|
功效 | |
主治 | 一切咳嗽,上焦痰盛。
|
制備方法 | 上銼。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