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Ling jiao
|
蒙藥名 | 特木爾-章古
|
別名 | 烏孫章占,色瑪旁欽,烏赫日章古
|
考證 | 本品載于《無誤蒙藥鑒》。內(nèi)稱:“生于水中,花藍色,如蒺藜且大,分黑白兩種!辈⒏街参镄螒B(tài)及藥材圖。上述植物生境、形態(tài)特征與蒙醫(yī)所沿用的菱角之特征基本相符,故認定歷代蒙醫(yī)藥文獻所載的色瑪旁欽即特木爾-章古(菱角)。
|
中藥材基原 | 為菱科植物菱、烏菱的果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菱 Trapa bispinosa Roxb.
一年生水生草本。根二型,除吸收根外,尚有同化根;同化根含葉綠素,生自莖節(jié),羽狀細裂。莖細長因水之深淺不同而長短不等。葉集生莖頂,成蓮座狀,菱狀三角形,長2.5~4cm,寬2~4.5cm,邊緣上半部有粗鋸齒,近基部全緣,綠色,上面無毛,下面幼時有細毛后漸脫落,沿脈有毛;葉柄長3.5~5cm,有毛或無毛,近頂處有膨大的海綿狀的氣室。花兩性,單生葉腋;萼管短,有毛,裂片4;花瓣4;雄蕊4;子房半下位,2室,每室胚珠1,花柱鉆狀,花盤雞冠狀。果實為稍扁的倒三角形,兩端有刺,兩刺間距離3~4cm,腹背的萼裂片脫落。種子1顆;ㄆ6~7月,果期9~10月。
生于池塘河沼中。各地多有種植。
2.烏菱 Trpa bicornis Osbeck
本種與上種相似,主要區(qū)別是:本種果實具兩角,平展,先端向下彎曲,兩角間直徑4~5cm。
各地均有栽培,分布于長江以南。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8~9月采收成熟果實,曬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果實是扁倒三角形,具兩角,平展先端向下彎曲,兩角間距離4~5cm,刺角長約1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腹背具有花萼脫落的殘痕,基部突出并具果梗脫落后的方形基痕,中部兩面具近三角形的凹陷,并有多數(shù)縱棱。種子1枚,近三角形,種皮薄,紅棕色,種仁灰黃色。氣無,味淡。
|
化學(xué)成分 | 菱的果肉含4,6,8(14),22-麥角甾四烯-3-酮[4,6,8(14),22-ergostatetraen-3-cne],22-二氫-4-豆甾烯-3,6-二酮(22-dihydrostigmast-4-en-3,6-dione),β-谷甾醇。另含豐富的淀粉,葡萄糖,蛋白質(zhì)[1]。烏菱干果中分離得到烏菱鞣質(zhì)(bicornin),玫瑰鞣質(zhì)(rugosin)D,梾木鞣質(zhì)(cornusiin)A,青樹鞣質(zhì)(camptothin)B,新嗩吶草素(tellimagrandin)I、Ⅱ,長梗馬兜鈴素(Pedunculagin)及1,6-二-O-沒食子酰-β-D-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se)等多種投食子酰葡萄苷類[2]。
|
藥理作用 | 抗癌作用 種子的醇浸水液有抗癌作用[1]。
|
炮制方法 | 除去外殼,取仁,炒黃。
|
性味 | 味甘,性溫。效稀、銳、輕。
|
功效 | 補腎,強身。
|
主治 | 主治腎寒腰腿痛,陽痿,遺精,體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田中信壽,等.醫(yī)學(xué)中央雜志(日),1971,271:737
(2)Yoshida T,et a1.Chem Pharm Bul1,1989,37(10):2655
藥理
(1)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77.1992
|
蒙藥名出處 | 《無誤蒙藥鑒》、《醫(yī)療手冊》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