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銅色紫云菜、銅色毛紫云菜 |
漢語拼音 | shi san nian hua |
英文名 | root and leaf of Affined Conehead |
藥材基原 | 為爵床科植物銅毛紫云菜的根和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銅毛紫云菜 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約1m。莖直立,多分枝,上部四棱形,節(jié)膨大,扁平,密被棕黃色短毛,雜有白色長柔毛,尤以嫩枝葉毛密。單葉對生;有柄;葉片卵圓形或卵形,先端漸尖,基部略不對稱,鈍圓或心形,邊具疏鈍鋸齒,上面昱綠色,下面暗紫色,兩面被棕黃色短毛和白色長毛,枝葉上毛如擦脫后呈藍色。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葉狀;萼5裂;花紫色;花冠筒狀,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4,二強,花絲基部有江膜質相連,花冠內面有2行短毛。蒴果。有種子4顆。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較陰濕的肖邊或山坡灌木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根、葉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淡;微苦;性平 |
歸經 | 心;肺;肝經 |
功效 | 清肝利濕;活血散瘀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 |
主治 | 濕熱黃疸;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產后腹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鮮葉適量,搗汁滴眼。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根葉、味淡、微苦,性平。有活血調經、清肝熱功能。用于眼結膜炎,月經不調,產后腹痛,黃疸型肝炎,瘧疾,心悸,哮喘,避孕。 |
考證 |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trobilanthes aehobarbus W. W. Smith |
科屬分類 | 爵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