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從別亮
|
年份 | zongh baec ndiangx
|
別名 | 海南粗榧、松柏樹
|
來源 | 三尖杉科植物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Rehd.et Wils.)Li的全株。
|
形態(tài)特征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裂成薄片狀脫落。葉排成兩列,條形,長2~5厘米,寬約3毫米,頂端漸尖或微急尖,基部近圓形。球花單性,雌雄異株;雄球花6~7個聚生成頭狀;雌球花由數對交互對生,腹面各有2胚珠的苞片組成,常2~5個胚珠發(fā)育成種子。種子卵圓形、近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8~2.5厘米;ㄆ3~4月,種子8~10月成熟。
|
生態(tài)分布 |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淡、澀,性平。
|
功效 | 祛風除濕,驅蟲消積。
|
傳統(tǒng)應用 | |
用法用量 | 根或根皮15~30克,種子5~15克,水煎服;種子亦可炒熟嚼服。
|
方例 | 1.小兒食積腹脹 從別亮(粗榧)種子5~10克,炒熟嚼服。
|
化學成分 | 樹皮含粗榧堿,異粗榧堿,高粗榧堿,三尖杉堿,去氧粗榧堿,去甲基三尖杉酮堿,橋氧三尖杉堿,3-表謝漢墨異次堿,表三尖杉堿[1,2],海南粗榧新堿[3],海南粗榧內酯,海南粗榧內酯醇[4]。樹技含去氧粗榧酸,異粗榧酸,三尖杉酰胺,乙;馍級A,去甲基新橋氧三尖杉堿[5,6]。
|
藥理 | 1.抗腫瘤作用 粗榧生物堿三尖杉堿、高三尖杉酯堿、異三尖杉酯堿對JB6細胞的細胞毒性很強,其50%的增殖抑制濃度(IC50)分別為20.0mg/ml,2.0mg/ml和2.3mg/ml。對腫瘤促進劑(TPA)誘導的致癌作用,三尖杉堿在10.0mg/ml濃度時呈25%抑制作用;高三尖杉酯堿和異三尖杉酯堿在1.0mg/ml時即呈40%的抑制作用[1]。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 三尖杉酯堿、高三尖杉酯堿和異三尖杉酯堿較大劑量一次靜脈注射后,均使在位貓心冠脈流量減少約一半左右,停藥后在多數動物都能回升,達到或接近藥前水平[2]。 3.毒副反應 (1)骨髓抑制 三尖杉酯堿和高三尖杉酯堿的主要不良反應為可逆性的骨髓抑制,以白細胞過低最多見,其次為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減少。用藥后產生輕度的骨髓抑制的病例,停藥后給予適當的支持療法,多數可逐漸恢復[3,4]。 (2)心臟毒性 常用劑量重復給藥,對心臟功能有一定影響。出現竇性心動過速,偶見房室傳導阻滯[3,4]。 (3)胃腸道反應 較為多見,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偶見腹痛、腹瀉。一般不影響繼續(xù)用藥,停藥后消化道反應均能迅速消失[3,4]。 (4)狗的亞急性毒性 實驗表明不僅對以上四種酯堿耐受的毒性劑量之間可相差5~10倍,而且在所用劑量下引起的毒性反應也有明顯差異。三尖杉酯堿與異三尖杉酯堿可引起明顯的骨髓抑制,而高三尖杉酯堿和脫氧三尖杉酯堿則以胃腸道反應更為突出[5]。 |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 [1]Powell R G,et al.Tetra Lett,1970,11:815. [2]中國醫(yī)科院:《化學學報》,1976,34(4):283。 [3]孫南君等:《藥學學報》,1981,16(1):24。 [4]孫南君等:《藥學學報》,1979,14(1):39。 [5]薛智等:《藥學學報》,1981,16(10):752。 [6]Xue Z,et al.Chem Nat Prod Sino-Am Symp.Sci Press Beijing,1980:195(C A,1983,98:194936b). |
藥理參考文獻 | [1]高科力等:《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3,15(3):57。
[2]中山醫(yī)學院腫瘤研究所:《新醫(yī)學》,1978,9(5):224。
[3]中國人民解放軍187醫(yī)院白血病研究小組:《中華醫(yī)學雜志》,1978,58(3):163。
[4]福建省白血病協作組:《中華內科雜志》,1978,17(3):162。
[5]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華腫瘤雜志》,1979,1(3):176。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