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蝦于草、紅蝦于草、箭頭草、鐵青草、札郎草、黃瓜米草、杉刺疙、硬桿白花、蛇舌草、雞口舌、石耳風(fēng)、石耳草
|
漢語拼音 |
shi feng y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茜草科植物纖花耳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纖花耳草 一年生纖弱、披散草本,高15-40cm。莖多分枝,小枝上部四棱形。葉對生;無柄;托葉頂部分裂成數(shù)條剛毛狀刺;葉片薄革質(zhì),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長2。5-5cm,寬3-5mm,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全緣;1-3朵簇生于葉腋;無花梗;小苞片針刺狀,長約1mm;萼筒倒卵形,長約1mm,裂片條狀披針形,長約1.8mm,邊緣有緣毛;花冠白色,漏斗狀,長約3mm,裂片長圓形,長約1.5mm;雄蕊4,著生于花冠筒喉部;花柱絲狀。柱頭略膨大。蒴果卵形,長約2.5mm,直徑1.5-2mm,先端開裂。種子多數(shù),微小、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我國東南和西南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田邊、路旁或曠野草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全草多纏繞成團(tuán)狀,黑色。莖多分枝,上部銳四棱形。葉對生,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2-4cm,先端漸尖,上面黑褐色,下面較淡;托葉頂部分裂成數(shù)條剛毛狀刺。花4數(shù),無花梗,2-3朵簇生于葉腋,有2苞片,萼筒倒卵形,花冠白色,漏斗狀,裂片長圓形,雄蕊著生于花冠筒喉部。蒴果卵形,長約2.5mm,先端開裂、具宿萼。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平;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活血止痛藥
|
主治 |
肺熱咳嗽;慢性肝炎;膨脹;闌尾炎;痢疾;風(fēng)火牙痛;小兒疝氣;跌打損傷;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爛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Hedyotidis Tenelliflor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edyotis tenelliflora Bl. [Oldenian-dia tenelliflora (B1.) O.Kuntze]
|
科屬分類 |
茜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