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Do ma ge da
|
傣藥名 | 代盾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胡椒科植物苧葉蒟的全株或根。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苧葉蒟 Piper boehmeriaefolium(Miq.)C.DC.
直立亞灌木,高1~2m。全株有香氣。節(jié)膨大,常在節(jié)外分枝。單葉互生,闊卵形或卵圓形,全緣,葉面有皺紋,長10~15cm,寬4~10cm,先端漸尖。密穗狀花序與葉對生。長約8cm。果扁圓形大如綠豆,成熟時紅色,果穗下垂。
多生于林下、山谷陰濕處。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切片曬干備用。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莖技稍彎曲,表面淡黃色,有縱棱和疣狀突起。葉多皺縮,展平后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0~22cm,寬2~7cm,基部偏斜,有密細腺點,側(cè)脈5~7條,并有2對離基從中脈發(fā)出,網(wǎng)脈明顯;葉柄較短,基部鞘狀。有時可見穗狀花序,較葉片稍短。氣香,味辛辣。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麻、辣,性溫。有小毒。入火、土塔。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通血止痛。
|
主治 | 用于治療“攏梅蘭申”(風(fēng)寒濕痹證,肢體關(guān)節(jié)酸痛,屈伸不利),“阻傷,路哈”(跌打損傷,骨折),“路恩”(頸、腰椎骨質(zhì)增生,腰腿酸麻脹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0g;或泡酒服。外用:15~50g,泡酒擦;研粉,加酒炒熱,包敷。
|
注意事項 | 內(nèi)服不可過量。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Mahanta P X,et a1.J Pharm Soi,1974,63(7):1160
[2]Desai S J,et a1.Indian J Chem,Sect B,1989,28B(9):775
[3]Desai S J,et a1.J Nat Prod,1990,53(2):496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 |
評論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