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輻射生物學效應分類
機體受輻射作用時,根據照射劑量、照射方式以及效應表現的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常將生物效應分類表述。
。ㄒ)按照射方式分
1.外照射與內照射(external and internal irradiation):輻射源由體外照射人體稱外照射。γ線、中子、X線等穿透力強的射線,外照射的生物學效應強。放射性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機體,以其輻射能產生生物學效應者稱內照射。內照射的作用主要發(fā)生在放射性物質通過途徑和沉積部位的組織器官,但其效應可波及全身。內照射的效應以射程短、電離強的α、β射線作用為主。
2.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local and total body irradiation)
當外照射的射線照射身體某一部位,引起局部細胞的反應者稱局部照射。局部照射時身體各部位的輻射敏感性依次為腹部>胸部>頭部>四肢。
當全身均勻地或非均勻地受到照射而產生全身效應時稱全身照射。如照射劑量較小者為小劑量效應,如照射劑量較大者(>1Gy)則發(fā)展為急性放射病。大面積的胸腹部局部照射也可發(fā)生全身效應,甚至急性放射病。根據照射劑量大小和不同敏感組織的反應程度,輻射所致全身損傷分為骨髓型(bone marrow type)、腸型(gastro- intestinal type)和腦型(central nervous system type)三種類型。
。ǘ)按照射劑量率分
1.急性效應(acute radiation effect):高劑量率照射,短時間內達到較大劑量,效應迅速表現。
2.慢性效應(chronic radiation effect):低劑量率長期照射,隨著照射劑量增加,效應逐漸積累,經歷較長時間表現出來。醫(yī)學.全在.線www.med126.com
。ㄈ)按效應出現時間分
1.早期效應(early effect):照射后立即或數小時后出現的變化。
2.遠期效應(late effect):亦稱遠后效應。照射后經歷一段時間間隔(一般6個月以上)表現出的變化。
。ㄋ)按效應表現的個體分
1.軀體效應(somatic effect):受照射個體本身所發(fā)生的各種效應。
2.遺傳效應(genetic effect):受照射個體生殖細胞突變,而在子代表現出的效應。
。ㄎ)按效應的發(fā)生和照射劑量的關系分
1.確定性效應(deterministic effect):舊稱非隨機性效應(nonstochastic effect)。指效應的嚴重程度(不是發(fā)生率)與照射劑量的大小有關,效應的嚴重程度取決于細胞群中受損細胞的數量或百分率。此種效應存在閾劑量。照射后的白細胞減少、白內障、皮膚紅斑脫毛等均屬于確定性效應。
2.隨機性效應(stochastic effect):指效應的發(fā)生率(不是嚴重程度)與照射劑量的大小有關,這種效應在個別細胞損傷(主要是突變)時即可出現。不存在閾劑量。遺傳效應和輻射誘發(fā)癌變等屬于隨機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