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魚它)魚甲
|
漢語拼音 |
tuo jia
|
英文名 |
Chinese alligator scales
|
藥材基原 |
為鼉科動物揚子鱷的甲片。
|
動植物形態(tài) |
揚子鱷,全長2m左右。頭及軀干部較扁平,吻鈍而寬圓,項部較細(xì),尾長而側(cè)扁。背面近于黑綠色,散有黃斑,幼時列為明顯。腹面灰色,尾部有灰黑相間的環(huán)紋,頸部有2對具縱棱的鱗片。背部由前至后有17橫行方形鱗片,每行4-6枚,形成4-6縱行排列整齊的棱鱗;腹面有26-28橫行略呈方形的平滑鱗片,每行8-10枚;尾鱗方形,由前向后約35排,尾背前段有兩行縱鱗,后半段縱鱗合為1行,四肢較短,后肢較前肢略長,均枯木逢春以鱗片,指5,無蹼;趾4,半蹼;內(nèi)側(cè)3指、趾具爪。泄殖孔縱置,雄性交接器成單。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活于江河、湖泊附近沿巖蘆葦及小竹叢的地方。掘穴而居。吃魚、蝦、螺、蛙、鼠等。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外殼表皮由β-角蛋白質(zhì)(β-keratin)組成。鱗甲含大量骨膠原。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綱目》:酥炙或酒炙用。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本草經(jīng)集注》:蜀漆為之使。畏狗膽、甘遂、蕪花。
|
藥性 |
味辛;性溫;有毒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化瘀;消積;殺蟲
|
功效分類 |
活血祛瘀藥
|
主治 |
癥瘕積聚;崩中帶下;瘡疥;惡瘡;腸風(fēng)痔疾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本草經(jīng)集注》:“畏狗膽、甘遂、芫花。”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1. 陸礬《詩疏》:鼉形似蜥蝎,四足,長丈余,生卵大如鵝卵,甲如鎧,今合藥鼉魚甲是也。其皮堅厚,可以冒鼓。
2.《本草拾遺》:鼉,口內(nèi)涎有毒。
3.《蜀本草》:《圖經(jīng)》云,(鼉)生湖畔土窟中,形似守宮而大,長丈余,背尾俱有鱗甲。今江南諸州皆有之。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Squama Alligator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
|
科屬分類 |
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