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代謝
1、鐵的來源①食物;②衰老和破壞的紅細胞。
2、鐵的吸收 ①動物食品鐵吸收率高,植物食品鐵吸收率低;
、诙䞍r鐵宜于吸收;
③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腸黏膜是吸收鐵的主要部位。
3、鐵的轉運 借助于轉鐵蛋白
4、鐵的分布 血紅蛋白鐵約占67%,肌紅蛋白鐵約占3.5%,貯存鐵29.2%,組織鐵、含鐵酶則含量甚低。
5、鐵的貯存 ①二種形式貯存: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
、隗w內(nèi)鐵主要貯存在肝、脾、骨髓等處。
6、鐵的排泄 由膽汁或經(jīng)糞便排出
(二)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1、攝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
2、丟失過多
3、吸收不良
。ㄈ)臨床表現(xiàn)
1、黏膜損害:口炎、舌炎、咽下困難或咽下時梗阻感;
2、外胚葉組織營養(yǎng)缺乏表現(xiàn):皮膚干燥、毛發(fā)無澤、反甲;及3、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表現(xiàn):嗜異食癖。
。ㄋ)實驗室檢查醫(yī)學全.在線提供
1、紅細胞形態(tài) 紅細胞體積較小,并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區(qū)擴大,MCV、MCHC、MCH值均降低。
2、骨髓鐵染色 細胞外鐵消失,鐵粒幼細胞減少。
3、血清鐵、總鐵結合力 血清鐵降低,總鐵結合力升高,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
4、血清鐵蛋白 體內(nèi)貯備鐵的指標,低于12ug/L可作為缺鐵的依據(jù)。
5、紅細胞原卟啉 當幼紅細胞合成血紅素所需鐵供給不足時,紅細胞原卟啉值升高,一般>600ug/L.
(五)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 根據(jù)病史、紅細胞形態(tài)、血清鐵降低、總鐵結合力升高,骨髓檢查及骨髓鐵染色,鐵劑治療有效也是一種診斷方法。
2、鑒別診斷
。1)鐵粒幼細胞貧血 血清鐵及鐵蛋白增高,而總鐵結合力降低,骨髓鐵粒幼細胞增多,環(huán)狀鐵粒幼細胞>15%,細胞外鐵增多,如已確診禁用鐵劑。
。2)海洋性貧血 靶形紅細胞,血紅蛋白電泳異常,血清鐵及鐵蛋白不降低,總鐵結合力正常,骨髓細胞外鐵及鐵粒幼細胞數(shù)不降低。
。)補鐵治療的原則和方法
注意:口服鐵劑后5~10d網(wǎng)織紅細胞開始上升,7~12d達高峰,其后開始下降,2周后血紅蛋白開始上升,平均2個月恢復,待血紅蛋白正常后,再服藥3~6個月。
注射用鐵劑:右旋糖酐鐵深部肌內(nèi)注射,其指征為:①口服鐵劑有嚴重消化道反應,無法耐受;②消化道吸收障礙;③嚴重消化道疾病,服用鐵劑后加重病情;④妊娠晚期、手術前、失血量較多,急待提高血紅蛋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