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一病人,小便淋瀝,且胃
腎下垂,按理應升木去水,但卻又出現(xiàn)膽汁返流,為何?如何是好?
-----------
柴胡125克
黃芩46克
人參31克
半夏66克
甘草46克 生
姜31克(切) 大栆十二枚(劈)
茯苓66克
上藥以水28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溫服200毫升,日三服。連服3劑 日1劑
-----------藥量是不是過大?其它版主能不能給點建議,謝謝了.
-----------建議加
一味藥升麻。對于臟腑下垂有效。
-----------黃元御在《長沙藥解》中這樣評價升麻:升麻升提之性,入手陽明為順,入足陽明則逆……若足陽明他病,悉宜降藥,不宜升提,惟用于涌吐方中乃可,……足陽明順下則治,逆上則病,何可升乎?
我認為歸根結(jié)底還是中氣衰的原因,《四圣心源》的淋瀝根源中有方子,可基于
黃芽湯加減,待胃感覺好些之后,加半夏10g。
不知合適否,拋磚引玉。
-----------
原帖由 <i>zhbpacific</i> 于 2010/1/21 10:27 發(fā)表<br /><br />
請問,有一病人,小便淋瀝,且胃腎下垂,按理應升木去水,但卻又出現(xiàn)膽汁返流,為何?如何是好?
<br /><br />
<br />
我認為屬于乙木下陷于葵水,中土中氣不足,甲木克戊土,甲木犯上。<br />
可以考慮用
桂枝柴胡升乙木轉(zhuǎn)中樞,半夏降胃濁,茯苓
澤瀉去脾濕,
黃芪生曬參補充元氣,
干姜甘草升脾土,
白芍制甲木。
[
本帖最后由 lenn 于 2010/1/21 23:22 編輯 jfsoft.net.cn/wsj/]
-----------抓主要矛盾,為啥返流!
-----------“請問,有一病人,小便淋瀝,且胃腎下垂,按理應升木去水,但卻又出現(xiàn)膽汁返流,為何?如何是好?”
胃腎下垂,為中氣下陷,膽汁返流為膽氣反逆。
中氣下陷,因脾不升清,脾清不升胃濁不降。膽隨胃降,今胃不降,反逆,膽亦反逆,脾不升清,肝郁隨陷。淋瀝者,乙木之郁陷于壬水,緣于脾之不升。
看不出哪里有矛盾?升脾升肝,降胃膽亦降,真看不出有矛盾。
-----------麻瑞亭老先生這樣解釋:
胃下垂,系因中氣虛弱,脾濕不運食停不化使然。
[脈證機理]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土陽旺,則胃氣順降而喜食納,脾氣升運面善消磨。
由于飽食未化,或因長期站立工作,或因車馬顛簸,或因產(chǎn)后下床過早,致使中氣虛弱,脾胃不和,消化遲緩,久則脘腹脹滿,下墜隱痛,是病胃下垂。胃氣滯而不降,故而食納減少。舊谷不去,新谷不入,故而不思飲食,食也難消。中脘壅滿,膽胃上逆,故而兼見頭昏腦脹,心慌氣短等癥。肝脾不升,可見腹脹,大便先干后溏,或干結(jié)難下。氣滯不降,故脈見細濡,寸關大,舌苔白膩。
[治則]健脾為主,以助消磨,和胃為輔,以增食納,佐以平膽疏肝,寬胸降逆。
胃下垂屬臟器下垂之一,醫(yī)者多辨為中氣下陷,以升提之藥治之。 征之臨床,脾濕重而胃氣逆,脈見寸關大者亦屢見不鮮。從癥治療無致,必須從脈。以健脾利濕,和胃暖中,舒肝化瘀之法,使滯氣開而胃納增,清氣升而宿食化,中氣健運,痞滿消除,則病漸愈。不可因見“下垂”二字,均認定系中氣下陷,概用升提之法,使肺胃更逆。病不唯不愈,反而食納全廢,日漸危篤。
[
本帖最后由 契丹蕭峰 于 2010/1/28 16:44 編輯 jfsoft.net.cn/yaoshi/]