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dun chi qing jia y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山茱萸科植物鈍齒青莢葉的枝葉及根。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常綠灌木,高1-2m。幼枝纖細(xì),紫綠色。葉互生;葉柄長3-4cm;托葉纖細(xì);葉征厚紙質(zhì),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cm,寬1-5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或近于圓形,邊緣具鈍圓鋸齒。雄花4-5枚成傘形花序,生于葉面中脈中部或幼枝上段;花萼小,花瓣卵形,長2-3mm;雌花1-3朵生于葉面中脈中部,花梗極短;子房卵圓形,柱頭3-5裂。果實(shí)具分核3-5枚,長圓形,直徑5-7mm,幼時(shí)綠色,成熟后黑色;ㄆ4-5月,果期8-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400-1900m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凈鮮用或切碎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活血解毒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除濕藥;活血解毒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胃痛;痢疾;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腫痛;瘡腫;燒燙傷;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附注}:與本種功效相似的同屬植物尚有:
1.小葉青莢葉Helwingia chinensis Batal. var. microphylla Fang et Soong分布于陜西、甘肅、湖北、四川等地。
2.小型青莢葉 H. himalaicaHook.f. et Thoms. ex Clarke var. pervifolia Li分布于云南。
|
用藥禁忌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Helwingia chinensis Batal.var.crenata(Lingelsh.ex Limpr.)Fang[H .crenata Lingelsh.et Limpr.]
|
科屬分類 |
山茱萸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