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han bai zi g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莎草科植物漿果苔草的根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漿果苔草,多處生禿凈草本,高60-150cm。根莖橫走,粗壯,叢生,莖三棱柱形,基部具褐紅色、纖維狀分裂的葉鞘。葉稈生;葉片線形,革抽,長于稈,長30-50cm ,pa 8-12mm,先端長尖,葉鞘禿凈。圓錐花序復(fù)出,長5-30cm;側(cè)生枝圓錐花序長5-6cm;苞片葉狀,褐色,長于花序,具苞鞘;小穗極多數(shù),雄雌順序,圓柱形,長1.5-6cm;雌花鱗片長圓卵形,長約3mm,褐紅色,具狹的白色膜質(zhì)邊緣,先端鈍,具芒尖,脈1-3。果囊倒卵形,稍長于鱗片,腫脹,漿果狀,血紅色,脈多數(shù),先端爭縮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齒。小堅果卵狀三棱形,棕紅色,包于宿存的苞囊內(nèi);、果期3-6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華南及福建、臺灣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河邊、村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澀;性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涼血止血;調(diào)經(jīng) |
功效分類 | 涼血止血藥;調(diào)經(jīng)藥 |
主治 | 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鼻衄;消化道出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arex baccans Nees |
科屬分類 | 莎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