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田高粱、牛毛草
|
漢語拼音 |
shan niu mao zhan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Fuscous Fimbristylis
|
藥材基原 |
為莎草科植物褐穗飄拂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褐穗飄拂草,一年生草本,高15-40cm。稈叢生,略粗糙,具莖生葉。葉線形,兩面被毛,長5-15cm,寬1-2mm。苞片2-4,葉狀,短于花序,或其中片與花序近等長,兩面被毛。聚傘花序復(fù)出或簡單,小穗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7mm,先端漸尖,下部2-3鱗片無花,鱗片卵狀披針形,長4-5m,深棕色,先端有短尖,中脈1,背面上部有短糙毛;雄蕊3;花柱長4-5mm,基部膨大,柱頭3。小堅果三棱狀倒卵形,長約0.9mm,淡棕色,基部漸狹,幾無柄,有疣狀突起。花、果期6-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草叢、田邊或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6-9月開花期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性涼
|
歸經(jīng) |
膀胱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表
|
功效分類 |
解表藥
|
主治 |
風(fēng)熱感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Fimbristylis Fusc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Fimbristylis fusca (Nees) Benth.[Abildgaardia fusca Nees;F.cinnamometorum Hance]
|
科屬分類 |
莎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