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第二節(jié) 血脂及其代謝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第二節(jié) 血脂及其代謝

血漿中含有的脂類統(tǒng)稱為血酯,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及其酯和非酯化脂肪(nonesterified fatty acid),亦稱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簡寫FFA)。血脂在脂類的運輸和代謝上起著重要作用。血脂只占體重的0.04%,其含量受到飲食、營養(yǎng)、疾病等因素的影響,因而是臨…

血漿中含有的脂類統(tǒng)稱為血酯,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及其酯和非酯化脂肪(nonesterified fatty acid),亦稱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簡寫FFA)。血脂在脂類的運輸和代謝上起著重要作用。血脂只占體重的0.04%,其含量受到飲食、營養(yǎng)、疾病等因素的影響,因而是臨床上了解患者脂類代謝情況的一個重要窗口。正常人血脂含量見表5?。它們是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并運輸的,脂蛋白由脂類與載脂蛋白結合而形成。脂蛋白具有微團結構,非極性的甘油三酯、膽固醇酯等位于核心,外周為親水性的載脂蛋白和膽固醇磷脂等的極性基因,這樣使脂蛋白具有較強水溶性,可在血液中運輸(圖5-2)。

表5-1 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主要成分和含量

脂類物質含量(毫克/100毫升血漿)脂類物質含量(毫克/100毫升血漿)
脂類總重400-700(500)膽固醇105-260(200)
甘油三酯10-160(100)酯型90-260(145)
磷脂150-250(200)自由型40-70(55)
磷脂酰膽堿80-225(110)脂肪酸總量110-485(300)
磷脂酰乙醇0-30(10)非酯化型化脂肪酸5-20
神經磷脂10-50(30)

注:括弧內為平均值

圖5-2 血漿脂蛋白的一般結構

一、血漿脂蛋白的分類

圖5-3 血漿脂蛋白的電泳行為

血液中的脂蛋白不是單一的分子形式,其脂類和蛋白質的組成有很大的差異,因此血液中的脂蛋白存在多種形式。根據它們各自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將它們進行多種分類,一般采用電泳法和超速離心法進行血漿脂蛋白的分類。

(一)電泳分類法

本法根據不同脂蛋白所帶表面電荷不同,在一定外加電場作用下,電泳遷移率不同,可將血漿脂蛋白分為四類。如以硝酸纖維素薄膜為支持物,電泳結果是:α-脂蛋白泳動最快,相當于α1-球蛋白的位置;前β脂蛋白次之,相當于α2-球蛋白位置;β-脂蛋白泳動在前-β之后,相當于β-球蛋白的位置;乳糜微粒停留在點樣的位置上(見圖5-3)。

(二)超速離心法

本法依據不同脂蛋白中蛋白質脂類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因而分子密度不同(甘油三酯含量多者密度低,蛋白質含量多的分子密度高),在一定離心力作用下,分子沉降速度或漂浮率不同,將脂蛋白分為四類,即乳糜微粒(chylomicrons)、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lipoprotein,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分別相當于電泳分離中的乳糜微粒、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除上述幾類脂蛋白以外,還有一種中間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其密度位于VLDL與LDL之間,這是VLDL代謝的中間產物。HDL在代謝過程中分子中蛋白與脂類成分有變化,可將HDL再分為HDL1、HDL2與HDL3。HDL1是在高膽固醇膳食時才出現(xiàn),HDL2為成熟的HDL,HDL3為新生的HDL,其分子中蛋白成分多。

血漿中的游離中短鏈脂肪酸可與血漿白蛋白結合而被運輸,稱之為脂酸白蛋白。由于脂類染色時脂肪酸不著色,所以不易觀察,實際上它的位置與白蛋白相當。

二、血漿脂蛋白的組成

(一)脂蛋白中脂類的組成特點:

除脂酸白蛋白外,各類脂蛋白均含有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及其酯www.med126.com。但組成比例有很大差異,其中甘油三酯在乳糜微粒中含量為最高,達其化學組成的90%左右。磷脂含量以HDL為最高,達40%以上。膽固醇及其酯以LDL中最多,幾乎占其含量50%。VLDL中以甘油三酯含量為最多,達60%(見表5-2)。

表5-2 血漿脂蛋白的組成

組成
分類密度顆粒直徑S1電泳蛋白質總脂占總脂的%合成功能
 (mm)位置  甘油 膽固 游離部位 
   %% 磷脂 膽固醇   
      三酯醇 酯 脂肪酸  
CM<0.9590->400原點1-298-9988831 小腸粘轉運外源性情
  1000   膜細胞甘油三酯
VLDL0.95-30-20-α2球7-1090-9356201581肝細胞轉運內源性
前β脂蛋白1.00690400蛋白甘油三酯
LDL1.006-20-252-20β球2179132848101血漿轉運內源性
β脂蛋白1.063蛋白膽固醇
HDL1.063-12-20沉降α1球3367164361104肝腸轉運外源
α脂蛋白1.125蛋白 血漿性膽固醇
HDL21.1257.5-10沉降α1球574313462966肝腸轉運內源性
HDL31.120蛋白血漿膽固醇

(二)載脂蛋白(apoprotein,apo)

脂蛋白中與脂類結合的蛋白質稱為載脂蛋白,載脂蛋白在肝臟和小腸粘膜細胞中合成。目前已發(fā)現(xiàn)了十幾種載脂蛋白,結構與功能研究比較清楚的有apoA、apoB、apoC、apoD與apoE五類。每一類脂蛋白又可分為不同的亞類,如apoB分為B100和B48;apoC分為CⅠ、CⅡ、CⅢ等。載脂蛋白在分子結構上具有一定特點,往往含有較多的雙性α-螺旋結構,表現(xiàn)出兩面性,分子的一側極性較高可與水溶劑及磷脂或膽固醇極性區(qū)結合,構成脂蛋白的親水面,分子的另一側極性較低可與非極性的脂類結合,構成脂蛋白的疏水核心區(qū)。

載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穩(wěn)定血漿脂蛋白結構,作為脂類的運輸載體。除此以外有些脂蛋白還可作為酶的激活劑:如apoAI激活卵磷脂膽固醇脂酰轉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transferase.LCAT),apoCⅡ可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lipase,LPL)。有些脂蛋白也可作為細胞膜受體的配體:如apo B-48,apoE參與肝細胞對CM的識別,apoB-100可被各種組織細胞表面LDL受體所識別等(見表5-3)。

表5-3 血漿脂蛋白的載脂蛋白

載脂蛋白脂蛋折氨基酸分子量來源功能含量
AⅠHDL,CM24328.300肝、腸激活LCAT;HDL受體配基121.8±13.7*
AⅡHDL,CM7717.500肝、腸穩(wěn)定HDL結構?抑制LCAT?33.0±5.0*
AⅣCM,HDL37146.000功能不清(促進CM合成?)17±2△
B-100LDL,VLDL,IDL4536512,723LDL受體配基(識別LDL受體)87.3±143*
B-48CM,CM殘粒265 000促進CM合成5△
CⅠVLDL,HDL,CM576,500激活LCAT?7.8±2.4*
CⅡVLDL,HDL,CM798,800激活肝外LPL5.0±1.8*
CⅢVLDL,HDL,CM798,900抑制LPL,抑制肝apoE受體11.8±3.6*
DHDL22,100肝?功能不清(轉達運膽固醇酯?10±4△
VLDL,HDL,CMLDL受體配基,肝CM殘受體)
ECM殘粒29934,000(apoE受體)配基3.5±1.2*

*華西醫(yī)科大學生化教研室對625例成都地區(qū)正常成人測定的結果。△國外報導參考值。

LCAT:卵磷脂膽固醇脂酰轉移酶 LPL:脂蛋白脂肪酶

(三)脂蛋白的代謝

1.乳糜微粒(CM)

乳糜微粒是在小腸粘膜細胞中生成的,食物中的脂類在細胞滑面內質網上經再酯化后與粗面內質網上合成的載脂蛋白構成新生的(nascent)乳糜微粒(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酯和磷脂以及poB48),經高爾基復合體分泌到細胞外,進入淋巴循環(huán)最終進入血液。

新生乳糜微粒入血后,接受來自HDL的apoC和apoE,同時失去部分apoA,被修飾成為成熟的乳糜微粒。成熟分子上的apoCⅡ可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PL)催化乳糜微粒中甘油三酯水解為甘油和脂肪。此酶存在于脂肪組織、心和肌肉組織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外表面上。脂肪酸可被上述組織攝取而利用,甘油可進入肝臟用于糖異生。通過LPL的作用,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大部分被水解利用,同時apoA、apoC、膽固醇和磷脂轉移到HDL上,CM逐漸變小,成為以含膽固醇酯為主的乳糜微粒殘余顆粒(remnant)。肝細胞膜上的apoE受體可識別CM殘余顆粒,將其吞噬入肝細胞,與細胞溶酶體融合,載脂蛋白被水解為氨基酸,膽固醇酯分解為膽固醇和脂肪酸,進而可被肝臟利用或分解,完成最終代謝(圖5-4)。

圖5-4 乳糜微粒(CM)的代謝過程

TG:甘油三酯;pL:磷脂;Ch:膽固醇;ChE:膽固醇酯;ApO:載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

由此可見,CM代謝的主要功能就是將外源性甘油三酯轉運至脂肪、心和肌肉等肝外組織而利用,同時將食物中外源性膽固醇轉運至肝臟。

2.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

VLDL主要在肝臟內生成,VLDL主要成分是肝細胞利用糖和脂肪酸(來自脂動員或乳糜微粒殘余顆粒)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與肝細胞合成的載脂蛋白apoB100、apoAI和apoE等加上少量磷脂和膽固醇及其酯。小腸粘膜細胞也能生成少量VLDL。

VLDL分泌入血后,也接受來自HDL的apoC和apoE:apoCⅡ激活LPL,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產物被肝外組織利用。同時VLDL與HDL之間進行物質交換,一方面是將apoC和apoE等在兩者之間轉移,另一方面是在膽固醇酯轉移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協(xié)助下,將VLDL的磷脂、膽固醇等轉移至HDL,將HDL的膽固醇酯轉至VLDL,這樣VLDL轉變?yōu)橹虚g密度脂蛋白(IDL)。IDL有兩條去路:一是可通過肝細胞膜上的apoE受體而被吞噬利用,另外還可進一步入被水解生成LDL(圖5-5)。

圖5-5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代謝過程

IDL:中間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

由此可見,VLDL是體內轉運內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方式。

3.低密度脂蛋白(LDL)

圖5-6 細胞對LDL的攝取和降解

LDL由VLDL轉變而來,LDL中主要脂類是膽固醇及其酯,載脂蛋白為apoB100。

LDL在血中可被肝及肝外組織細胞表面存在的apoB100受體識別,通過此受體介導,吞入細胞內,與溶酶體融合,膽固醇酯水解為膽固醇及脂肪酸。這種膽固醇除可參與細胞生物膜的生成之外,還對細胞內膽固醇的代謝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①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HMGCoa reductase)活性,減少細胞內膽固醇的合成;②激活脂酰CoA膽固醇酯酰轉移酶(acyl 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使膽固醇生成膽固醇酯而貯存;③抑制LDL受體蛋白基因的轉錄,減少LDL受體蛋白的合成,降低細胞對LDL的攝取(圖5-6)。

除上述有受體介導的LDL代謝途徑外,體內內皮網狀系統(tǒng)的吞噬細胞也可攝取LDL(多為經過化學修飾的LDL),此途徑生成的膽固醇不具有上述調節(jié)作用。因此過量的攝取LDL可導致吞噬細胞空泡化。

從以上可以看出,LDL代謝的功能是將肝臟合成的內源性膽固醇運到肝外組織,保證組織細胞對膽固醇的需求。

4.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在肝臟和小腸中生成。HDL中的載脂蛋白含量很多,包括apoA、apoC、apoD和apoE等,脂類以磷脂為主。

HDL分泌入血后,新生的HDL為HDL3,一方面可作為載脂蛋白供體將apoC和apoE等轉移到新生的CM和VLDL上,同時在CM和VLDL代謝過程中再將載脂蛋白運回到HDL上,不斷與CM和VLDL進行載脂蛋白的變換。另一方面HDL可攝取血中肝外細胞釋放的游離膽固醇,經卵磷脂膽固醇酯酰轉移酶(LCAT)催化,生成膽固醇酯。此酶在肝臟中合成,分泌入血后發(fā)揮活性,可被HDL中apoAI激活,生成的膽固醇酯一部分可轉移到VLDL。通過上述過程,HDL密度降低轉變?yōu)镠DL2。HDL2最終被肝臟攝取而降解(圖5-7)。

圖5-7 HDL代謝 PC表示磷脂酰膽堿,LysoPC表示溶解性磷脂酰膽堿

由此可見,HDL的主要功能是將肝外細胞釋放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這樣可以防止膽固醇在血中聚積,防止動脈粥樣硬化,血中HDL2的濃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呈負相關。

(四)高脂蛋白血癥

血漿脂蛋白代謝紊亂可以表現(xiàn)為高脂蛋白血癥和低脂蛋白血癥,后者較為少見,現(xiàn)只介紹高脂蛋白血癥。

高脂蛋白血癥(hyperlipoproteinemia)亦稱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因實際上兩者均系血中脂蛋白合成與清除紊亂所致。這類病癥可以是遺傳性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表現(xiàn)為血漿脂蛋白異常、血脂增高等,現(xiàn)將其六種主要類型列于表5-4。

表5-4 高脂蛋白血癥的類型

類型脂蛋白變化血脂的變化
主要升高的脂類次要升高的脂類病因
CM增高甘油三酯膽固酯jfsoft.net.cn/hushi/LPL或apoCⅡ遺傳缺陷
ⅡaLDL增高膽固醇LDL受體的合成或功能的遺傳缺陷
ⅡbLDL VLDL增高甘油三酯膽固醇遺傳因素影不大,主要受膳食影響
LDL增高甘油三酯膽固醇apoE異常于擾了CM及VLDL殘粒的吸收
VLDL增高甘油三酯膽固醇分子缺陷不清,多由于肥胖,飲酒過量或糖尿病所致
CM VLDL增高甘油三酯膽固醇實際為型Ⅰ和Ⅳ型的混合癥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