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Xiang liao
|
傣藥名 | 肥曼
|
別名 | 費(fèi)喚
|
中藥材基原 | 為蓼科植物粘毛蓼的莖葉。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粘毛蓼 Polygonum、viscosum Buch.-Ham.exD.Don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莖直立或下部伏地;紅紫色,密被長毛和有柄的腺毛,常分泌有黏液。葉互生,葉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4cm,寬1.5~3.5cm,兩端漸尖,均有腺點(diǎn),無毛或在葉脈、葉緣處有小刺毛;托鞘膜質(zhì),簡狀,有短睫毛;葉柄短。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序緊密;苞片鐘形綠色,疏生睫毛或無毛;花被紅色,5深裂;雄蕊8;雌蕊1,花柱3裂。瘦果卵形,扁平,有三樓,長2~2.5mm,黑色,有光澤,包含在宿存的花被內(nèi)。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濕地、水邊或水中。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多用鮮品。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莖枝長圓柱形,上部或有分枝,表面褐綠色至黑綠色,密被長茸毛,并具腺毛,故粗糙而粘,斷面中空。葉卷曲,易破碎,展平后呈披針形或?qū)捙樞,長4~13cm,寬l~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褐綠色至黑綠色,兩面及葉緣均被短伏毛,沿主脈并有長茸毛;托葉鞘筒狀,先端截形,基部有狹翅,密被長茸毛。氣芳香,味微澀。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微辣,氣香,性熱。入水、土、風(fēng)塔。
|
功效 | 健胃消食,理氣止痛,清火解毒,除風(fēng)解控。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汁擦;或鮮品適量,搗敷。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德宏)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