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山枇杷、毛鼻良。
|
漢語拼音 |
bi luo zi
|
英文名 |
root-bark of Stiffleaf Meliosma
|
藥材基原 |
為清風藤科植物筆羅子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筆羅子 喬木,高達7m。芽、幼枝、葉背中脈、花序均被誘色長絨毛。單葉;葉柄長1.5-4cm;葉片倒披針形或狹倒卵形,長8-25cm,寬2.5-4.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漸狹楔形,全緣或中部以上有數(shù)個尖鋸齒,葉背被銹色柔毛;側脈每邊9-18條;革質;▋尚裕瑘A錐花序頂生,主軸具3棱;萼片5或4,卵形或近圓形,有緣毛;花瓣5,白色,外面3片近圓形,直徑2-2.5mm,內面2片長約為花絲之半,2裂;光瑞具數(shù)緣毛;發(fā)育雄蕊長1.2-1.5mm;子房無毛。核果球形,直徑5-8mm;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細網紋;ㄆ谙募,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闊葉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核果球形,直徑5-8mm。果核球形,稍偏斜,具凸起細網紋,中肋稍隆起。干后果實表面顯棕綠色。氣微。
|
中藥化學成分 |
樹皮含鞣質16.0%。葉含鞣質5.7%。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平
|
歸經 |
肺經
|
功效 |
解表,止咳
|
功效分類 |
宣肺藥;止咳藥
|
主治 |
感冒;咳嗽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6-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湖南民間藥物資料》:治咳嗽、感冒,止痛。
|
考證 |
出自《湖南民間藥物資料》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Meliosma rigida Sieb.et Zucc.
|
科屬分類 |
清風藤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