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飛蛾、火花、慕光、撲燈蛾 |
漢語拼音 | deng e |
英文名 | grain moth, tigermoth |
藥材基原 | 為燈蛾科動物燈蛾的成蟲。 |
動植物形態(tài) | 燈蛾,體肥大,茶褐色,長約3cm,展翅寬約8cm。頭小,兩側(cè)有復(fù)眼1對;口吻發(fā)達(dá),下唇須長。觸角1對,羽狀。胸節(jié)連合,有紅色部。翅2對,膜質(zhì),被有鱗片;茶褐色,前翅具黃白色網(wǎng)狀紋,后翅有黑紋數(shù)條。足3對。腹部肥大,橙黃色。幼蟲長圓形,黑色,有灰黃或赤褐色毛。 |
資源分布 |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成蟲有趨光性。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捕捉,鮮用;或用文火培干,研末。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咸;溫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 |
功效 | 解毒斂瘡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藥;收澀藥 |
主治 | 痔瘺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研末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Artiae caja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rctia caja Linnaeus. |
科屬分類 | 燈蛾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