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志甲
|
漢語拼音 | DUHUO
|
拉丁名 | Heracleum candicans Wall.ex DC.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傘形科植物白亮獨活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m左右,全體被白色絨毛。根圓住形,分歧,莖直立,圓柱形,中空,具縱直細溝紋。葉互生,具柄;葉片寬卵形至長橢圓形,一至二回羽狀分裂,裂片卵圓形,長5~10cm,寬3~6cm,表面深綠色,背面密被白色絨毛,邊緣具不整齊鋸齒。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總苞片和小總苞片少數(shù),線形;傘輻10~30,不等長,花白色;萼齒5,細;花瓣5,倒卵形,邊緣小傘形花序的外圍花瓣擴大為輻射瓣,先端2裂;雄蕊5;花柱基短圓錐狀,花柱2裂。分生果倒卵形,長5~10mm,寬約5mm,幼時具柔毛,成熟后光滑,先端微凹,側(cè)棱擴大成翅;油管較果實短得多。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區(qū)。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000~3700m的林緣、路邊。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花期7~8月,果期8~9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秋后挖根,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以根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根莖部粗壯,圓柱形,有密集的環(huán)狀葉痕及橫皺紋。根部扭曲,直徑約3cm,下部分叉。表面灰棕色至黑棕色,具不規(guī)則的縱溝及少數(shù)橫皺紋,可見稀疏細小的皮孔及須根痕。較粗大者木部略現(xiàn)朽蝕狀。質(zhì)堅硬,折斷面不平坦,帶裂片性。切斷面皮部有油點。近形成層顯棕色。香氣濃,味甚苦帶澀。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湯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平。
《藏藥配方新編》:味苦、辛,性平。
《新編藏醫(yī)學》:味苦、辛,性平。
《藏醫(yī)百科全書》:味苦、辛,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殺蟲,止血,愈瘡瘍,治麻風。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6~9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九味獨活湯:獨活(根)250g,小檗皮200g,冷蒿200g, 珠芽蓼葉200g,紫草200g,紅花150g,熊膽5g,獨活子65g,豌豆花150g。前五味藥煎熬成湯,后四味藥粉碎成細粉,混勻,放入湯內(nèi),攪拌,即得。功效止血,用于鼻孔出血、產(chǎn)后出血、血管破裂等。每服3g(后四味藥量),每日2~3次。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詳見羌活條,其所述志甲即本品,莖中空具細溝紋,葉羽裂表面深綠色,背面灰白色,花白色等特征與《晶珠本草》記載相符。 附羌活:《晶珠本草》記載:澤瑪殺蟲,止血,愈瘡瘍,治麻風。分為白、黑、黃三種,本品莖中空,狀如茴香而高大,有節(jié),節(jié)向上四周分枝,種子狀如芫荽子,扁而有翼。黑色種根、莖熏鼻可預防傳染病。《如意寶樹》記載:澤瑪葉、根止血,流血時撒在脈管斷口上即止!缎螒B(tài)比喻》記載:澤瑪分三種,陰陽山川皆生長,白色種葉嫩軟青色,莖長有彈性,花白色;黑色種葉黑色,油潤,微有毛,莖紅色,花白色,有氣味;黃色種花金色;澤瑪根似迷果芹的根(藏藥名:加哇),根質(zhì)虛松,氣味芳香,黑色種味最香,白色種次之,黃色種更次,質(zhì)差。讓鉤多吉說:澤瑪白色種止血,黑色種,祛寒,殺蟲。 上述將澤瑪分為白(志甲)、黑(志那合)、黃(志賽爾)三種。據(jù)查,白、黃種近似,臨床上未分,加之,黃者味淡,質(zhì)次,故僅將志甲收載。志那合即本品,全株有特殊香氣,其莖中空淡紫色;花小白色;果長圓形,具翅等特征與《晶珠本草》記載相符。 |
藥物應用鑒別 | 除上述原植物外,分布在西藏、云南等地的同屬植物白云花Heracleum rapula Franch.的根。國內(nèi)科研資料較全,建議推廣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