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塞瑪賽保
|
漢語拼音 | DUOXUYANHUANGQI
|
拉丁名 | 1.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2.H.citrinum Baker.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hù)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
動植物形態(tài) | 1.多序巖黃芪:多年生直立草本,高70~120cm。根圓柱形,分枝少,長20~40cm,徑6~20mm,表皮灰紅棕色,皮孔橫長,黃色或暗黃色,略凸出。莖多分枝,細(xì)弱。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達(dá)15cm;小葉7~25,長卵圓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1~3.5cm,寬5~11mm,先端近平截或微凹,有小刺尖,基部寬楔形,全緣,下面中脈長柔毛,小葉柄長0.5~1mm;托葉長披針形,合生,上部分離,無毛或微有毛,總狀花序腋生,長達(dá)15cm,有花20余朵;花梗纖細(xì),長2~3mm,有長柔毛;花萼斜鐘形,被短毛,萼齒5,最下面一片長大,其余4齒很短;花冠淡黃色,蝶形,長約1cm,旗瓣倒卵狀長圓形,龍骨瓣較旗瓣長,翼瓣片的耳與瓣柄近等長;雄蕊10(9+1),子房有柄。莢果3~5節(jié),緣有窄翅,表面有稀疏網(wǎng)紋及短柔毛,每節(jié)有橢圓形種子1粒。 2.黃花巖黃芪:一年生草本,高達(dá)30~60cm。莖直立,有縱溝紋,近無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6~10cm,葉軸近無毛,托葉膜質(zhì),棕褐色,長1~1.5cm,合生,僅頂端呈2淺裂;小葉17~21,對生或互生,卵狀長圓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1.5cm,寬5~10mm,頂端平截或微凹,上面無毛,下面僅中脈具毛,側(cè)脈明顯。總狀花序腋生,長12~20cm,具多而疏生的花,總花梗長6~8cm,無毛;苞片舟形,長4~5mm,外被稀毛,花梗長3.5~4mm,被白色短毛;花萼鐘狀,幾無毛,基部有長2~3mm披針形的小苞片,萼齒5,下面3齒較長,上面2齒較短,內(nèi)面被毛;花冠蝶形,黃色,旗瓣長13~15mm,長圓形,先端微凹,無明顯的瓣柄,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瓣片有稍短于瓣柄的耳,瓣柄長為瓣片的四分之一,,龍骨瓣長達(dá)16~18mm,瓣片長為瓣柄2.5倍;雄蕊10枚,二體;子房無毛。莢果3~4節(jié),節(jié)莢橢圓形,無毛,邊緣無翅。本種產(chǎn)于西藏(東部)和川西者,過去學(xué)者亦訂名為Hedysarum vicioides Turcz,但后者原產(chǎn)西伯利亞東部,中國僅東北長白山有分布,西藏川西所產(chǎn)定為后者的實(shí)系本種(前者)的錯(cuò)誤鑒定,應(yīng)為Hedysarum citrinum Baker,方為正確。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1.多序巖黃芪:產(chǎn)于甘肅南部、四川西部;寧夏有分布。
2.黃花巖黃芪:分布于西藏東部、四川西部,為中國的特有種。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1.多序巖黃芪:生于海拔2500~3000m的山坡、山溝巖石縫隙中。2.黃花巖黃芪:生于海拔3000~4100m的高山山坡、灌木林或山坡草地。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1.多序巖黃芪:花期7~8月,果期8~9月。 2.黃花巖黃芪:花期6~7月;果期7~8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開花盛期采挖,除凈枯莖、黃葉、須根,洗凈根部泥土,稍揉至莖破為度,曬干。
|
藥用部位 | 以全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根呈圓柱形,少分枝,上粗下細(xì),長10~50cm,粗6~20mm,表皮棕黃色或近于棕紅色,有縱皺紋及少數(shù)支根痕;皮孔橫向,淺黃色或棕黃色,略凸出;栓皮易剝落。質(zhì)柔韌,斷面纖維性且富粉質(zhì),皮部棕白色,形成層成棕色的環(huán),木質(zhì)部淡黃棕色,中心顏色較淺,有細(xì)致的類白色放射紋理。莖細(xì)弱,多分枝,縱棱明顯,折斷面中央有小孔。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7~25,卵圓形?偁罨ㄐ蛞干;花萼斜鐘形,最下面一片萼齒較大;花冠淡黃色,蝶形。偶見幼嫩莢果,3~5節(jié),被短柔毛。氣淡、味微甜。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3g,加水30ml,浸漬過夜,濾過,取濾液1ml,加0.2%茚三酮溶液2滴,在沸水中加熱5min,冷后呈紫紅色。(檢查氨基酸、多肽)
(2)取上項(xiàng)水溶液1ml,于60℃水浴中加熱10min,加5%α-萘酚乙醇溶液5滴,搖勻,沿管壁緩緩加入濃硫酸0.5ml,與硫酸交界處出現(xiàn)紫紅色環(huán)。(檢查糖、多糖)
(3)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0ml,放置過夜,濾過。取濾液1ml,在水浴上蒸干,用少量冰醋酸溶解殘?jiān),加入醋酸?濃硫酸試劑(19∶1)0.5ml,顏色由黃轉(zhuǎn)變?yōu)榧t色→青色→污綠色。(檢查甾醇)
(4)取本品粉末2g,加酸性乙醇10ml,溫浸2小時(shí),濾過。濾液調(diào)至中性,蒸干,加3%鹽酸1ml溶解殘?jiān)8魅V液0.5ml,分別滴加碘化鉍鉀及碘化汞鉀試劑各1滴,前者產(chǎn)生橙紅色沉淀,后者產(chǎn)生灰白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5)薄層層析檢查。①氨基酸的檢查,取本品粉末(40目)3g,加水15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適當(dāng)濃縮,供點(diǎn)樣用。吸附劑用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廠)濕法鋪板,105℃活化40min。展開劑用乙醇-氨水-水(7∶1∶2)。展距20cm。顯色劑用吲哚醌試劑,噴霧,105℃烤10min,斑點(diǎn)顯不同顏色。在以上展開系統(tǒng)中脯氨酸與γ-氨基丁酸Rf值接近,可以采用紙層析(Whatman濾紙),以乙醇-氨水(9∶1)為展開劑,將二者分開,茚三酮顯色。②胡蘿卜甙、谷甾醇的檢查,取本品粉末(40目)2g,加甲醇10ml冷浸,放置過夜,濾過。濾液中加石油醚(60~90℃)5ml提取,分取石油醚液,濃縮至1ml,供點(diǎn)樣用。吸附劑同上。展開劑用氯仿-無水乙醇(8∶2)。展距20cm。顯色劑用10%磷鉬酸試劑,噴霧,105℃烤10min,顯藍(lán)色斑點(diǎn)。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毒性試驗(yàn):給16只小鼠(體重18~25g)腹腔注射本品80g/kg,觀察24小時(shí),結(jié)果僅有一只小鼠在給藥后安靜少動,漸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其余小鼠給藥后未見異常表現(xiàn)。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jià) | |
實(shí)驗(yàn)動物的品種 | 兔,大鼠,小鼠。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多序巖黃芪。
|
藥性 | 微甘,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止血,續(xù)脈,愈瘡。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脈病、熱毒瘡癤。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配方用,每次9~15g;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榨汁涂抹患處,用于熱毒瘡瘍。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中記載有“塞瑪爾”一名,列入濕生草類。本品有下引腹腔積水,治體虛、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之功效,并分九種!秷D譜》記載:塞瑪爾有九種,即紫花、黃花、白花、黑花、藍(lán)花、紅花和麝、鼠、毒等九種!秷D鑒》記載:黃花者名塞賽,又名珠納介效,生長在土質(zhì)較差的林緣,葉如豆葉,小而粗糙,莖細(xì)長,花黃色似勝幢狀,莢果有節(jié),功效續(xù)脈、止血、清瘡熱。全草搗爛榨汁,外敷熱毒瘡瘍,立即見效。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