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1992,11(2):17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烏賊骨60g,赤石脂30g,香櫞30g,雞內(nèi)金30g,白芨15g,甘草30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胃、十二指腸潰瘍。 |
制備方法 | 諸藥曬干,研末過120目篩混勻即成。 |
用法用量 | 每次1.5g,日3次飯前半小時服。連服2月。 |
用藥禁忌 | 忌食刺激物。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283例,其中胃潰瘍41例,十二指腸潰瘍225例,復(fù)合潰瘍17例,合并有胃竇炎20例,慢性胃炎15例,慢性肝炎4例,胃下垂5例,大便潛血陽性者52例;男性219例,女性64例;年齡20-50歲或50歲以上;病程2-11年或11年以上;多數(shù)病人曾用過各種堿性藥物。療效標(biāo)準(zhǔn):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好轉(zhuǎn):主要癥狀明顯減輕或好轉(zhuǎn),鋇餐造影龕影縮小或間接征象好轉(zhuǎn);無效:癥狀無變化或惡化。結(jié)果:治愈75例,好轉(zhuǎn)195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95.4%。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