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197:動物類中藥-麝香(代)
[來 源] 為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鹿科動物林麝、馬麝或原麝成熟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產 地] 野生品主產于四川、西藏、陜西、甘肅等省區(qū)。以四川、西藏產量大、質量優(yōu)。
[性狀鑒別] ①毛殼麝香:呈囊狀球形、橢圓形或扁圓形。開口面的革質皮棕褐色,略平,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從兩側圍繞中心排列,中央有1 小囊孔。另一面為棕褐色略帶紫色的皮膜,微皺縮,偶顯肌肉纖維,略有彈性;剖開后,可見中層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及 粉末狀的麝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習稱"銀皮"或"云皮")。有特異香氣。②飼養(yǎng)品:呈顆粒狀、短條形或不規(guī)則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 色,顯油性,微有光澤,并有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毛。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咸。醫(yī)學全在線網站www.med126.com
[顯微鑒別] 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黃棕色。為許多不定形顆粒狀物集成半透明或透明團塊,淡黃色或淡棕色。團塊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體或不規(guī)則的晶體;并可見圓形油滴,偶見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組織。
[成 分] ①含大環(huán)酮類化合物。②含蛋白質和多肽、多種氨基酸。③含11種雄甾烷衍生物。④生物堿類化合物。⑤膽甾醇、脂肪酸、尿囊素、尿素和無機鹽。
[理化鑒別] 取毛殼麝香用特制槽針從囊孔插入,轉動槽針,撮取麝香仁,立即檢視,槽內的麝香仁應有逐漸膨脹高出槽面的現象,習稱"冒槽".麝香仁油潤,顆粒疏松,無銳角,香氣濃烈。不應有纖維等異物或異常氣味。
[檢 查] ①雜質。②干燥失重。③總灰分。
[含量測定] 用氣相色譜法測定,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麝香酮不得少于2.0%.
☆ ☆☆考點198:動物類中藥-鹿茸(代)
[來 源] 為脊索動物門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習稱"花鹿茸(黃毛茸)",后者習稱"馬鹿茸(青毛茸)".
[產 地] 花鹿茸:主產于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四川等省亦產。
[性狀鑒別] ①藥材:花鹿茸,鋸茸:呈圓柱狀分枝,具1個分枝者習稱"二杠",主枝習稱"大挺",離鋸口約lcm處分出側枝,習稱"門莊", 枝頂鈍圓,較大挺略細。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黃色細茸毛,上端毛密,下端較疏;分岔間具一條灰黑色筋脈,皮茸緊貼。鋸口面黃白 色,中部有致密的蜂窩狀小孔,外圍無骨質。體輕。氣微腥,味微咸。具兩個分枝者習稱"三岔",直徑較二杠細,略呈弓形而微扁,枝端略尖,下部有縱棱筋及突 起的小疙瘩;皮紅黃色,茸毛較稀而粗;鋸口外圍多已骨化;體稍重。
二茬茸(再生茸):主枝長而不圓或下粗上細,下部有縱棱筋,皮灰黃色,茸毛較粗糙,鋸口外圍多已骨化。體較重,無腥氣。
馬鹿茸:分枝較多,側枝1個者習稱"單門",2個者習稱"蓮花",3個者習稱"三岔",4個者習稱"四岔"等。其中以"蓮花"、"三岔"為主。
②飲片:花鹿茸片,花鹿茸尖部切片習稱"血片"、"蠟片",為圓形薄片,切面淺棕色或淺黃白色,半透明,微顯光澤;外皮無骨質,周邊粗糙,紅棕色 或棕色;質堅韌;氣微腥,味微咸。中上部的切片習稱"蛋黃片",切面黃白色或粉白色,中間有極小的蜂窩狀細孔。下部習稱"老角片",為圓形或類圓形厚片, 表面粉白色或淺白色,中間有蜂窩狀細孔,外皮無骨質或略具骨質,周邊粗糙,紅棕色或棕色,質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